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閨閣女詩人到公共啟蒙者-以近代女性報刊中的論說文為主要視域

并列篇名

From Pavilion Poetess of the Boudoir to Public Torchbearer-Regard Argumentation in Assay of the Modern Women's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DOI

10.30091/JCDNCHU.200712.0001

作者

羅秀美(Hsiu-Mei Luo)

关键词

近代文學 ; 晚清文學 ; 女性報刊 ; 女性文學 ; 女性散文 ; Modern literature ; late Qing literature ; women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 women literature ; woman's prose

期刊名称

興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2期(2007 / 12 / 01)

页次

1 - 4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傳統才女大多為專擅詩詞的「女詩人」,女散文家及小說家鮮少出現;而現今卻是女散文家及小說家當道的時代。此一現象的轉變與近代女性報刊在文學史上所扮演的地位有相當關聯。由女性創辦與編寫的報刊,往往也扮演了鼓勵女性書寫散文及小說的功能(本文暫不討論小說部分)。其中又以呼應時事的論說文為最值得注意的「新興」文類。本文即由此脈絡出發,探究女性文學現象與報刊研究結合的可能性。所謂女性報刊指的是由女性創辦與編輯、主筆者。諸多女性報刊登載由女性所創作的散文,她們不只發出自己的聲音,也逐漸形塑出女性創作詩詞以外文類的可能性。此外,以「公共空間」(public sphere)與「文學場域」(literary field)做為知識女性切身空間轉變的概念說明,以鉤沉近代女性如何走出私密空間進入報刊這樣的公共空間/文學場域中發聲,以發掘近代女性報刊對現當代女性散文創作的開發之功。

英文摘要

'the poetess' of the mostly traditional accomplished ladies in order to usurp authority poesy, family and novelist seldom present woman prose; It is woman prose house and novel era, family belongings of dish to be contemporary. The transition of this phenomenon and modern status acted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of women's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are analogous to the relation. The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established and written by women, have often acted and encouraged women to write the function of the prose and novel (this text wouldn't discuss the part of the novel). Among them in order to echo the argumentations of current events for most noteworthy' new developing gentle kind'. Namely therefore the train of thought sets out in this text, probe into women's literature phenomenon and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and study the possibility combined. The so-called women's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mean that is established with the editor, main author by women. A great deal of women's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publish the prose created by women, they not merely emit one's own sound, mould out women and create the gentle possibility of kind beyond the poesy gradually too. In addition, the concept of changing for the personal space of professional women is explained with' the field land of literature ' (literary field) with' the public space' (public sphere), how to go out of the private dense space to enter such a public space of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sound in the field land of literature to sink modern women with the hook, work of development of creating the prose to contemporary women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modern women's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周敘琪(2005)。閱讀與生活-惲代英的家庭生活與《婦女雜誌》之關係。思與言,43(3)
    連結:
  2. 胡曉真(2004)。文苑、多羅與華鬘-王蘊章主編時期(1915-1920)《婦女雜誌》中「女性文學」的觀念與實踐。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2
    連結:
  3. 胡曉真(2005)。藝文生命與身體政治-清代婦女文學史研究趨勢與展望。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3
    連結:
  4. 謝蕙風(2006)。清末上海的婦女報刊(1898-1911)。興大人文學報,37
    連結:
  5. (1907)。中國新女界雜誌。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6. 丁守和主編(1983)。辛亥革命時期期刊介紹。北京:人民出版社。
  7. 上海圖書館編(1979)。中國近代期刊篇目彙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8. 女子世界(1907)。女報界新調查。女子世界,6
  9. 戈公振(1982)。中國報學史。臺北:學生書局。
  10. 方平(2001)。清末上海民間報刊與公眾輿論的表達模式。二十一世紀,雙月刊
  11. 王緋(2004)。空前之迹-1851-1930:中國婦女思想與文學發展史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12. 北京市婦女聯合會編(1990)。北京婦女報刊考(1905-1949)。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13. 田景昆、鄭曉燕編(1990)。中國近現代婦女報刊通覽。北京:海洋出版社。
  14. 皮埃爾·布迪厄著、劉暉譯(2001)。藝術的法則:文學場的生成和結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15. 李又寧、張玉法編(1975)。近代中國女權運動史料。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16. 李又寧、張玉法編(1982)。近代中國女權運動史料。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17. 李又寧、張玉法編(1981)。中國婦女史論文集。臺北:商務印書館。
  18. 李楠(2006)。晚清民國時期上海小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 朋尼維茲著、孫智綺譯(2002)。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臺北:麥田。
  20. 林維紅、李貞德、梁其姿主編(2005)。婦女與社會。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1. 初國卿(2006)。中國近現代女性期刊匯編。北京:線裝書局。
  22. 哈伯瑪斯著、曹衛東譯(2005)。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臺北:聯經出版社。
  23. 秋瑾(1979)。秋瑾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4. 胡文楷(1973)。歷代婦女著作考。臺北:鼎文書局。
  25. 胡曉真(2006)。文化啟蒙與知識生產:跨領域的視野。臺北:麥田。
  26. 胡曉真(2003)。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臺北:麥田。
  27. 夏曉虹(2004)。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8. 中國學術
  29. 夏曉虹:(2004)。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0. 神州女報(1912)。近代中國史料叢刊。臺北:文海出版社。
  31. 張木丹、王忍之編(1978)。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北京:三聯書店。
  32. 張玉法、呂芳上主編(2003)。無聲之聲(Ⅰ):近代中國的婦女與國家(1600-1950)。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33. 陳平原(2004)。文學的周邊。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34. 陳平原主編、夏曉紅、王風著(2006)。文學語言與文章體式-從晚清到「五四」。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35. 陳平原主講、梅家玲編訂(2005)。晚清文學教室:從北大到台大。臺北:麥田。
  36. 黃錦珠(2005)。晚清小說中的新女性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37. 楊錦郁(1993)。桃園,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38. 葉雅玲(2003)。漢學論壇。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所。
  39. 董麗敏(2006)。想像現代性-革新時期的《小說月報》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40. 廖炳惠(2003)。關鍵詞-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臺北:麥田。
  41. 劉人鵬(2000)。近代中國女權論述-國族、翻譯與性別政治。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42. 薛海燕(2004)。近代女性文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3. 羅秀美(2005)。近代白話書寫現象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被引用次数
  1. 孫秀蕙,杜賽男(2023)。晚清《啟蒙畫報》中的「女學」:一個圖像符號學的觀點。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期刊,61(2),277-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