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竹林七賢:文化主題之形成與運用

并列篇名

"Seven Sages of the Bamboo Grove:" 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ultural Themes

DOI

10.7032/JGETSINT.201006.0089

作者

林慶文(Chin-Wen Lin)

关键词

竹林七賢 ; 文化主題 ; 圖像 ; "Seven Sages of the Bamboo Grove" ; cultural themes ; iconography

期刊名称

北臺灣科技學院通識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6期(2010 / 06 / 01)

页次

89 - 9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人文思想中有某些「主題」產生於特定思想背景,形成後,其影響範圍是跨領域且歷時綿長,有非時間性限制之特色,當然,其存在得以各時代之詮釋方式而再現,不論對其論述者之背景預設、表現方式或技術條件為何,此類主題恰似人文思想中之「經典」,却不必然如「經典」為特定成書,雖其思想演繹及流傳必待文字或圖像以傳,而能概括成一價值觀念加以掌握理解,吾將其釋為「文化主題」,「竹林七賢」一詞即為其一,今以圖像文字互證之方式,解釋其主題形成與運用以得若干意義。

英文摘要

Cultural Themes: The Concept of ”Seven Sages of the Bamboo Grove”The origin of certain themes in humanistic thinking might be contextualized in specific ideological background. The influences of the themes, after their formation, are interdisciplinary and everlasting so as to exceed the confines of historical time. What seems doubtless is themes of these kinds might emerge again and find their own way of being catering to critical norms specific to the period given. They are represented regardless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mmentator, modes of representation, and technical conditions. Themes of these kinds are much like the ”classics” in humanistic thinking, yet it is not necessary for them to assume the form of a written text. The spreading of these themes and their mutations in meaning depend on either words or images, yet they can be grasped and crystallized into certain conceptual values. The expression, ”Seven Sages of the Bamboo Grove,” serves as an example of such kind. By way of the word and image dialectic, I would like to address the implications that involve the 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ultural them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日本重要文化財 竹林七賢圖屏風 雪村周继 室町時代 畠山紀念館帄成五年(1993)春季展刊。
  2. (1993)。日本美術全集。講談社。
  3. 晉皇甫謐(1978)。高士傳。臺灣中華書局。
  4. Bachelard, Gaston、龔卓軍譯、王靜慧譯(2005)。空間詩學。張老師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Elias, N.、翟三江譯、陸興華譯(2003)。個體的社會。譯林出版社。
  6. Jullien, François、Gibson, Ralph、林志明譯、張婉真譯(2004)。本質或裸體。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7. 王元軍(2002)。六朝書法與文化。上海書畫出版社。
  8. 王永年譯(2001)。博爾赫斯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
  9. 王能憲(1992)。世說新語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
  10. 西林昭一、溫淑惠譯(2003)。中國新發現的書蹟。蕙風堂筆墨有限公司出版部。
  11. 何志明編、潘運告編(1997)。唐五代畫論。湖南美術出版社。
  12. 何啟民(1978)。竹林七賢研究。臺灣學生書局。
  13. 余英時(1982)。史學與傳統。時報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4. 周法高(1990)。讀“世說新語”小記。書目季刊,24(2)
  15. 周駿富輯(1997)。新語林。上海書店出版社。
  16. 邱昭財(2008)。竹林七閒八卦座。藝術家,394,345。
  17. 唐翼明(1992)。魏晉清談。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8. 徐震堮(1985)。世說新語校箋。文史哲出版社。
  19. 宿白(2008)。張彥遠和歷代名畫記。文物出版社。
  20. 張虎剛點校(1989)。廣群芳譜。河北人民出版社。
  21. 曹明綱(1999)。六朝文絜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2. 許祖良(2001)。張彥遠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美延編(2002)。陳寅恪集‧講義及雜稿。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4. 陳傳席(2001)。陳傳席文集。河南美術出版社。
  25. 華人德編、白謙慎編(2000)。蘭亭論集。蘇州大學出版社。
  26. 楊泓(2004)。中國南方佛教造像藝術。上海書畫出版。
  27. 楊勇(1973)。世說新語校箋。樂天出版社。
  28. 楊福東(2008)。竹林七賢。典藏投資,試?號4,80。
  29. 萬青屴(2010)。寓義「現代竹林七賢」。大觀,8,68-69。
  30. 歐昌俊、李海霞(2004)。六朝唐五代石刻俗字研究。巴蜀書社。
  31. 鄭岩編譯、王睿編編(2005)。禮儀中的美術─巫鴻中國古代美術史文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32. 羅世平編(2005)。中國人物畫經典‧魏晉南北朝卷‧1。文物出版社。
  33. 羅宗真(1996)。六朝考古。南京大學出版社。
  34. 顧森(2000)。秦漢繪畫史。人民美術出版社。
  35. 龔卓軍譯(2007)。眼與心。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