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搭起比賽的橋樑-體育教學中遊戲情境的建構之行動研究

并列篇名

Building the Bridge of Games-An Action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Play Context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struction

DOI

10.6580/JTSP.2007.2(2).04

作者

林靜萍(Ching-Ping Lin);陳信亨(Hsin-Heng Chen)

关键词

行動研究 ; 建構取向體育教學 ; 足球教學 ; Action research ; constructivist-oriented physical education instruction ; soccer teaching

期刊名称

臺灣運動教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卷2期(2007 / 11 / 01)

页次

57 - 7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的方式,邀請一位女性國中體育教師為研究參與者,並以其所教授的一個國中三年級班級既定的足球課程進行教學實踐,依循行動研究的循環步驟,探討建構取向體育教學的教學成效與反應情形,以及合作行動研究的可行性。研究過程中以訪談、錄影、學習單、調查表為主要的資料蒐集方式,所得資料透過次數計算、百分比、繪圖及持續比較法等方式呈現。研究結果顯示透過遊戲情境的建構,進到比賽為主的教學,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戰術概念、提升比賽能力,以及促進團隊合作精神。而參與教師也認同以比賽為手段引導學生多面向的學習,惟教學過程中教師關注的焦點與研究者有所不同,研究者關注遊戲、比賽情境建構的影響,參與教師則更感興趣於多媒體應用的效果。本研究亦肯定研究者與實務教師協同合作行動研究的可行性,能促進理論與實務間的對話,然過程中互信互賴研究關係的維持則必須審慎處理。

英文摘要

The present study was an action research, the participants of which were a femal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and a class of ninth graders she taught. It was a soccer course under investigation. Following the cyclical procedure of action research,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 of constructivist-oriented physical education instruction and the feasibility of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between a researcher and a practitioner.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interviews, participant observations, video-recording, worksheets, and survey forms. The constant comparison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a play context, teaching consisted mainly of games could elevat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promote their concept of tactics, strengthen their ability in games, and promote team cooperation. The participant teacher also indicated that games as a means could guide multifaceted learning. However, during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e teacher and the researcher differed on their point of concern. The researcher was concerned with the influenc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lay and game contexts, while the teacher was interested in the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he research reported here confirmed the feasibility of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between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which can promote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but the maintenance of a mutual-trust relationship must be tackled with caution.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甄曉蘭(2003)。教師的課程意識與教學實踐。教育研究集刊,49(1),63-94。
    連結:
  2. 甄曉蘭(2000)。新世紀課程改革的挑戰與課程實踐理論的重建。教育研究集刊,44,61-90。
    連結:
  3. Chang, C. W.,Grehaigne, J. F.(2004).Epistémologies constructivistes et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Quels Modèles d'apprentissages moteurs contemporains.2004 建構取向體育教學工作坊
  4. Chen, W. Y.,Rovegno, I.(2000).Examination of expert and novice teachers' constructivist-oriented teaching practices using a movement approach to elementary physical education.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71(4),357-372.
  5. Steffe, L. P.(Ed.),Gale, J.(Ed.)(1995).Constructivism in education.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6. Thorpe, R.(Ed.),Bunker, D.(Ed.),Almond, L.(Ed.)(1986).Rethinking games teaching.Loughborough, England: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7. Turner, A. P.,Martinek, T. J.(1999).An investigation into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Effects on skill, knowledge and game play.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70,286-296.
  8. 王美芬編、戴維揚編(2002)。新課程建構式教學理論與實踐:數學、健康與體育、自然與生活科技。台北市:師大。
  9. 王愛麟(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10. 吳其達(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11. 呂秀美(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12. 李世雄(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13. 林靜萍、陳信亨(2003)。台北縣市國中「健康與體育領域」之體育教師課程意識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會九十二年度學術論文發表會,台北市:
  14. 施登堯(2006)。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15. 張新仁編(2003)。學習與教學新趨勢。台北市:心理。
  16. 張頌齡(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17. 許柑甜(20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18. 陳昇飛(2004)。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19. 陳信欽(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20. 掌慶維(2005)。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21. 游淑霞(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22. 黃志成(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23. 黃景裕(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24. 黃鳳琴(2002)。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台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25. 葉人豪(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26. 葉倩亨(199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27. 廖經宏(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花蓮縣,國立政治大學。
  28. 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實例與方法解析。台北:師大書苑。
  29. 樊雪春(199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30. 蔡宗達(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31. 蔡宗達、闕月清(2003)。逆向思維的新體育教學─理解式教學法(TGFU)。中華民國大專院校九十二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桃園縣:
  32. 簡銘成(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33. 蘇幼良(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被引用次数
  1. 陳毅芬、周麗卿、王文宜(2015)。運動教育模式對排球技能學習成效及學習動機之影響。運動與健康研究,4(1),39-47。
  2. 林靜萍、李雅燕(2014)。體育實習教師教學實務知識發展之研究。臺灣運動教育學報,9(2),1-22。
  3. 劉瑩芳,陳奐杰,莊國上(2023)。泡泡足球課程導入體育課對學生課堂身體活動參與意願之探討。運動與遊憩研究,17(3),47-55。
  4. 闕月清、黃志成(2017)。國小理解式排球教學之教室生態。臺灣運動教育學報,12(2),15-34。
  5. 葉定國,田光祐(2021)。「在歷史光影中學習」:軍校學生社區文資情境學習在認知負荷之成效。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9(2),79-115。
  6. (2024)。實施素養導向體育課程教學對國小學童情境興趣與運動心理資本之研究。臺灣運動教育學報,19(1),5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