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法律之價值精神-《史記》「張釋之執法」意旨新探

并列篇名

The Value above the Law: New interpretation on "Application of Law by Zhang Shizhi in Shiji"

DOI

10.6187/tkujcl.201912_(41).0002

作者

許惠琪(Hsu, Hui-Chi)

关键词

《史記》 ; 張釋之 ; 法律 ; 平等 ; 價值 ; Shizhi ; Zhang Shizhi ; Law ; Equal ; Value

期刊名称

淡江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1期(2019 / 12 / 01)

页次

39 - 7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關於《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中張釋之執法事蹟的詮釋,不少研究都略去「秦漢之間」的歷史背景,以法國大革命時期「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簡略口號解讀之。本文首先從漢律、《史記》原典、漢初文化思想等背景掌握確切歷史知識,之後詳細梳理西方自然法(Natural law)發展進程,探究平等權的由來、「現實」(reality)規範與「價值」(value)理想的辯證、「形式合法」(Formal Legality)與「實質正義」(Substantive Justice)的關連,而後指出張釋之所以折服文帝者,除了法規範的公正執行等形式層面外,更深遠的意涵,落在現實秩序之上的「價值訴求」,以此作為專制時代對君權的道德拘束。最後並從西方「司法獨立」之後,仍不可避免的困境,探究司馬遷為張釋之作傳之寓意於當代社會所透顯的理想精神。

英文摘要

Existing researchs interpreted the topic "Application of Law by Zhang Shizhi in Shiji" as "All People are Entitled Equal Before the Law" which was the slogan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and then ignored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between the Qin Dynasty and the Han Dynasty. First of all, this essay masters historical knowledge from the original text of Shiji, Han Dynasty legal and thoughts of the early Han Dynasty. Then explores the following topics: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law", Source of equal rights, difference between "reality" and "value" and relationship "Formal Legality" and "Substantive Justice". Then points out the reason why Zhang Shizhi can convinced Wendi is that it's not so much "Law enforcement justice" is worse than recourse to "The Value above the Law". And in this way to bind the power of the monarch. Finally, this essay explores the contemporary meaning of "Application of Law by Zhang Shizhi in Shiji" from difficulties that cannot be avoided even if the judiciary is independen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顏崑陽(2019)。漢代經學所開顯二種「詮釋典範」及其在現代人文學的應用。東華漢學,29,1-48。
    連結:
  2. (2015).國中國文課本.新北: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 (明)凌稚龍(輯校),李光縉(增補),有井範平(補標)(1968).史記評林.臺北:蘭臺出版社.
  4. (清)錢大昕(2009).潛研堂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 (漢)司馬遷,(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瀧川龜太郎(考證)(2007).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唐山出版社.
  6. (漢)班固,江建忠(標點)(2003).漢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 (漢)陸賈:《新語》(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9 年)。
  8. (漢)賈誼著,(清)盧文弨校:《新書》(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年)。
  9. Bendix, Richard(1977).Max Weber: An Intellectual Portrait.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0. Hart, H. L. A.(1994).The Concept of Law.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1. 王伯琦(1999).王伯琦法學論著集.臺北:三民書局.
  12. 卡爾.弗里德里希, Carl J.,周勇(譯),王麗芝(譯)(1997).超驗正義—憲政宗教之維.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3. 伊藤正己編(1973)。外國法日本法。東京:岩波書社。
  14. 考夫曼,劉幸義(譯)(2000).法律哲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5. 伯爾曼,梁治平(譯)(1991).法律與宗教.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6. 余英時(1995).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7. 吳庚,陳淳文(2013).憲法理論與政府體制.臺北:三民書局.
  18. 呂世浩(2009).從《史記》到《漢書》—轉折過程與歷史意義.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19. 李長之(1997).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臺北:里仁書局.
  20. 李偉泰(2008)。《史記.循吏列傳》的批判藝術。司馬遷與《史記》論集,陝西:
  21. 李惠宗(2001).憲法要義.臺北:元照出版.
  22. 李景虞(2018)。張釋之斷案依法不依勢。檔案時空,5,1。
  23. 沈宗靈,林文雄(校訂)(1994).法理學.臺北:五南出版社.
  24. 汪太賢(2001).西方法治主義的源與流.北京:法律出版社.
  25. 亞里士多德,吳壽彭(譯)(1983).政治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26. 周先民(1995).司馬遷的史傳文學世界.臺北:文津出版社.
  27. 孟德斯鳩,張雁深(譯)(1997).論法的精神.北京:商務印書館.
  28. 林聰舜(2003).史記的人物世界.臺北:三民書局.
  29. 邸新(2014)。法比天大—西漢良臣張釋之。文史天地,3,38-41。
  30. 柏拉圖,郭斌和(譯)(1996).理想國.北京:商務印書館.
  31. 洛克,葉啟芳(譯),瞿菊農(譯)(2009).政府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32. 科殷,林榮遠(譯)(2004).法哲學.北京:華夏出版社.
  33. 胡仁智(2007)。西漢中央司法官張釋之的法律觀芻議。重慶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47-52。
  34. 張晉藩(1992).中國法制史.臺北:五南書局.
  35. 張鼎國(2002)。「較好地」還是「不同地」理解:從詮釋學論爭看經典註疏中的詮釋定位與取向問題。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一)通論篇,臺北:
  36. 張穎(2013)。從張釋之判案看西漢法律的權威性。蘭臺世界,24,5-6。
  37. 梁啟超(1959).先秦政治思想史.臺北:中華書局.
  38. 許育典(2006).憲法.臺北:元照出版.
  39. 陳奇猷(1982).韓非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
  40. 陳清秀(2018).法理學.臺北:元照出版.
  41. 陳鼓應(注譯)(2007).黃帝四經今注今(譯):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
  42. 陳麗桂(2002)。〈論六家要旨〉的思想傾向。紀實與浪漫:《史記》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臺北:
  43. 博登海默,鄧正來(譯)(1999).法理學:法哲學與法學方法.臺北:漢興書局.
  44. 黃俊傑(2002)。從儒家經典詮釋史觀點論解經者的「歷史性」及其相關問題。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一)通論篇,臺北:
  45. 黃俊傑(2002)。儒家論述中的歷史敘述與普遍理則。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一)通論篇,臺北:
  46. 黃源盛(2016).中國法史導論.臺北:犁齋社有限公司.
  47. 楊日然(2011).法理學.臺北:三民書局.
  48. 楊燕起(1996).《史記》的學術成就.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49. 楊鴻烈(1990).中國法律發達史(上).上海:上海書店.
  50. 聖湯瑪斯.阿奎那, Thomas,馬青槐(譯)(2013).阿奎那政治著作選.北京:商務印書館.
  51. 趙天寶(2008)。張釋之斷案的理性思考。社科縱橫,23(2),101-104。
  52. 趙天寶,毋愛斌(2009)。探尋古代法律的公正與權威—從張釋之判案說起。社會科學論壇,8,39-43。
  53. 趙曉耕(2006)。張釋之判案。古案今品,9,53。
  54. 盧梭,何兆武(譯)(1997).社會契約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55. 韓兆琦(2000).史記選注.臺北:里仁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