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北埔暖福研究

并列篇名

Study on Warm up Blessing at Bei-pu Area

DOI

10.30091/JCDNCHU.201106.0001

作者

韓碧琴(Bi-Chyn Han)

关键词

暖福 ; 北埔伯公 ; 客家 ; 土地公 ; 社祭 ; warm up blessing ; Bei-pu Ba-Gong ; Hakka ; land gods ; she cult

期刊名称

興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9期(2011 / 06 / 01)

页次

1 - 4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伯公信仰爲客家族群重要之信仰與祭祀,習以正月十五日(農曆)「起福」(或稱「祈福」),十月十五日(農曆)「還福」(或稱「完福」);從事客家伯公研究者,多以美濃伯公爲研究對象。鮮有聽聞伯公「暖福」禮俗者。故而將田野訪談資料,輔以文獻資料,期能探賾「暖福」禮俗於一二。「暖福」之「暖」,為「煖」字之後起字;「煗」,通用為煖。「煖孝」、「煖喪」、「煖壽」、「煖(暖)屋」、「煖(暖)房」、「煖女」之語法,皆為動賓結構,則「煖」字之意義與用法當為一致。「餪」餫,饋也。饋食與人,原本具有溫存、撫慰、勞問之意;同音假借為「煖」字,溫煖之意更為彰顯,「餪」字遂為人所淡忘。「暖福」有以祭品敬祀神衹,表示撫慰之意;與「疏忽神明,重新致敬」或「提醒神明照顧」之說相契合;亦即於新春祈福後,賽神完福前,一期稻作後,義兼祈報之祭祀也。夏至郊社之禮,其來久矣,後世相沿成習,於半年之際舉祭土地伯公。北埔於六月十五或六月十九「暖福」,均可見其禮俗之流轉,或因墾殖之信仰主神為觀世音菩薩,遂畢其祭於一;或因農業日趨凋零,暖福儀式不再為世人所重視,歷史記憶隨之模糊,直以六月十九為暖福之日,而暖福禮俗之意義,自此言人人殊,莫衷一是。

