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試論佛教藝術對中國神話題材的融攝-以莫高窟第249、第285窟為中心

并列篇名

The Confluent Multiplications of Buddhist Arts and the Chinese Mythological Materials-Focusing on the Mogao Caves No. 249 and No.285

DOI

10.30091/JCDNCHU.200811.0022

作者

劉惠萍(Hui-Ping Liu)

关键词

莫高窟第249窟 ; 第285窟 ; 中國神話 ; 墓葬藝術 ; 升仙圖 ; Mogao Caves No. 249 ; Mogao Caves No. 285 ; Chinese myth ; Chinese traditional tomb arts ; pictures of ascending of celestial being

期刊名称

興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3期_S(2008 / 11 / 01)

页次

639 - 67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以莫高窟第249與第285窟頂壁畫所見中國神話題材圖像為研究對象,以為其與中國傳統墓葬藝術,無論在題材內容或圖像功能上,都具有一定的繼承關係。文中藉由對莫高窟第249與第285窟頂壁畫所見中國神話題材圖像的考察與圖範溯源,以為這類圖像的形成,是受到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藝術對中國墓葬藝術的吸納與運用之風尚的作用,而將中國傳統墓室中代表「天上世界」的中國神話題材,運用到佛教洞窟之中,並以這種墓室中的「升仙圖」作為通往佛國淨土的象徵。

