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戰後初期的台灣體育(1945-1949)

并列篇名

Taiwan's Incipient Retrocession in Physical Culture

DOI

10.6569/NTUJPE.200503_(7).0003

作者

蘇瑞陽(Jei-Yang Su);王同茂(Tunz-Mao Wang)

关键词

戰後初期 ; 台灣體育 ; 學校體育 ; 社會體育 ; 體育史 ; incipient Retrocession ; physical education in Taiwan ; phys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society ; physical education history

期刊名称

臺大體育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7輯(2005 / 03 / 01)

页次

55 - 8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日治時期,台灣男女學童入學率逐年提升,在學校鼓勵學生勞動服務與運動,並經常舉辦體育活動與競賽,運動風氣由學校推廣至社會一般階層,整體而言已爲台人的健康與運動競技實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然而戰後的台灣,隨及捲入國共戰爭的漩渦,資源大量輸往大陸以抗共,台灣經濟情勢因而惡化,以致二二八事件的發生。政經環境惡化又導致天花、霍亂、水災等天災的肆虐,使整體環境不利體育的發展。尤其日籍教師撤離後,替補師資質與量的嚴重不足,及運動器材的匱乏,民間也不敢組織運動團體,台灣體育的推展因此呈現衰退的現象。 但儘管如此,台灣省體育競技實力,憑藉日治時期所奠定之基礎,在1948年第七屆全國運動會時,成績仍冠於其他各省市與各軍種代表隊。而棒球、橄欖球、高爾夫、乒乓球等運動也在軍方、學校與民間熱心體育人士的推動與促成下,運動實力並未斷層且得以延續。學校體育也在政府致力教育普及化,及原有台籍教師與大陸來台教師的合作耕耘下,加上省教育會的協助,在惡劣的環境中得以維繫一線生機,並爲日後台灣體育的發展建構一個萌芽的契機。

英文摘要

In Japanese administration, the rate of Taiwanese entering higher school increased. Not only it encouraged students doing services, but also frequently held physical activities. By all accounts, it had established the great basis of Taiwanese health and athleticism. However the retrocession of Taiwan involved into vortex between trizone wars. That high-volume resources input to china in order to fight and the receivers' corruption, both led to aggravate the economic in Taiwan. Then the228 event happened. Deterioration in this situation also contributes to smallpox, cholera, and flood disaster, exc. Indulging in atrocities made the whole situation disadvantageous development in Taiwan. Especially, when the Japanese teachers left, shortage of teachers is seriously, and lacked of sporting goods. Folks do not dare to buildup against groups, and all-above made contraction in Taiwanese physical education. Even so, real physical education strength of Taiwan relies on the building in stage of Japanese. On nationwide track and field game of the 7th batch in 1948, performance still outclasses other delegation. In addition to baseball, rugby, golf, and ping-pong, also were continued by the army, folks, and schools. Physical education supports a ray of hope in these bad surroundings and will construct a budding opportunity in the days to come.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自由時報(2000/12/17)
  2. 中國時報編(1995)。台灣:戰後50年。台北市:中國時報(1995)。
  3. 中華日報編(1956)。中華民國四十五年台灣手冊。
  4. 台灣省教育會(1956)。十年來的台灣省教育會。台北市:台灣省教育會。
  5. 台灣省新聞處(1965)。台灣光復二十年。台中縣:省政府。
  6. 台灣省新聞處(1955)。台灣光復十年。台中縣:省政府。
  7. 朱傳譽(1963)。台灣畫史。台北市:台灣畫史編篡委員會。
  8.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2)。台灣世紀體育名人傳。台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9. 吳文忠(1981)。中國體育發展史。台北市:三民書局。
  10. 李震明(1948)。台灣史。上海市:中華書局。
  11. 宜興鄉訊特刊編輯委員會(1975)。我們的故鄉宜與。台北市:宜興同鄉會。
  12. 林正芳譯、派翠西亞•鶴見著(1999)。日治時期台灣教育史(1895-1945)。宜蘭市:仰山教育文化基金會。
  13. 台灣新生報(1946/10/08)
  14. 張素珠(1991)。台灣省第一屆運動大會。中華體育,5(1),99-103。
  15. 許偑賢(2001)。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
  16. 中國時報(1995)
  17. 劉光雲(1556)。十年來本省教育的進展,十年來的台灣省教育會。台北市:台灣省教育會。
  18. 總統訓詞
  19. 謝仕淵(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被引用次数
  1. 范春源、林川詠(2012)。我國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之變遷(1973-2010)。台東大學體育學報,16,1-19。
  2. (2007)。徘徊於「中國化」當中─首屆台灣省運動會的成立與運作。運動文化研究,3,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