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蘇軾黃庭堅題畫詩與詩中有畫-以題韓幹、李公麟畫馬詩為例

并列篇名

Su Shi, Huang Tingjian, Tihua Shi and Paintings in the Poems: Using Han Gan, Li Gonglin of Painting Horse as Examples

DOI

10.30091/JCDNCHU.200812.0001

作者

張高評(Kao-Ping Chang)

关键词

詩中有畫 ; 題畫馬詩 ; 蘇軾 ; 黃庭堅 ; 韓幹 ; 李公麟 ; paintings in the poems ; shi of painting horse ; Su Shi 蘇軾 ; Huang Tingjian黃庭堅 ; Han gan韓幹 ; Li Gonglin李公麟

期刊名称

興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4期(2008 / 12 / 01)

页次

1 - 3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詩中有畫、詩畫交融,為宋型文化會通化成之體現。就創造思維而言,屬於舊元素之新奇組合。由於擷長補短,增益其所不能,往往能改造體質,促成文體之再生與發展。宋人題畫詩、山水詩、詠物詩中多有之;蘇軾、黃庭堅所作,尤為個中翹楚:或品題畫師,或評價畫藝,或再現畫面,或拓展畫境,或揭示畫學,或藉題發揮,此其大焉者。本論文從蘇軾、黃庭堅題詠馬畫26首中選擇20首,以韓幹、李公麟之畫馬為例,論述題畫詩之傳承與開拓,其中以逼真擬畫作,以白描呈畫面,蓋傳承唐人而恢廓之,蘇軾七古題畫,最稱淋漓盡致。黃庭堅題畫馬,側重典型概括,如以燈取影,旁見側出。題詠韓幹李公麟畫馬,蘇、黃多借題發揮,因畫遣興,卒章顯志,表現興寄。至於品畫論藝,黃庭堅多作吉光片羽之提示,蘇軾則除隨機點評外,尤能萃取畫理,揭櫫畫論。宋蔡絛《西清詩話》稱:「丹青吟詠,妙處相資」,可見題畫詩為詩畫之創意組合,除改造詩歌之體質,強化其表現功能外,又兼含有美術史、美學史之參考價值。

