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莊子》與阮籍「自然」概念的差異

并列篇名

Comparison between Zhuangzi and Ruan Ji's thought of "Ziren"

DOI

10.6187/tkujcl.201912_(41).0001

作者

謝君讚(Hsien, Chun-Chan)

关键词

莊子 ; 阮籍 ; 自然 ; 無為 ; 氣 ; Zhuang zi ; Ruan Ji ; Ziren ; wu wei ; qi

期刊名称

淡江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1期(2019 / 12 / 01)

页次

1 - 3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在莊子與阮籍的現存著作中,「自然」一詞分別出現八次與二十三次。本文從語義類析的角度,展開全面的分析考察後,發現若撇除某些屬於理所當然、自是我見與和諧融暢之氣氛等意義的「自然」,表示自己如此、原初本然意義的「自然」,不但數量最多,同時也佔據雙方之思想體系的核心地位。然而,需注意的是,在阮籍,具有原初本然義的「自然」,主要是從渾淪一氣之和諧化運而言,阮籍以此言世界與人性的本然,也以此言大人先生的長生與自由,然而,由於缺乏工夫實踐與心性轉化的基礎,遂使此一「自然」僅成為浪漫心靈的企盼嚮往,未能有真正契入的可能。而《莊子》則有較為明確的實踐步驟與心性轉化的說明,使原初本然的「自然」,既有價值本體的向度,同時也有工夫證成的可能。

英文摘要

In Zhuangzi and Ruan Ji's collected works, the word "Ziren" appeared eight times and twenty-three times respective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 analysis, this paper starts there are at least four meanings of "Ziren" which refers to "spontaneously" is the most important. However,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In the works of Ruan Ji, "Ziren" mainly refers to the change of "qi". Because of "qi", there is the original look of the world and human nature. Because of "qi" there is also a people who is immortal and free. However, due to lack self-cultivation and consciousness transformation, it is only an illusion, but it fails to come true. Relatively speaking, because Zhuangzi has self-cultivation and consciousness transformation, this makes "Ziren" both the orientation of the value ontology and the possibility of realizat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岑溢成(1992)。嵇康的思維方式與魏晉玄學。鵝湖學誌,9,27-54。
    連結:
  2. 黃偉倫(2004)。工夫、境界與自然之道—阮籍〈達莊論〉的理論思維。政大中文學報,1,49-74。
    連結:
  3. 楊儒賓(2014)。導論—追尋一個不怎麼自然發生的概念之足跡。自然概念史論,臺北:
    連結:
  4. 謝君讚(2015)。論《莊子》與陶淵明「自然」思想的異同。中正漢學研究,25,61-92。
    連結:
  5. (三國魏)王弼(注)(2003).老子四種.臺北:大安出版社.
  6. (三國魏)阮籍,陳伯君(校注)(2014).阮籍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7. (宋)朱熹(1999).周易本義.臺北:大安出版社.
  8. (宋)褚柏秀,張京華(點校)(2014).莊子義海纂微.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9. (明)陸西星,蔣門馬(點校)(2010).南華真經副墨.北京:中華書局.
  10. (清)王夫之,王孝魚(點校)(2010).老子衍莊子通莊子解.北京:中華書局.
  11. (清)宣穎,曹礎基(校點)(2008).南華經解.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12. (戰國)莊周,郭慶藩(輯)(2001).莊子集釋.臺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3. 王叔岷(2007).莊子校詮.北京:中華書局.
  14. 史泰司,楊儒賓(譯)(1998).冥契主義與哲學.臺北:正中書局.
  15. 江建俊(2009).于有非有,于無非無:魏晉思想文化綜論.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16. 牟宗三(1997).才性與玄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7. 林明照(2007).先秦道家的禮樂觀.臺北:五南圖書出版.
  18. 林明照(2016)。《莊子》「兩行」的思維模式及倫理意涵。文與哲,28,269-292。
  19. 徐復觀(1999).中國人性論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0. 高晨陽(2011).阮籍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1. 福永光司、興膳宏(2013)。莊子外篇。東京:筑摩書房。
  22. 蔡振豐(2014)。魏晉玄學中的「自然」義。自然概念史論,臺北:
  23. 賴錫三(2019).《莊子》的跨文化編織:自然.氣化.身體.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4. 賴錫三(2019)。《莊子》對「禮」之真意的批判反思—質文辯證與倫理重估。杭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1-24。
  25. 戴璉璋(2002).玄智、玄理與文化發展.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6. 鍾泰(2008).莊子發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郭章裕(2022)。阮籍〈清思賦〉寫作特色析論。中國學術年刊,44(2),117-150。
  2. 謝君讚(2020)。論阮籍之莊學為「文人老莊」的詮釋觀點。東吳中文學報,39,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