英文摘要

Faith in Ba-Gong (land gods), an important belief and worship of Hakka people, usually was performed at the 15(superscript th) day of January (lunar) as ”starting pray for blessing 起福” (or ”praying for blessing 祈福”), and at the 15(superscript th) day of October (lunar) as ”votiveness for blessing 還福” (or ”finalizing for blessing 完福”). Most researches on Ba-Gong focus on the activity at Mei-nong area. Research on ”warm up blessing 暖福” of Ba-Gong has been ra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warm up blessing” etiquette at Bei-pu area by field study and literature review.The word ”暖” in the phrase ”暖福” derived from of the word ”煖” in common use as ”煗”.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煖” in the phrases ”funeral warming 煖喪”, ”birthday warming 煖壽”, ”house warming 煖房” and ”daughter warming 煖女” are the same. ”餪”, meaning feed people with warmth and comfort, was a homophone of ”煖”. Since the warmth was emphasized the word ”餪” was forgotten. ”Warm up blessing” means to worship gods by offering sacrifices with warmth and comfort. It has similar meaning as ”negligence of gods and worship again” or ”remind the gods to bless”. It was performed after the Chinese New Year and before the votiveness for blessing when the first rice crop is planted to pray again for blessing.Because to worship gods at Summer Solstice is a long-lasting custom, Hakka people worship the land gods at the middle of the year. At Bei-pu area, the ”warm up blessing” at the 15(superscript th) or 19(superscript th) day of June (lunar) shows the custom was changed due to the people's major belief in Guanyin bodhisattva when they colonized the area and the convenience of offering the sacrifice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the decline of agriculture,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warm up blessing” was neglect gradually. People perform ”warm up blessing” at the 19(superscript th) day of June which is the birthday of Guanyin bodhisattva and its original meaning was thus confuse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2. 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
  3.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4.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5.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6. 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7.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8.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9.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10. 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11. 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12.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13.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14.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15.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16.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17. 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18. 「臺灣土地公信仰與傳奇」特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http://www.th.gov.tw),http://www.th.gov.tw/epaper/view2.php?ID=17&AID=239;亦見於林恆立,南投縣22 日電,〈豎土地公拐重溫中秋習俗〉,(中央社即時新聞CNA-NEWS.COM),2010.09.22, 18:06:28。
  19.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20. 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
  21. 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22. 林美容,《臺灣大百科全書‧三官大帝》,(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taiwanpedia.culture.tw)
  23. 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24. 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25. 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26.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27. 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28. 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29.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30. 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31.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32.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33.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34.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35.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36.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37. 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38. 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39.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40.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41.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42.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3. 景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商務印書館。
  44. 丁世良編、趙放編(1991)。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中南卷下。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45. 丁世良編、趙放編(1991)。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滙編‧西南卷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46. 丁世良編、趙放編(1995)。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華東卷中。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47. 丁世良編、趙放編(1995)。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華東卷下。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48. 丁世良編、趙放編(1997)。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華北卷。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49. 丁世良編、趙放編(1991)。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華中南卷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50. 丁世良編、趙放編(1989)。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滙編‧東北卷。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51. 丁世良編、趙放編(1991)。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中南卷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52. 川野重任、林英彥譯(1969)。日據時代臺灣米穀經濟論。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53. 毛澤東(1982)。毛澤東農村調查文集。人民出版社。
  54. 王汎森(1993)。歷史記憶與歷史—中國近世史事為例。當代,91,45。
  55. 王汎森(1993)。歷史記憶與歷史—中國近世史事為例。當代,91,40。
  56. 王念孫(1978)。廣雅疏證。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7. 司馬遷、司馬貞索隱。史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58. 余悅編(2004)。中華民俗大系‧江西。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59. 吳小如(1992)。讀書叢札。中華書局香港分局。
  60. 吳田泉(1993)。臺灣農業史。臺灣: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61. 吳宗焯修、溫仲和。嘉應州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62. 吳連昌(2009)。美濃客家夥房內「公王信仰」之初探。第六屆客家學術研討會「六堆客家聚落的形成與海峽兩岸的交流」
  63. 吳瀛濤(2000)。臺灣民俗。臺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64.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第十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50,3983-3984。
  65. 李調元(1985)。叢書集成初編
  66. 李學勤(2005)。李學勤文集。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67. 沈茂蔭(1987)。苗栗縣志。臺北:臺灣大通書局印行。
  68. 周元文(1987)。重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大通書局印行。
  69. 周鍾瑄。諸羅縣志。臺北:臺灣大通書局印行。
  70. 房學嘉(1997)。梅州地區的村落文化。國際客家學院。
  71. 房學嘉(2006)。客家民俗。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72. 林百川輯、林學源輯(1984)。樹杞林志。臺北:臺灣大通書局印行。
  73. 胡樸安(1988)。中華全國風俗志,上編。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
  74. 范明煥編(2005)。北埔鄉志(下)。新竹縣北埔鄉:新竹縣北埔鄉公所。
  75. 倪贊元編(1984)。雲林縣采訪冊。臺北:臺灣大通書局印行。
  76. 唐暫衮(1958)。臺陽見聞錄。臺北:臺灣銀行研究室編印。
  77. 島袋完義、北埔公學校編 、宋建和譯(2006)。北埔鄉土誌。新竹縣竹北市:新竹縣文化局。
  78. 島袋完義、北埔公學校編、 宋建和譯(2006)。北埔鄉土誌。新竹縣竹北市:新竹縣文化局。
  79. 班固、顏師古補注。漢書‧陳平傳。臺北:藝文印書館。
  80. 秦嘉謨(1970)。歲時習俗資料彙編。臺北:藝文印書館。
  81. 袁柯校注(1981)。山海經。臺北:里仁書局。
  82. 張二文(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
  83. 張祖基(1986)。客家舊禮俗。臺北:眾文圖書公司。
  84. 連橫(1979)。臺灣通史‧疆域志‧新竹縣。臺北:眾文圖書公司。
  85. 連橫(1987)。臺灣詩乘。臺北:臺灣大通書局印行。
  86. 陳孟雷編(1964)。古今圖書集成。臺北:文星書局。
  87. 陳孟雷編(1964)。古今圖書集成。臺北:文星書局。
  88. 曾雄生。宋代的雙季稻。自然科學史研究,21(3),261。
  89. 曾雄生。宋代的雙季稻。自然科學史研究,21(3),257-260。
  90. 黃釗(1970)。石窟一徵。臺北:學生書局。
  91. 楊琳(1999)。社之功用考述(上)。文獻季刊,4,229。
  92. 楊琳(1998)。社神源流。文獻季刊,1,210。
  93. 臺南縣打貓辦霧署(1984)。嘉義管內采訪冊。臺北:臺灣大通書局印行。
  94. 齊濤編、鄭土有(2005)。中國民俗通志‧信仰志。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95. 劉大可(2003)。公王與社公:客家村落的保護神。世界宗教研究,4,132。
  96. 劉還月(2001)。臺灣客家族群史─民俗篇。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97. 蔡振豐(1987)。苑裡志。臺北:臺灣大通書局印行。
  98. 鄭鵬雲輯、曾逢辰輯(1984)。新竹縣志初稿。臺北:臺灣大通書局印行。
  99. 龍清海編(2003)。中華民俗大系‧湖南。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100. 譚偉倫主編(2002)。粵東三州的地方社會之宗族、民間信仰與民俗
  101. 鐘敬文主編、蕭放副主編、蕭放箸(2008)。中國民俗史(明清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02. 顧銕卿(1985)。清嘉錄。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