英文摘要

Paintings in the poems, poems and painting blending, manifested the confluent conversion of Song-type culture. On creative thinking, the old elements of the novel combinations. Due to make up for each other’s deficiencies, it can increase not enough of them, and can often transform physique, and contributed to the re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yle. There are these features ,like Tihua shi題畫詩, landscape poems, yong wu shi 詠物詩, in Song Dynasty. Sushi, Huang Tingjian made, particularly leading. This paper first selected 21 from the 48 poems of Sushi Tihua shi, exposes Sushi's intentions in the writing, also emphasizes the wealth of images, and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expanse to four: (1)far from fans , anmomoya (2) see in the small, Wide screen(3)images rich in content, having another meaning, and(4)mixing truth with falsehood, another painting in the realm. Secondly, from Sushi, Huang Tingjian Diyongma paintings 題詠馬畫26 select 20, using Han gan 韓幹, Li Gonglin 李公麟of painting horse as examples,expositions heritage and expanse of tihua shi. Which being realistic painting, showing blank, heritage Tang person and expand. Sushi'd Qigu Tihua shi, the most thoroughly performance. Huang Tingjian Tihua horse shi, focusing on the typical broad, such as lights from the video, contrast adjacent. Writing Han gan, Li Gonglin horse paintings, Su, Huang just took this subject to speak freely. Through painting, writing articles, demonstrated their aspirations. As for the art of painting materials, Huang Tingjian only commented slightly. But Sushi could indicate the reason painting and revealed the theory of painting. In the Song dynasty,Cay Tao Xiqingshihua 西清詩話said: ”Painting and writing Poems, increase mutual wonders ”, so Tihua shi is the creative combination of poetry and painting. In addition to improve the nature of the poetry, and strengthen its performance features, and also contain the value of art history and aesthetics histor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元陳秀明、蔡鎮楚編(2004)。中國詩話珍本叢書。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 宋佚名、于安瀾編(1994)。畫史叢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3. 宋李頎、郭紹虞輯(1972)。《宋詩話輯佚》本。臺北:文泉閣出版社。
  4. 宋洪邁(1995)。容齋隨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 宋晁補之。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商務印書館。
  6. 宋陳師道、李偉國校點(1989)。後山談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 宋黃庭堅(1992)。《山谷詩內集》、《山谷詩外集》,《四部備要》本。長沙:岳麓書社。
  8. 宋黃庭堅、任淵注(1979)。山谷詩內集注。臺北:學海出版社。
  9. 宋楊萬里、丁福保輯(1983)。歷代詩話續編。臺北:木鐸出版社。
  10. 宋蔡絛、郭紹虞輯(1972)。《宋詩話輯佚》本。臺北:文泉閣出版社。
  11. 宋鄧椿、于安瀾編(1994)。畫史叢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2. 宋蘇軾、清王文誥、馮應榴輯註、孔凡禮點校本(1985)。蘇軾詩集。臺北:學海出版社。
  13. 宋蘇軾、清馮應榴注、黃任軻校點本(2001)。蘇軾詩集合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4. 宋蘇軾、孔凡禮點校(1986)。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15. 宋蘇轍(1990)。蘇轍集。北京:中華書局。
  16. 唐張彥遠、于安瀾編(1994)。畫史叢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7. 清仇兆鰲(1980)。杜詩詳注。臺北:里仁書局。
  18. 清方東樹、汪紹楹校點(1984)。昭昧詹言。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 清王士禛、張宗柟纂集、戴鴻森校點(1982)。帶經堂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 清李香巖手批(2007)。紀評蘇詩。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21. 清沈德潛、丁福保編(1971)。《清詩話》本。臺北:明倫出版社。
  22. 清屈大均(1968)。廣東新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3. 清金聖歎評點、張建一校注(1999)。《金聖歎評點才子全集》,《第六才子書》《西廂記》,一之一。臺北:三民書局。
  24. Frans Johansson、劉真如譯本(2005)。梅迪奇效應。臺北:商周出版社。
  25. 大前研一(2006)。創新者的思考。臺北:商周出版社。
  26. 大前研一(2006)。思考的技術。臺北:商周出版社。
  27. 孔壽山(1988)。唐朝題畫詩注。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
  28. 王水照(2000)。王水照自選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9. 王克文(1992)。試論五代兩宋山水畫構圖的審美特徵。朵雲,13
  30. 王興華(1993)。中國美學論稿。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31. 王鍾陵(1987)。古代文學理論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2.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1998)。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3. 史提夫·瑞夫金、佛拉瑟·西戴爾、甄立豪譯(2004)。有意義的創造力:如何把點子轉成明日的創意。臺北:梅霖文化公司。
  34. 田運主編(1996)。思維辭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35. 伍蠡甫(1983)。中國畫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6. 朱光潛譯(1986)。拉奧孔。臺北:元山書局。
  37. 朵雲編輯部選編(1992)。中國繪畫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38. 冷成金(2003)。蘇軾的哲學觀與文藝觀。北京:學苑出版社。
  39. 吳小如(1993)。宋詩綜論叢編。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40. 李栖(1994)。兩宋題畫詩論。臺北:學生書局。
  41. 李祥林(1994)。杜甫對韓幹畫馬的批評之我見。杜甫研究學刊,42
  42. 李霖燦(1989)。中國美術史稿。臺北:雄獅圖書公司。
  43. 周裕鍇(1997)。宋代詩學通論。成都:巴蜀書社。
  44. 俞劍華編著(1986)。中國畫論類編。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45. 姜書閣(1986)。蘇軾在宋代文學革新中的領袖地位。文學遺產,3
  46. 洪本健(1992)。論范仲淹對北宋古文運動的貢獻。華東師範大學學報,4
  47. 胡適(1988)。胡適古典文學研究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8. 唐伶伶、周偉民(1996)。蘇軾思想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49. 徐中玉(1981)。論蘇軾的創作經驗。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50. 徐復觀(1984)。中國藝術精神。臺北:學生書局。
  51. 張安治編著(1986)。歷代畫家評傳·宋。香港:中華書局。
  52. 張高評(2004)。自成一家與宋詩宗風。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53. 張高評(2000)。會通化成與宋代詩學。臺南:成功大學出版組。
  54. 張高評(1998)。從「會通化成」論宋詩之新變與價值。漢學研究,16(1)
  55. 張高評(1990)。宋詩之傳承與開拓。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56. 張高評(1995)。宋詩之新變與代雄。臺北:洪葉文化公司。
  57. 張高評、陳維德•韋金滿主編(2008)。唐宋詩詞研究論集。彰化:明道大學中文系。
  58. 張晨(1993)。中國詩畫與中國文化。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59. 淺見洋二(2005)。距離與想像-中國詩學的唐宋轉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0. 傅抱石(1985)。中國繪畫理論。臺北:里仁書局。
  61. 黃永武(1984)。詩與美。臺北:洪範書店。
  62. 黃永武(2008)。中國詩學·思想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63. 黃鳴奮(1987)。論蘇軾的文藝心理觀。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
  64. 黃寶華(1998)。黃庭堅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65. 愛德華‧狄波諾、謝君白譯(1988)。水平思考法。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66. 葛路(1987)。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發展史。臺北:丹青圖書公司。
  67. 葛路、克地(1993)。中國藝術神韻。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68. 董欣賓、鄭奇(1988)。中國繪畫六法生態論。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69. 董欣賓、鄭奇(1988)。中國繪畫對偶範疇論。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70. 熊莘耕(1985)。古代文學理論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1. 臧維熙主編(1994)。中國山水的藝術精神。臺北:學林出版社。
  72. 鄭永曉(1997)。黃庭堅年譜新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73. 鄭孟彤(1987)。歐陽修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學遺產,6
  74. 鄧喬彬(1993)。有聲畫與無聲詩。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
  75. 蕭馳(1986)。中國詩歌美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76. 錢志熙(2003)。黃庭堅詩學體系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77. 錢鍾書(2001)。七綴集。北京:三聯書店。
  78. 邁克爾.米哈爾科(2004)。創新精神:創造性天才的秘密。北京:新華出版社。
  79. 顏中其(1985)。蘇軾論文藝。北京:北京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解昆樺(2017)。從圖像詩到視覺詩:中國暨義大利當代詩人視覺詩畫聯展(1984)、視覺詩十人展(1986)之理論與實踐文本。台灣文學研究學報,24,297-341。
  2. 邱靖宜(2012)。金聖嘆《杜詩解》之接受美學探討─以題畫詩為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31(1),101-112。
  3. 魏可欣(2022)。世變下的踽踽獨行:溥儒馬畫研究。故宮學術季刊,39(3),16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