英文摘要

This essay aims to discuss the Chinese mythological elements as images in the mural No. 249 and No.285 inside The Mogao Caves, because no matter concerning on the materials contributed to contents or the picturesque functions, the successive relations between those mythological murals an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tomb arts is hard to separate. Moreover, upon the researching and tracing back the original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mythological images found in the mural No. 249 and No.285 of The Mogao Caves, an idea of combining the cultivated outcome of this kind of image with the influential atmosphere appeared in the Wei-Jin-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which functions the Buddhist arts as a general concept with the ingestion and multiplication of the tomb arts. As a result, the theme of ”ascending to the upper world” represented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tombs cooperates with the presentation in the Buddhist grotto which also illustrates the symbol of arising to the nirvana shown in those pictures of ”ascending of celestial being” in the tomb room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宋李昉奉敕編(1975)。淮南子。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2. 宋洪興祖(1989)。楚辭補註。台北:天工書局。
  3. 東晉葛洪撰、王明著(1985)。抱朴子內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4. 清高宗弘曆敕撰。寧壽鑒古。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 清馮雲鵬、馮雲鵷編(1968)。金石索。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6. 漢佚名撰(1966)。三輔黃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7.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楊家駱主編(1986)。新校本漢書集注。台北:鼎文書局。
  8. 劉宋范曄撰、唐李賢注、晉司馬彪補志、楊家駱主編(1986)。新校本後漢書。台北:鼎文書局。
  9. W. Fairbank(1941).The Offering Shrines of ‘Wu Liang Tz`u`.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1,3.
  10. 八木春生(2004)。中國仏教美術の漢民族化:北魏時代後期を中心として。京都:法藏館。
  11. 小山滿、敦煌研究院編(2000)。敦煌莫高窟第二四九窟的窟頂壁畫。1994年敦煌學國際研討會文集-紀念敦煌研究院成立50週年,蘭州:
  12.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03)。大原北齊徐顯秀墓發掘簡報。文物,10,4-40。
  13.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員會(1983)。太原市北齊婁叡墓發掘簡報。文物,10,1-23。
  14.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2003)。磁縣灣漳北朝壁畫墓。北京:科學出版社。
  15.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城考古工作隊(1990)。河北磁縣灣漳北朝墓。考古,7,601-607、600。
  16. 天水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編(1998)。中國石窟‧天水麥積山。北京:文物出版社。
  17. 孔有生(1993)。雲岡石窟白描資料。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8. 王去非(1979)。隋墓出土的陶"千秋萬歲"及其他。考古,3
  19. 王維梅主編(1999)。二十一世紀敦煌文獻研究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20. 王皚(1985)。"人面鳥"考。考古與文物,6,97-101。
  21. 北京歷史博物館、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1955)。望都漢墓壁畫。北京:中國古典藝術出版社。
  22. 史葦湘(1982)。敦煌佛教藝術產生的歷史依據。敦煌研究,1
  23.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戴春陽主編(1998)。敦煌佛爺廟灣:西晉畫像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24. 田中知佐子(2003)。敦煌莫高窟の「龍車•鳳車図」について。佛教藝術,7月號,85-109。
  25. 朱岩石、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唐與邊疆考古研究所編委會編(1991)。漢唐與邊疆考古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
  26. 吳健攝影(1995)。敦煌石窟藝術·莫高窟第二四九窟附第四三一窟。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27. 呂勁松(1996)。洛陽淺井頭西漢壁畫墓發掘簡報。洛陽考古發掘與研究:中原文物,增刊,80。
  28. 巫鴻主編(2001)。漢唐之間文化藝術的互動與交融。北京:文物出版社。
  29. 李星明(2005)。唐代墓室壁畫研究。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30. 李偉男(1999)。試析漢畫的九頭人面獸。文物春秋,2,13-15。
  31. 李偉男、王偉(1995)。漢畫中的多頭人面獸-登仙工具龍舟。南都學壇,2,15-17。
  32. 李淞、敦煌研究院編(2000)。敦煌莫高窟第二四九窟窟頂圖像的新解釋。1994年敦煌學國際研討會文集-紀念敦煌研究院成立50週年,蘭州:
  33. 李懷順、魏文斌、鄭國穆(2006)。麥積山石窟"伏羲女媧"圖像辨析。華夏考古,3,89-97。
  34. 周世榮(1986)。湖南出土漢代銅鏡文字研究。古文字研究,14
  35. 林巳奈夫(1989)。漢代の神神。京都:臨川書店。
  36. 林巳奈夫(1985)。東方學報。京都:
  37. 林巳奈夫著、蔡鳳書譯(1999)。對洛陽卜千秋墓壁畫的注釋。華夏考古,4,100-101。
