题名

明代孔廟罷祀荀子之歷程及其意義

并列篇名

The Course and Significance of Confucius Temple in the Ming Dynasty abolish the Xunzi of sacrifice

DOI

10.6187/tkujcl.201712_(37).0001

作者

田富美(Tien, Fu-Mei)

关键词

明代荀學 ; 孔廟 ; 從祀 ; 程朱理學 ; the Ming Dynasty of Xunzi academic ; Confucius Temple ; With the worship ; Cheng Zhu Neo-Confucianism

期刊名称

淡江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7期(2017 / 12 / 01)

页次

1 - 2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從祀孔廟意謂著進入儒門聖域,身後獲得傳承聖人之道的肯認,因此,即使國君仍是最終的裁定者,但對從祀儒者的取捨進黜,卻成為朝臣廷議中政治勢力的角力場域、儒門流衍中道統嬗遞的攻駁論壇,荀子在明代黜祀的歷程,即是一鮮明之例。本文首先梳理明初至嘉靖時期奏章、《實錄》、儒士對荀子從祀之評議,說明荀子遭黜祀的真正原因,實不在於經典著述不足,亦非德行表現之疵,而是在於所言性惡、禮偽、非十二子等主張,不見容於當時逐步邁向學術主流的程朱理學;其次,指出罷祀事件中所昭示明儒建構的從祀判準思維,應是從「報功」的觀點來衡量,亦即對「聖人之道」的護持、傳衍中有所貢獻者。最後說明,若依照明儒所建構的思維模式,從祀與否應取決於儒者在當時代的發展及所肩負的意義,則在儒學動態發展與多元趨勢的前提上,荀子可說是與現代儒學接榫的最佳人選,若得以復祀孔廟,必當深具時代意義。

英文摘要

In to the worship of Confucius Temple means that into the Confucian Sanctuary, behind the inheritance of the way of recognition of the saints, therefore, even if the monarch is still the final ruler, but the choice of the worshipers become the imperial court in the political forces of the wrestling field, Confucianism in the flow of Taoism in the subversion of the forum. This article first through the Ming Dynasty to Jiajing period memorials, "Record", Confucianism and other judgments, combing the abolish the Xunzi worship process, the real reason, it is not the lack of classic writing, nor is the performance of virtue, But rather that 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against the theory of twelve, etc. were published in the academic proposition, not only to Cheng Zhu Neo- Confucianism. Secondl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thinking of the Confucianism in the event of the abolition of Xunzi worship should be measur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eward merit", that is meaning to contribute to the sage.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mode of thinking constructed by Ming Confucianism, with the decision on the contribution of schola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nfucianism in contemporary times, in the premise of dynamic development and pluralism of Confucianism, Xunzi can be said to be connected with modern Confucianism The best candidate, if to re-worship Confucius Temple, must be deep with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im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何威萱(2015)。從「傳經」到「明道」—程敏政與明代前期孔廟從祀標準的轉變。臺大歷史學報,56,35-86。
    連結:
  2. 吳靜芳(2006)。明嘉靖朝孔廟祀典改制考析。成大歷史學報,31,113-152。
    連結:
  3. 張璉(2005)。明代嘉靖朝宗廟禮制變革與思想衝突之討論。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24,1-38。
    連結:
  4.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5. (1968)。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
  6. (2004)。二程全集。北京:中華書局。
  7. (1996)。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公司。
  8. 宋程顥、宋程頤(2000)。二程遺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9. 宋蘇軾(2000)。蘇軾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0. 明宋濂(1985)。宋學士全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1. 明徐階纂、明張居正纂(1962)。明世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2. 明徐學聚編輯(1965)。國朝典彙。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3. 明陳文纂(1966)。明英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4. 明劉健纂、明謝遷纂(1962)。明孝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5. 明薛瑄、孫玄常點校(1990)。薛瑄全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6. 明瞿九思(2011)。孔廟禮樂考。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17. 清孔繼汾(1967)。闕里文獻考。臺北:鐘鼎文化出版公司。
  18. 清張廷玉、楊家駱編(1982)。新校本明史并附編六種。臺北:鼎文書局。
  19. 王靈康(2003)。英語世界荀子研究概況。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11,1-38。
  20. 可國編、劉廷善編(2015)。荀子思想研究。濟南:齊魯書社。
  21. 田澍(1998)。關於張璁義理思想論述—對張璁在大禮議中「迎合」世宗之說的批判。西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5(1),1-7。
  22. 朱人傑編(2002)。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3. 佐藤將之(2004)。二十世紀《荀子》研究綜述:由國際視野的比較與回顧。邯鄲學院學報,23(2),5-16。
  24. 佐藤將之(2006)。漢學與哲學之邂逅:明治時期日本學者之《荀子》研究。漢學研究集刊,3,153-182。
  25. 佐藤將之(2015)。荀學與荀子思想研究:評析.前景.構想。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26. 紀昀纂(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7. 紀昀纂(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8. 紀昀纂(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9. 紀昀纂(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0. 張立文(2002)。論張璁的「大禮議」與改革思想。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4(4),12-19。
  31. 郭沫若(2007)。十批判書。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32. 陳子龍編、徐孚遠編(1968)。皇明經世文編。臺北:國聯圖書。
  33. 彭珍鳳(1982)。先賢先儒從祀孔廟東西兩廡之探討。臺灣文獻,33(3),53-116。
  34. 黃進興(1994)。優入聖域:權力、信仰與正當性。臺北:允晨文化出版。
  35. 黃進興(2014)。從理學到倫理學:清末民初道德意識的轉化。北京:中華書局。
  36. 趙克生(2004)。試論明代孔廟祀典的升降。江西社會科學,6,104-110。
  37. 鄭相宰、石立善譯、閻淑珍譯(2006)。韓國荀子研究評述。漢學研究集刊,3,18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