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清潔的文本,純淨的革命情愛?-論《青春之歌》中的身體書寫與情欲潛流

并列篇名

Clean Text and Pure Revolution Love?: On the Writing of Body and Desire in The Song of the Youth

DOI

10.6187/tkujcl.202006_(42).0008

作者

石曉楓(Shih, Hsiao-Feng)

关键词

《青春之歌》 ; 十七年小說 ; 新人 ; 身體 ; 革命加戀愛 ; The Song of the Youth ; Seventy Year Novel ; New Man ; Body ; Revolution Plus Love

期刊名称

淡江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2期(2020 / 06 / 01)

页次

257 - 28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楊沫(1914-1995)的《青春之歌》是十七年紅色文本裡頗具代表性的長篇,全書藉由余永澤、盧嘉川、江華幾名男性與主角林道靜之間的情愛糾葛、革命話語表述,以及林道靜在勞動民眾間接受鍛鍊的歷程,敘述其如何逐步成長為共產主義社會「新人」。本文首先分析《青春之歌》如何將「身體」經驗與「革命」轉向相結合,以凸顯其思想正確性,相關的革命文藝模式化身體書寫,也將有所討論。其次經由版本的修訂過程,探討知識青年在小說中如何被改敘;血統論、獻祭觀、贖罪說以及傳承使命等,又如何展現在「新人」的形塑過程裡,以完成宣導國族情感的目的。最後則針對「革命加戀愛」模式,剖析革命與情愛之間的糾纏與情感罅隙。本文希望在「清潔」的十七年小說中,指認並重新發掘其所透顯的身體觀,並指出文本與1920年代末以來「革命加戀愛」小說表述模式的差異性,以為之後深究新時期小說中「革命加戀愛」類型變貌之張本。

英文摘要

Yang Mo's (1914-1995) The Song of the Youth is a representative work in the Classic Red of Seventy Year Literature. The book shows how the protagonist, Lin Daojing, grows into a "new man" in the communist society through her love disputes and revolution career with Yu Yongze, Lu Jiachuan, Jiang Hua, as well as her training process in the working people.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how The Song of the Youth combines the experience of "body" with the change of "revolution" to highlight the correctness of its thinking. The description of the revolutionary literary model is also examined. Secondly, through the revision process of the version,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he intellectuals are narrated in the novel, and how descent theory, sacrifice view, atonement doctrine and inheritance mission are displayed in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a "new man"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national sentiment. Final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ntanglement between revolution and love in the mode of "revolution plus love". The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the manifestation of "revolution plus love" and the body view in the "clean" Seventy Year Novel, pointing out that the body is therefore exhausted, or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re-excavating other possible body and desire writing within the tex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毛澤東(1966).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2. 王世德(1959)。不能簡單機械地評價文學作品。中國青年,3
  3. 可立(1959)。可立談談郭開同志對《青春之歌》的批評。中國青年,3
  4. 老鬼(2005).母親楊沫.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
  5. 何其芳(1959)。《青春之歌》不可否定。中國青年,5
  6. 余敏玲(2015).形塑「新人」:中共宣傳與蘇聯經驗.臺北:中研院近史所.
  7. 李楊(2000)。成長、政治、性—對「十七年文學」經典作品《青春之歌》的一種閱讀方式。黃河,2
  8. 李蓉(2014).「十七年文學」(1949-1966)的身體闡釋.北京:人民出版社.
  9. 李麗華,李俏梅(2013)。「靈魂的改造」與「身體的改造」—從《青春之歌》看身體的現代性進程。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2(7)
  10. 金宏宇(2004).中國現代長篇小說名著版本校評.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1. 約翰.伯格, John,吳莉君(譯)(2005).觀看的方式.臺北:麥田出版.
  12. 茅盾(1959)。茅盾怎樣評價《青春之歌》?。中國青年,4
  13. 徐洪軍(2012)。顯文本與潛文本之間的建構與解構—論《青春之歌》中的革命與愛情。曲靖師範學院學報,1
  14. 高雲覽(2008).小城春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5. 張虹(1959)。林道靜是值得學習的榜樣嗎?。中國青年,4
  16. 張清華(2012).中國當代文學中的歷史敘事:海德堡講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7. 張閎(2007).感官王國—先鋒小說敘事藝術研究.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18. 張懿紅(2005)。「革命」:作為女性寫作的《青春之歌》。甘肅聯合大學學報,1
  19. 郭開(1959)。略談對林道靜的描寫中的缺點。中國青年,2
  20. 郭劍敏(2010).中國當代紅色敘事的生成機制研究:基於 1949-1966 年革命歷史小說的文本考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1. 馮雪峰(1983).雪峰文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2. 黃一倪(2011)。林道靜:成長,或被改造與消融的客體—從女性主義角度重讀《青春之歌》。青年文學家,14
  23. 黃金麟(2005).政體與身體:蘇維埃的革命身體,1928-1937.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4. 楊沫(2010).青春之歌.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5. 董之林(2004).舊夢新知:「十七年」小說論稿.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6. 趙鷹(1959)。《青春之歌》是小資產階級的自我表現嗎?。中國青年,3
  27. 劉劍梅,郭冰茹(譯)(2009).革命與情愛—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中的女性身體與主題重述.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28. 蔡翔(2010).革命.敘述:中國社會主義文學:文化想像:1949-196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9. 魯迅(1991).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30. 藍愛國(2003).解構十七年.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31. 嚴鋒(2009)。閱讀五十年代。現代中文學報,9(2)
被引用次数
  1. 宋尚詩(2023)。毛澤東時代文學中的氣味與視覺-論社會主義美學的感官法則。臺大中文學報,80,19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