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荀學的知識生產、傳播及閱讀:以中國近現代期刊(1894-1949)為核心

并列篇名

The Production, Dissemination and Reading in Xunxue's Knowledge: Taking Chinese Modern Periodicals as the Core

DOI

10.6187/tkujcl.202012_(43).0006

作者

周志煌(Chou, Chih-Huang)

关键词

晚清民初荀學 ; 近現代期刊 ; 知識生產傳播 ; 閱讀詮釋 ; 廣告 ; 書評 ;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Xunxue ; Modern Periodicals ;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 Reading Interpretation ; Advertising ; Book Reviews

期刊名称

淡江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3期(2020 / 12 / 01)

页次

163 - 19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晚清民初之際,為因應時代思潮及政治、社會、文化改革等需求,荀學當中的重要概念及相關知識,常透過期刊藉以宣揚傳播,引發迴響及討論。相較於有系統的、脈絡化處理的《中國哲學史》或《荀學研究》……等專門著述,散逸在期刊裡頭諸多荀學概念的闡揚,乃至因應時代的「借題發揮」,何嘗不是近現代荀學史中的一環?且這些期刊荀學言說數量龐大,含括知識菁英及一般普羅大眾的話語。本文對於這些期刊裡的荀學文獻處理,並不在於討論這些言說是否相應或悖離先秦荀子之說而作價值評判。相對的,是聚焦於從知識傳播、閱讀接受以及詮釋者的角度,來考察清末民初學人及相關文化界人士,他們是如何結合時代思潮之變化,藉由晚清以降興起的期刊等公共媒體,來詮釋並發揮荀學相關概念。其眾聲喧嘩之狀在晚清民國學術史上,又有哪些特徵及思想意義值得關注。

