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例外狀態」下的「失調姿態」:白色恐怖監獄中的女性政治受難者的失調身體
|
并列篇名
|
State of Exception and Body Disorders: Body Disorders of Jailed Women during the White Terror Era
|
DOI
|
10.6187/tkujcl.201806_(38).0004
|
作者
|
李淑君(Li, Shu-Chun)
|
关键词
|
白色恐怖 ; 女性 ; 身體 ; 失調的姿態 ; 例外狀態 ; White Terror ; Women ; Body ; Body Disorders ; State of Exception
|
期刊名称
|
淡江中文學報
|
卷期/出版年月
|
38期(2018 / 06 / 01)
|
页次
|
113
-
148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本文從目前已經出版的大量口述史料、訪談、傳記、報導文學等生命敘述中,企圖勾勒女性政治受難者在「例外空間」—監獄下的「失調的姿態」,以及此經驗下女性身體所面臨的失調的、被剝奪的裸命狀態。本文從女性的子宮、月經、乳房的身體故事去論述這些瑣碎的、身體的、女性的、不登大雅之堂的語言背後的政治意義。本文分為「獄中的生產、流產與死胎」以及「例外的週期與乾涸的奶水」兩個部分進行探討。提及白色恐怖時期女性的子宮所呈現的懷孕、胎盤剝落、死胎、流產、早產等經驗,例外的週期與乾涸的奶水等失調的姿態,都是威權恐怖下的徵候,呈現的非常態、痛苦的失調姿態,都直接指向白色恐怖威權的體制,其創傷、痛苦與身心苦難,並形成女性政治受難者的集體恐慌。子宮、懷孕、乳房、月經本與女性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在白色恐怖的牢獄中卻出現「非日常」、「失調」的狀態,此種失調與失序的身體為威權下痛苦的徵候與記憶的展現。
|
英文摘要
|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oral history, interviews and life-narrative of female political prisoners who were victims of the White Terror. Discussing how the jailed women during the white Terror Era faced the State of Exception. Elaboration techniques are used on life-narratives about the effects of the prison experience on otherwise trivial and routine female body functions. Pregnancy turns into miscarriage and stillbirth. Breast feeding gets impossible because the flow of milk dries up. The menstrual cycle gets disrupted. Those are some of the painful effects that got drastically expressed in the imbalanced states of women prisoners' bodies and were caused by the despotic regime during the White Terror.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
参考文献
|
-
Vilela, Eugenia、張瑜君譯(2011)。生命政治的幽靈:流離失所的創傷移動。文化研究,11,92-103。
連結:
-
張天韻(2003)。男性的月經文化:建構與行動。應用心理研究,17,157-186。
連結:
-
蘇瑞鏘(2008)。從雷震案看戒嚴時期政治案件的法律處置對人權的侵害。國史館學術集刊,15,113-158。
連結:
-
Andrews, Molly、陳巨擘譯(2015)。形塑歷史:政治變遷如何被敘述。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Buckley-Zistel, Susanne(ed.),Beck, Teresa Koloma(ed.),Braun, Christian(ed.),Mieth, Friederike(ed.)(2014).Transitional Justice Theories.USA:Routledge.
-
Foucault, Marilyn、莫偉民譯、趙偉譯(2011)。生命政治的誕生:法蘭西學院演講系列(1978-1979)。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Gray, Ann、許夢芸譯(2007)。文化研究:民族誌方法與生活文化。臺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
Pareman, Carole(1989).The Disorder of Women: Democracy, Feminism and Political Theory.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Tromp, Johnlyn(2010).Women as Forgotten Victim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itional Justice and National Reconciliation.Western Cape:Western Cape University Faculty of Law.
-
Yalom, Marilyn、何穎怡譯(2000)。乳房的歷史。臺北: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毛扶正、胡乃元、蔡淑端、吳大祿、江春男、楊雅惠、楊司音、林約幹、呂沙(2014)。看到陽光的時候:白色恐怖受難文集第二輯。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
王儀君(2017)。生命敘事與文化記憶。生命敘事:自我表述、醫學敘事與文化記憶,高雄:
-
任育德(2003)。從口述史看1950 年代政治案件的女性受刑人。近代中國,154,123。
-
艾莉斯.馬利雍.楊、何定照譯(2007)。像女孩那樣丟球:論女性身體經驗。台北:商周出版社。
-
克里斯蒂娜.德.皮桑等、吳芬譯(2001)。誰是第二性?。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
呂芳上(1999)。戒嚴時期台北地區政治案件口述歷史。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呂芳上計畫主持(1999)。戒嚴時期臺北地區政治案件相關人士口述歷史—白色恐怖事件查訪。臺北:北市文獻會。
-
呂培苓(2015)。一甲子的未亡人:王培五與她的6個子女。臺北:文經出版社有限公司。
-
呂蒼一、胡淑雯、陳宗延、楊美紅、羅毓嘉、林易澄(2015)。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新北:衛城出版社。
-
李宣鋒編(1998)。台灣地區戒嚴時期50 年代政治案件史料彙編(二)個案資料。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
李筱峰:〈台灣戒嚴時期政治犯的遭遇與處境:政治受難者的經驗見證〉,鯨魚網站(http://www.hi-on.org.tw/bulletins.jsp? b_ID=91424),2009 年6 月20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17 年6 月26 日。)
-
李鎮洲(1994)。火燒島第一期新生:一個白色恐怖受難者的回憶。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沈秀華(1997)。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臺北:玉山社。
-
沈秀華(2015)。記憶與遺忘的鬥爭卷三:面對未竟之業。新北:衛城出版社。