  38. 河北省文管會(1979)。河北省景縣北魏高氏墓發掘簡報。文物,3,18-21。
  39.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1958)。鄧縣彩色畫像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40. 牧田諦亮著、楊白衣譯。疑經研究-中國佛教中之真經與疑經。華岡佛學學報,4,286。
  41. 長廣敏雄(1969)。六朝時代美術 研究。東京:美術出版社。
  42. 信立祥(2000)。漢代畫像石綜合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
  43. 俞偉超(1985)。先秦兩漢考古學論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44. 俞偉超主編(2000)。中國畫像石全集3·山東漢畫像石。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
  45. 姜伯勤(1996)。敦煌藝術宗教與禮樂文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6. 姚遷、古兵編(1981)。六朝藝術。北京:文物出版社。
  47. 段文傑(1983)。略論莫高窟第249窟壁畫內容與藝術。敦煌研究,3
  48. 段文傑(1988)。敦煌石窟藝術論集。蘭州:人民美術出版社。
  49. 段文傑(1978)。敦煌早期壁畫的民族傳統與外來影響。文物,12,8-20。
  50. 段文傑編著、吳健攝影(1995)。敦煌石窟藝術·莫高窟第二八五窟。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51. 段文傑、敦煌研究院編。中西藝術的交匯點-莫高窟第二八五窟。1994年敦煌學國際研討會文集-紀念敦煌研究院成立50週年
  52. 洛陽博物館(1977)。洛陽西漢卜千秋壁畫墓發掘簡報。文物,6,1-12。
  53. 胡同慶(1988)。莫高窟早期龍圖像研究。敦煌研究,1,9-17。
  54. 胡同慶(1988)。莫高窟早期龍圖像研究。敦煌研究,1,9-17。
  55. 孫作雲(2003)。美術考古與民俗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56. 孫作雲(1997)。洛陽西漢卜千秋墓壁畫考釋。文物,6
  57. 孫作雲(1960)。敦煌畫中的神怪畫。考古,6
  58. 孫機(1996)。中國聖火-中國古文物與東西文化交流中的若干問題。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59. 殷光明(2004)。從敦煌傳統神話題材的演變看佛教的中國化-以伏羲、女媧圖像為中心。藝術學,21,41-65。
  60. 耿超(2007)。觀風鳥源流研究。文物春秋,1,38-44。
  61. 袁珂(1983)。山海經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2.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榆林地區文物管理委員會(1997)。陝西神木大保當第11號、第23號漢畫像石墓發掘簡報。文物,9
  63. 高文編(1987)。四川漢代畫像磚。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64. 陜西省耀縣藥王山博物館、陜西省臨潼市博物館、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合編(1996)。北朝佛道造像碑精選。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65. 宿白(1977)。參觀敦煌第285窟札記。文物,6
  66. 宿白著(1996)。中國石窟寺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
  67. 梁尉英編著、宋利良攝影(1998)。敦煌石窟藝術·莫高窟第二九六窟。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68. 梁尉英、敦煌研究院編(1998)。敦煌石窟藝術·莫高窟第二九六窟。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69. 許俊臣、劉得禎(1987)。慶陽博物館藏漢代四神規矩鏡。文物,6
  70. 許理和、李四龍、裴勇譯(2003)。佛教征服中國:佛教在中國中古早期的傳播與適應。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71. 揚州博物館(1984)。江蘇刊江發現兩座南朝畫像磚墓。考古,3,243-248。
  72. 敦煌研究院編(1998)。敦煌石窟藝術·莫高窟二九六窟。江蘇省:江蘇美術出版社。
  73. 曾昭燏、蔣寶庚、黎忠義合著、南京博物院、山東省文物管理處合編(1956)。沂南古畫像石墓發掘報告。北京市:文化部文物管理局。
  74. 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1972)。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發掘簡報。北京:文物出版社。
  75. 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1973)。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76. 湯池(1984)。東魏茹茹公主墓壁畫試探。文物,4,10-15。
  77. 賀世哲(2006)。敦煌圖像研究·十六國北朝卷。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
  78. 賀世哲(1983)。敦煌莫高窟第二四九窟窟頂西披壁畫內容考釋。敦煌學輯刊,3,28-32。
  79. 賀世哲(1987)。莫高窟第285窟窟頂天象圖考論。敦煌研究,2,7。
  80. 賀西林(2000)。大保當11號漢畫像石墓門柱圖像辨正。文博,6
  81. 賀西林(2001)。古墓丹青-漢代墓室壁畫的發現與研究。西安: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82. 賀西林(2000)。洛陽卜千秋墓墓室壁畫的再探討。故宮博物院院刊,6,75-76。
  83. 雲岡石窟文物保管所編(1994)。《中國石窟‧雲岡石窟》(一)、(二)。北京:文物出版社。
  84. 黃暉撰(1990)。新編諸子集成。北京:中華書局。
  85. 甯強(1990)。上士登仙圖與維摩詰經變-莫高窟二四九窟窟頂壁畫新探。敦煌研究,1,30-37。
  86. 塚本善隆作、林保堯、顏娟英譯(2005)。龍門石窟:北魏佛教研究。新竹: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
  87. 楊雄(2005)。敦煌西晉墓畫-敦煌壁畫的另一源頭。內蒙古社會科學,1,60-63。
  88. 嘉祥縣武氏祠文物保護管理所(1979)。山東嘉祥宋山發現漢畫像石。文物,9,1-60。
  89. 寧夏固原博物館(1988)。固原北魏墓漆棺畫。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90. 磁縣文化館(1984)。河北磁縣東魏茹茹公主墓發掘簡報。文物,4,1-9。
  91. 齊藤理惠子著、賀小萍譯(2001)。敦煌第249窟天井中國圖像內涵的變化。敦煌研究,2,154-161。
  92. 劉敦愿(1970)。漢畫像石上的針灸圖。文物,6,47。
  93. 鄭灤明(2002)。灣漳北齊皇陵壁畫墓神禽瑞獸分析。文物春秋,2,44-45。
  94. 鎌田茂雄著、鄭彭年譯(1987)。簡明中國佛教史。新店:谷風出版社。
  95. 耀生(1965)。耀縣石刻文字略志。考古,3,134-151。
  96. 龔廷萬、龔玉、戴嘉陵編著(1998)。巴蜀漢代畫像集。北京:文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