英文摘要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response to the needs of the times and polit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reforms, important concepts and related knowledge in Xunxue were often promoted through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which triggered repercussions and discussions. Compared with the systematic and contextualized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or "Xunxue Studies"...and other specialized works, the elaboration and promotion of many Xunxue concepts scattered in the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and even the "experienced use of topics" in response to the times, is it not near A link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Xunzi? And these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have a huge number of Xun's doctrines, including the discourses of intellectual elite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The discussion of these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in Xunzi's documents is not whether these statements corresponding to or deviate from the pre-Qin Xunzi's doctrines for value judgment, but to focus on the perspectives of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reading acceptance, and interpreters to investigate the early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How people related cultural figures integrated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and used the newspapers and public media that emerge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interpret and develop Xunxue related concepts. What are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ide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academic histor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清)王先謙(1988).荀子集解.臺北:華正書局.
  2. 丁留餘:〈荀子性惡論與其哲學〉,《約翰聲》第 37 卷第 2 期(1926 年),頁101-109。
  3. 不著撰人:〈箇人說〉,《東方雜誌》第 3 卷第 10 期(1906 年 9 月),頁205-208。
  4. 不著撰人:〈影印荀子集解〉(「圖書廣告」欄),《東方雜誌》第 20 卷第 6 號(1923 年 3 月),頁數不詳。
  5. 不著撰人:〈荀子性惡篇(中英文對照)〉,《進步英華週刊》第 55 期(1936 年1 月),頁 2。
  6. 不著撰人:〈敬求學界同人發起名約會啟事〉,《東方雜誌》第15卷第3號(1918年 3 月),頁 153-154。
  7. 不著撰人:〈荀子〉(「圖書廣告」欄),《東方雜誌》第 23 卷第 8 號(1926 年4 月),頁數不詳。
  8. 不著撰人:〈影印荀子集解〉(「圖書廣告」欄),《東方雜誌》第 31 卷第 3 號(1934 年 2 月),頁數不詳。
  9. 不著撰人:〈民國十五年度入學試題:國立北京大學本科:國文〉,《全國專門以上學校投考指南》第 5 期(1927 年),頁 19;67-68。
  10. 不著撰人:〈經濟:普通經濟學:論慾望〉,《湖北學生界》第 4 期(1903 年 4月),頁 25-32。
  11. 不著撰人:〈荀注訂補〉(「圖書廣告」欄),《東方雜誌》第 33 卷第 21 號(1936 年 11 月),頁數不詳。
  12. 不著撰人:〈荀子哲學〉(「圖書廣告」欄),《東方雜誌》第26卷第4號(1929年 2 月),頁數不詳。
  13. 不著撰人:〈荀子柬釋〉(「圖書廣告」欄),《東方雜誌》第 33 卷第 22 號(1936 年 11 月),頁數不詳。
  14. 不著撰人:〈發刊詞〉,《進步英華週刊》第 1 期(1930 年 10 月),頁 1。
  15. 王國維:〈論新學語之輸入〉,《教育世界》第 96 期(1905 年 4 月),頁 1-5。
  16. 布羅代爾, Fernand,顧良(譯)(1997).資本主義論叢.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17. 平海瀾:〈CHINESE CLASSICS TRANSLATED:荀子性惡篇(節錄)〉,《英文雜誌》第 3 卷第 5 期(1917 年 5 月),頁 385-386。
  18. 安德森, Benedict,吳叡人(譯)(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臺北:時報出版公司.
  19. 江謙:〈發刊辭一〉,《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友會雜誌》第 1 卷第 1 期(1918 年9 月),頁 1。
  20. 吳統續:〈荀子統一主義之評論(再續)〉,《法政學報》第 3 期(1918 年 5月),頁 1-6。
  21. 吳虞:〈讀荀子書後〉,《新青年》第 3 卷第 1 號(1917 年 3 月),頁 1-3。
  22. 吳熙:〈荀子的名學〉,《學生雜誌》第12卷第9號(1925年9月),頁30-36。
  23. 李俊:〈荀子與霍布士(Tomas Hobbes)〉,《珞珈月刊》第 1 卷第 4 期(1934年 2 月),頁 293-302。
  24. 杜而未:〈孟荀性論與人性要求〉,《上智編譯館館刊》第 2 卷第 4-5 期(1947年 7-10 月),頁 291-296。
  25. 彼得伯克, Peter,汪一帆(譯)(2016).知識社會史(下卷):從〈百科全書〉到維基百科.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6. 彼得伯克, Peter,陳志宏(譯)(2016).知識社會史(上卷):從古登堡到狄德羅.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7. 易白沙:〈諸子無鬼論〉,《新青年》第 5 卷第 1 號(1918 年 7 月),頁 15-26。
  28. 倚劍生:〈論中國政教宜求進化〉,《東方雜誌》第3 卷第5 期(1906 年4 月),頁 99-104。
  29. 唐慶增:〈荀子之經濟思想〉,《大夏季刊》第 1 卷第 1 期(1929 年 5 月),頁35-52。
  30. 容媛:〈國內學術界消息(二十五年六月至十二月):(乙)出版界消息:3.荀子柬釋〉,《燕京學報》第 20 期(1936 年 12 月),頁 606-608。
  31. 張士濤:〈荀子議兵篇云兼併易能也惟堅凝之難焉試申論之〉,《青年鏡》第 44期(1925 年),頁 34-35。
  32. 張廷健:〈荀子名學(即論理學)〉,《北京朝陽大學旬刊》第3卷第14期(1925年 9 月),頁 2-7。
  33. 張東蓀:〈從中國言語構造上看中國哲學〉,《東方雜誌》第 33 卷第 7 號(1936年 4 月),頁 89-99。
  34. 張培宗:〈荀子哲學的研究〉,《真光》第 25 卷第 2 號(1926 年 2 月),頁47-62。
  35. 梁任公講,吳其昌記:〈讀書示例:荀子〉,《清華週刊》第 24 卷第 13 期(1925年 12 月),頁 1-6。
  36. 梁啟超:〈政治學案第三:霍布士學案〉,《清議報》第97期(1901年11月),頁 1-3。
  37. 陳寅恪:〈馮著中國哲學史審查報告〉,《學衡》第 74 期(1931 年 3 月),頁9-12。
  38. 陳獨秀:〈荀子韻表及考釋〉,《東方雜誌》第 34 卷第 2 號(1937 年 1 月),頁67-75。
  39. 陳獨秀:〈再質問東方雜誌記者〉,《新青年》第 6 卷第 2 號(1919 年 2 月),頁 148-161。
  40. 陳獨秀:〈敬告青年〉,《青年雜誌》第 1 卷第 1 期(1915 年 9 月),頁 1-6。
  41. 陳獨秀:〈質問東方雜誌記者:東方雜誌與復辟問題〉,《新青年》第 5 卷第 3號(1918 年 9 月),頁 206-212。
  42. 傅柯, Michael,王德威(譯)(1994).知識的考掘.臺北:麥田出版社.
  43. 賀麟:〈康德譯名的商榷〉,《東方雜誌》第 33 卷第 17 號(1936 年 9 月),頁181-196。
  44. 雲鉞:〈浩布士與荀子政治哲學之比較〉,《清華週刊》第 26 卷第 7 期(1926 年11 月),頁 601-610。
  45. 楊大膺:《荀子學說研究》(上海:中華書局,1936 年)。
  46. 楊樹達:〈書評:荀注訂補〉,《清華學報》第 12 卷第 1 期(1937 年 1 月),頁219-239。
  47. 劉少少:〈儒家之兩大法學派〉,《東方雜誌》第15卷第10號(1918年10月),頁 79-88。
  48. 劉叔雅:〈怎樣叫做中西學術之鉤通〉,《東方雜誌》第 16 卷第 12 號(1919 年12 月),頁 162-168。
  49. 樊仲雲:〈讀書界與出版界〉,《出版週刊》新 119 號(1935 年 3 月),頁11-13。
  50. 儲炳源:〈荀子之論理學說〉,《弘毅日誌彙刊》第 1 期(1920 年),頁 34-38。
  51. 譚戒甫講,陳衍佛記:〈荀子正名篇講記〉,《東方雜誌》第 32 卷第 7 號(1935年 4 月),頁 157-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