-
周芬伶(1998)。憤怒的白鴿:走過台灣百年歷史的女性。臺北:元尊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周榮光:〈許月里女士生平事略〉,Histori@sia 網站(http://historio.asia/?p=107),2018 年1 月1 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18 年1 月10 日。)
-
邱冠盈(201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
-
阿岡本、趙文譯(2015)。無目的的手段:政治學筆記。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
-
阿岡本、薛熙平譯(2010)。例外狀態。臺北:麥田出版。
-
姜天陸(2002)。南瀛白色恐怖誌。臺南:臺南縣文化局。
-
施明雄(1998)。白色恐怖黑暗時代台灣人受難史。臺北:前衛出版社。
-
柯朝欽(2015)。活在例外狀態之中:論50 年代台灣政治犯的社會排除。台灣海洋文化的吸取、轉承與發展,新竹:
-
洪世謙(2017)。「我們是誰,誰是我們」的另徑詮釋。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38,159-196。
-
洪維健:〈洪秀柱父親洪子瑜的特殊際遇〉,自由時報網站(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890373),2015 年6 月18 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17 年1 月10 日。)
-
孫康宜(2002)。走出白色恐怖。臺北:允晨文化。
-
涂炳榔口述、楊碧川編(2013)。停格的情書:高雄市政治受難者的故事。高雄:高雄歷史博物館。
-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5)。走過長夜—政治受難者的生命故事﹝輯三﹞:喚不回的青春。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崔小萍(2001)。天鵝悲歌—資深廣播人崔小萍的天堂與煉獄。臺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
崔小萍(1989)。崔小萍獄中記。臺北:耕者出版社。
-
崔小萍(2010)。碎夢集:崔小萍回憶錄。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張光直(1998)。番薯人的故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張炎憲(2002)。風中的哭泣—五年代新竹政治案件。新竹:新竹市文化局。
-
張炎憲(2002)。風中的哭泣—五年代新竹政治案件。新竹:新竹市文化局。
-
張炎憲、胡慧玲、曾秋美(2000)。台灣獨立運動的先聲:台灣共和國。臺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
張炎憲、胡慧玲、曾秋美(2000)。台灣獨立運動的先聲:台灣共和國。臺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
張炎憲、許明熏、楊雅慧(2015)。風中的哭泣:五年代新竹政治案件。臺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
張炎憲、許明熏、楊雅慧(2015)。風中的哭泣:五年代新竹政治案件。臺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
張炎憲、陳鳳華(2001)。寒村的哭泣:鹿窟事件。新北:新北市文化局。
-
曹欽榮、鄭南榕基金會(2012)。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
許美智(2000)。暗夜迷蹤:宜蘭地區五年代白色恐怖訪談記錄。宜蘭:宜蘭縣縣史館。
-
許雪姬編(2015)。獄外之囚:白色恐怖受難者女性家屬訪問紀錄。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
許雪姬編(2015)。獄外之囚:白色恐怖受難者女性家屬訪問紀錄。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
許雪姬編(2015)。獄外之囚:白色恐怖受難者女性家屬訪問紀錄。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
郭振純(2008)。耕甘藷園的人。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陳三井、朱浤源、吳美慧(1995)。女青年大隊訪問記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陳存恭訪問、萬麗鵑紀錄、蔡惠如紀錄、高惠君紀錄、吳美慧紀錄(2007)。孫立人案相關人物訪談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陳英泰(2009)。再說白色恐怖。臺北:唐山出版社。
-
陳英泰(2005)。回憶,見證白色恐怖。臺北:唐山出版社。
-
陳英泰(2005)。回憶,見證白色恐怖。臺北:唐山出版社。
-
曾文珍:《春天—許金玉的故事》(臺北: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2002年)。
-
馮守娥:〈臺灣白色恐怖與女性—在東亞和平人權國際學術大會上的演講〉,中國文革研究網站(http://www.wengewang.org/read.php?tid=5479),2007年4 月4 日發表。(上網檢索日期:2018 年4 月20 日)。
-
黃涵榆(2014)。恥辱、生命政治與白色恐怖證言。時空流轉:文學景觀、文化翻譯與語言接觸,臺北:
-
黃龍興(2014)。歷史廢墟中的跫音:施水環獄中家書的女性生命圖像與語境。台灣史學雜誌,17,131-166。
-
楊小娜(2016)。綠島。新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楊翠(2006)。女性與白色恐怖政治事件。臺灣人權與政治事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
楊翠、陳銘城編(2012)。秋蟬的悲鳴:白色恐怖受難文集第一輯。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
-
劉金獅(2011)。白色跫音:政治受難者及相關人物口述歷史‧第一輯。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蔡瑞月(1998)。台灣舞蹈的先知:蔡瑞月口述歷史。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盧兆麟、林世煜、胡慧玲(2003)。白色封印:人權奮鬥證言:白色恐怖1950。臺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
-
龍紹瑞編(2013)。綠島老同學檔案。臺北:人間出版社。
-
藍博洲(2001)。台灣好女人。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
藍博洲(2016)。幌馬車之歌續曲。新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藍博洲(2000)。天未亮:追憶一九四九年四六事件(師院部分)。臺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
藍博洲(1997)。高雄二二八暨五年代白色恐怖民眾史。高雄:高雄縣政府。
-
藍博洲(2004)。紅色客家庄:大河底的政治風暴。新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藍博洲(2001)。麥浪歌詠隊:追憶一九四九年四六事件(台大部分)。臺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
被引用次数
|
-
(2021)。戰後臺灣政治史研究回顧與展望(2018-2019)。臺灣史研究,28(2),187-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