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情”在《文心雕龍》中的概念結構及其與文學審美現象的關涉

并列篇名

A Study of Affection Category and the Relation to the Literary Phenomenon in Wen Xin Diao Lung

DOI

10.30091/JCDNCHU.200612.0001

作者

尤雅姿(Ya-Tze Yu)

关键词

文心雕龍 ; 情 ; 劉勰 ; 情志 ; 文學理論 ; 中國文論 ; Wen Xin Diao Lung ; emotion ; affection ;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 Lio Xie

期刊名称

興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0期(2006 / 12 / 01)

页次

1 - 2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論文旨在廓清「情」在《文心雕龍》中的概念結構並分析它們與文學現象的關涉。劉勰對「情」的概念結構設計如下,他先從根源義界定「情」即是「性」,是事物據以存在及活動的性質;繼而從「人」界說「情」既是普遍的人性也是作家不同的才情;轉入文學活動實踐進程時,「情」特指物我相召的情感導體、創作意識以及文學作品所蘊藏的情志。綜合來看「情」與文學審美現象的關涉,約有以下四個層面:一、指人類天生普遍具有的本然性情,這是人類能夠感知大千世界的前提,包括心理與生理條件。〈明詩〉:「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養氣〉:「耳目鼻口,生之役也;心慮言辭,神之用也…此性情之數也。」斯之謂也。二、指作家個人的才情志趣。包括對大我的理想襟抱與對小我的生命關懷,這是作家面對世界、看待人生的態度。〈體性〉:「才力居中,肇自血氣,氣以實志,志以定言,吐納英華,莫非情性。」〈情采〉:「風雅之興,志思畜憤,而吟詠情性,以諷其上,此為情而造文也。」斯之謂也。三、指作家在前兩項條件下與物色目擊心迎後所喚起的情感活動與伴隨而之的審美感興。這是創作活動的契機,是文學表達之前強烈的自覺意識,具有一股外化為語言形式的行動驅力。〈物色〉:「獻歲發春,悅豫之情暢;滔滔孟夏,鬱陶之心凝…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詮賦〉:「原夫登高之旨,蓋覩物興情。情以物興,故義必明雅;物以情觀,故詞必巧麗。」斯之謂也。四、指情感經過反思與審美意象賦形後,轉化為周流於文本形式之內的情致意蘊。〈附會〉:「必以情志為神明,事義為骨髓,辭采為肌膚,宮商為聲氣。」斯之謂也。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傾力闡說「情」是文學活動的第一性,作為審美表現規律的「采」更必須和「情」有機協作,以圓成此項藝術工程之實現。因此,「情」是啟開《文心雕龍》文論之金鑰,若能周全而確實地釐清「情」的概念範疇,將能精準掌握「情」在不同語境中的意義指涉,也能據此透視其與各篇文論的連結網絡。

英文摘要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clarify the concept of the affection in Wen Xin Diao Lung and analyze its relationship between its literature systems from the live-out process of literature activities. There are four categories of the affection concept in Wen Xin Diao Lung. First, the natural reaction of human beings, which includes mental and physical conditions, that enables us to feel this world. Second, the writer's mind and sense that contains visions for society and compassion for lives. This i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the world and life. Third, under these two conditions above, writer's emotion and the inspired sense of taking in beauty aroused by scenes in the world, triggers writer's creativity. Last, after the process of rethinking and transferring the abstract image into a concrete image. Emotion eventually transforms into the meanings under the form of literary work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梁劉勰著、王更生註譯(1983)。文心雕龍讀本。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2. 梁劉勰著、范文瀾注(1971)。文心雕龍註。台北:明倫出版社。
  3. 牛芙珍著(2003)。“情采”-劉勰的藝術情感論。滄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19(2)
  4. 王元化著(1993)。心雕龍講疏。台北:書林出版社。
  5.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2002)。中國文學批評史新編。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6. 宇文所安著、王柏華、陶慶梅譯(2003)。中國文論:英譯與評論。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7. 米‧杜夫海納著、韓樹站譯(1996)。審美經驗現象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8. 余秋雨著(1996)。藝術創造工程。台北:允晨出版社。
  9. 吳林柏著(2002)。文心雕龍義疏。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10. 周振甫主編(2004)。文心雕龍辭典。北京:中華書局。
  11. 張少康著(1987)。文心雕龍新探。濟南:齊魯書社。
  12. 張少康著(1983)。中國古代文學創作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3.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1981)。中國文學理論。台北:聯經出版社。
  14. 蘇珊‧朗格著、劉大基譯(1991)。情感與形式。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