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運動健康中心發展趨勢分析

并列篇名

Trend Analysis of Health/Fitness Center

DOI

10.29429/JSLHR.200703_2(1).07

作者

謝登源(Deng-Yuan Shieh);林樹旺(Shu-Wang Lin);許揚(Yang Shu)

关键词

健康休閒俱樂部 ; 健身中心 ; Sport/Fitness Health Club ; Health/Fitness Center

期刊名称

運動休閒餐旅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2卷1期(2007 / 03 / 01)

页次

93 - 11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運動健康中心產業未來發展的趨勢為:結合SPA型態的多元發展;推出副產品以靈活的經營方式發展相關產業;以新的行銷方式試圖更精準的鎖定族群,並從課程及設備上與不同市場區隔的消費族群作區隔;以主題式情境來凸顯氣氛與特色,創造不同體驗。本研究的趨勢分析目的在比較亞力山大健康休閒俱樂部、佳姿養身工程館、加州健身中心、金牌健康體適能俱樂部的經營模式。本研究結論認為運動健康中心產業發展面臨的瓶頸與挑戰是在:建立會員的忠誠度、提倡正確健身觀念、制定法令落實管理、建構教練證照制度。本研究最後建議消費者在選擇運動健康中心時,應參考:交通便利、個人需求、預算多少、休閒習慣、會員權益、現場氣氛、課程規劃、硬體及器材設備、加值服務。

英文摘要

The trends of this Health/Fitness Center industry are followings: diversifying developments combining with SPA; developing relation industries by producing sub-product; focusing some specifying group more precisely by using new marketing methods, also segmenting different marketing consumer groups from courses and equipments; and, emphasizing characteristics by theme atmosphere to create different experiences. The objective of the trend analysis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management styles of Alexander Health Club, Youth Camp, California Fitness and Gold Gym in Taiwan. 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bottleneck and challenges of Health/Fitness Center Industry are to build customer loyalty, promote right fitness ideas, make and fulfill the regulations, and build tutor license system. Finally,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while choosing health/fitness center, the customers should consider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personal demand, budget, leisure behavior, member privileges, atmosphere, course planning, hardware and facilities, and value-added servic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地理及區域研究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Stotlar, D. K.(2001).Developing successful sport sponsorship plans.USA:Fit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c.
  2. 江盈如(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新竹市,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
  3. 邱建章(2003)。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4. 姜慧嵐(20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
  5. 姜慧嵐(2001)。台灣健康俱樂部產業概況與挑戰。體育與台灣經濟發展研討會大會手冊,台北:
  6. 洪聖惠(20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縣,輔仁大學應用統計學研究所。
  7. 范智明(1999)。台北市,國立師範大學大學體育學系。
  8. 高俊雄(1995)。台北市健康體適能俱樂部經營管理型態初探。大專體育,22,39-53。
  9. 高俊雄、國立體育學院編(1996)。運動休閒管理論文集。台北:品度股份有限公司。
  10. 張憶茹(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
  11. 陳坤檸、黃任閔(2004)。鄉村型社區運動健康休閒中心之設立與推廣。國民體育季刊,142,25-31。
  12. 陳金冰(199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13. 陳景森(199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
  14. 程紹同(1997)。國內運動休閒與體適能企業之概況介紹及經營策略分析。桃園文教,復刊號,29-36。
  15. 程紹同(2001)。企業運動商戰剖析。台北市:漢文書店。
  16. 黃鴻斌(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縣,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研究所。
  17. 戴宜臻(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縣,國立嘉義大學管理研究所。
  18. 蘇維杉(2001)。運動健身俱樂部行銷管理形態之研究-以亞力山大與加州為例。第一屆中華民國運動與休閒管理學術研討會,台北:
被引用次数
  1. 黃凱侖,黃美珍(2021)。以藍海策略分析高雄健身運動中心經營現況之個案研究。長榮運動休閒學刊,15,1-22。
  2. 劉兆達、黃曉雯、陳裕穆、李蕊汝、伍曉婷(2010)。游泳俱樂部顧客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以屏東市立活水養身世界為例。美和學報,29(1),25-40。
  3. 魏沄釩、陳伯儀(2013)。國民運動中心家庭卡行銷策略初探。中華體育季刊,27(2),113-118。
  4. 謝榮豐、郭國軒、李麗瓊(2017)。探討當地住民意識對國民運動中心設置的知覺研究-以新北市淡水區水碓里住民為例。運動與健康研究,6(1),1-14。
  5. 張偉雄、林子堯(2016)。應用 IPA 模式探討健身俱樂部之服務品質─以高雄市Y 健身俱樂部為例。運動與健康研究,5(2),17-44。
  6. 張意德,張志銘,張世沛,吳姿儀(2021)。以計劃行為理論加入體驗行銷探討消費者購買按摩椅之行為意圖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15(4),27-40。
  7. (2010)。健身俱樂部服務品質之研究─以高雄市X飯店附屬之健身俱樂部為例。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16,14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