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南宋古文評點的「關鍵」、「文法」與「文勢」之分析-以《古文關鍵》、《崇古文訣》為中心
|
并列篇名
|
The Analysis of "Guanjian", "Wenfa" and "Wenshi" for Marginalia of Proses in the Southern Song: Guwen Guanjian and Chonggu Wenjue
|
DOI
|
10.6187/tkujcl.201806_(38).0003
|
作者
|
蓋琦紓(Ko, Chi-Shu)
|
关键词
|
評點 ; 文法 ; 文勢 ; 呂祖謙 ; 樓昉 ; 唐宋古文 ; marginalia ; wenfa ; wenshi ; Lu Zu-qian ; Lou fang ; Tang-Song prose
|
期刊名称
|
淡江中文學報
|
卷期/出版年月
|
38期(2018 / 06 / 01)
|
页次
|
81
-
112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南宋古文評點為中國古代評點學的開端,其揭示文章之「關鍵」,建立首尾、布置、鋪陳、間架、回互、抑揚、開合、反覆、繳結、關鎖、頓挫、曲折、筆力、節奏等核心術語,以分析、呈現文章結構脈絡、相應往復的關係。本文以為「關鍵」即是「文法」,文中大致考察六朝以來體式/體勢、文氣/氣勢說,以闡述古文評點「文勢」之美學意涵,發現無論氣勢或體勢皆須文法斡旋其中,「文法」與「文勢」相通相融,兩者互為涵攝,進而建立曲折變化,且富有筆力、節奏的古文美學。
|
英文摘要
|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marks the beginning of Chinese study on the marginalia of ancient proses. It was then when "crucial" literary theory and terms were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structure and coherence of writing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eory established since the Six Dynasties in regard to tishi and qishi , as well as their related critical terms, and finds that "crucial" literary theory for the marginalia in ancient proses in fact combine "wenfa" and "wenshi", two concepts that are closely intertwined. Tishi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layout of the whole piece of writing, while qishi emphasizes the forms of individual sentences. To put these two together allows on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marginalia criticism, and to discover the aesthetics of ancient proses, which is full of twists and turns, as well as powerful rhythm.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
参考文献
|
-
侯美珍(2004)。明清士人對「評點」的批評。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4(3),223-248。
連結:
-
蓋琦紓(2015)。宋代江西詩法與評點文法之交涉及其意義—以《童蒙詩訓》、《古文關鍵》為中心。國文學報,58,99-127。
連結:
-
顏崑陽(2007)。論「文體」與「文類」的涵義及其關係。清華中文學報,1,1-67。
連結:
-
(1983)。續歷代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
-
(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元劉壎(1968)。隱居通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
宋呂祖謙(1981)。古文關鍵。臺北:廣文書局。
-
宋李廌(2002)。師友談記。北京:中華書局。
-
宋胡仔(1976)。苕溪漁隱叢話。臺北:世界書局。
-
宋唐庚(1976)。眉山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宋陳振孫(1985)。直齋書錄解題。北京:中華書局。
-
宋陳善(1985)。捫蝨新話。北京:中華書局。
-
宋黃庭堅、劉琳點校(2001)。黃庭堅全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
宋樓昉(2005)。迂齋先生標注崇古文訣。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
宋謝枋得批選、明李九我評訓(1970)。文章軌範。臺北:廣文書局。
-
周孫武、魏曹操注、楊炳安校理(1999)。十一家注孫子校理。北京:中華書局。
-
明茅坤(2012)。茅坤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
明唐順之(1979)。荊川先生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唐韓愈、馬通伯校注(1986)。韓昌黎文集校注。臺北:華正書局。
-
梁劉勰、范文瀾注(1991)。文心雕龍注。臺北:學海出版社。
-
梁蕭統、唐李善注(1989)。文選。臺北:藝文印書館。
-
清永瑢(1997)。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
-
清嚴可均校輯(1999)。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
-
魏王弼(2010)。老子四種。臺北:大安出版社。
-
魏曹丕、清孫馮翼輯(1985)。典論。北京:中華書局。
-
仇小屏(2010)。呂祖謙〈古文關鍵〉文章論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
王元化(1993)。文心雕龍講疏。臺北:書林出版公司。
-
王水照編(2007)。歷代文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
王水照編、朱剛編(2011)。中國古代文章學的成立與展開—中國古代文章學論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
王基倫(2017)。宋代文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
付瓊(2010)。家塾文學選本的文學教育本位。貴州社會科學,247,91-95。
-
朱榮智(1986)。文氣論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
吳承學(2003)。現存評點第一書—論《古文關鍵》的編選、評點及其影響。文學遺產,4,72-84。
-
吳承學(2000)。中國古代文體型態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
李建軍(2013)。宋代浙東文派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
汪涌豪(2010)。中國文學批評範疇十五講。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周紹良編(1999)。全唐文新編。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周裕鍇(1998)。文字禪與宋代詩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徐復觀(1980)。中國文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
祝尚書(2013)。宋元文章學。北京:中華書局。
-
涂光社(1990)。勢與中國藝術。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張少康(1991)。文心雕龍新探。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
張伯偉(2005)。全唐五代詩格彙考。南京:鳳凰出版社。
-
張秋娥(2005)。宋元評點修辭研究。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
張澔(1996)。中國美學範疇與傳統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
張靜二(1994)。文氣論詮。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
郭紹虞(1981)。宋詩話輯佚。臺北:華正書局。
-
郭紹虞(1985)。照隅室古典文學論集。臺北:丹青圖書公司。
-
郭慶財(2013)。南宋浙東學派文學思想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
黃侃(2006)。文心雕龍札記。北京:中華書局。
-
遍照金剛、盧盛江校考(2006)。文鏡秘府論彙校彙考。北京:中華書局。
-
蔡英俊(2001)。中國古典詩論中「語言」與「意義」的論題─「意在言外」的用言方式與「含蓄」的美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
鄭恩賜(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南投,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
錢鍾書(1988)。談藝錄。臺北:書林出版公司。
-
顏崑陽(1993)。六朝文學觀念叢論。臺北:正中書局。
-
龔鵬程(1998)。文學批評的視野。臺北:大安出版社。
|
被引用次数
|
-
蓋琦紓(2021)。從文章評點看南宋時文與古文「論體」之交涉及其意義-以柳宗元〈封建論〉、徐霖〈太宗治人之本〉為例。淡江中文學報,44,63-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