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莊子的處世之道及其疑義辨析―以內七篇為討論的核心

并列篇名

Chaung Tzu's Philosophy of Life and the Analysis of Doubts - With the Seven Inner Chapters as Discussion Core

作者

周雅清(Ya-Qing Zhou)

关键词

虛己 ; 因順 ; 安命 ; 緣督以為經 ; 無用之用 ; modesty ; contingent response ; be contented with life ; walk in the middle route between good or bad ; utility of futility

期刊名称

興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4期(2013 / 12 / 01)

页次

1 - 2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論文意在探討莊子的處世之道,並隨文釐清詮釋上常見的種種疑難。莊子之學,原即為曲線的、反省的智慧,是精神發展之類「辯證式」的思想,所謂「調適而上遂」是也。因此,其所欲傳達予吾人的處世原則,無論是「緣督以為經」,還是「無用之用」,抑或是「安命順化」,都不宜遽以二分法,諸如主動/被動、積極/消極、肯定/否定……等等角度逕行理解,而應當扣緊莊子的立言關懷-開決封限,從圓應善應、成全生命之妙用的層次來詮釋。唯有如此,才不致低看、或是化約地評價莊子的處世之道,同時也才能發掘其中所蘊涵的深刻洞見,彰顯道家哲理的精彩之處。

英文摘要

The article is intended to explore Chaung Tzu's philosophy of life and clarify various problema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xt. Chaung Tzu's wisdom is curvilinear and introspective and also the dialectical mentality of spiritual development, namely, the so-called "adjustment and then go onwards". Accordingly, no matter for "walk in the middle route between good or bad", "utility of futility" or "be contented with fate", the principles of life Chaung Tzu wanted to convey cannot be realized by dichotomies such as active/passive, positive/negative, affirmation/negation, etc. but are interpreted by close focus on his concerns in writing- openness and limitation, tactful treatment and artful use of life. In this way, Chaung Tzu's principles of life will not be underestimated or simply evaluated; instead, the deep insights can be explored and the classic of Taoist philosophy will be highlighte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明陸西星(1978)。中國子學名著集成。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2. 南宋朱熹(1979)。朱文公文集。臺北:商務。
  3. 清宣穎(1974)。南華經解。臺北:藝文。
  4. 清郭慶藩(1993)。莊子集釋。臺北:萬卷樓。
  5. 王志楣(2008)。莊子生命情調的哲學詮釋。臺北:里仁。
  6. 王叔岷(2007)。莊學管闚。北京:中華。
  7. 王威威(2009)。莊子學派的思想演變與百家爭鳴。北京:人民。
  8. 王博(2004)。莊子哲學。北京:北京大學。
  9. 任繼愈編(1983)。中國哲學發展史。北京:人民。
  10. 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學生。
  11. 吳怡(2000)。新譯莊子內篇解義。臺北:三民。
  12. 吳建明(2007)。莊子「命」論之生死觀解析。揭諦,12
  13. 李明珠(2006)。感悟莊子―象思維視野下的莊子。南京:江蘇人民。
  14. 李振綱(2009)。生命的哲學―莊子文本的另一種解讀。北京:中華。
  15. 李霞(2004)。生死智慧―道家生命觀研究。北京:人民。
  16. 唐君毅(1986)。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北:學生。
  17. 徐克謙(2005)。莊子哲學新探―道‧言‧自由與美。北京:中華。
  18. 徐復觀(1969)。中國人性論史。臺北:臺灣商務。
  19. 高柏園(1992)。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臺北:文津。
  20. 涂光社(2003)。莊子範疇心解。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21. 崔大華(1992)。莊學研究。北京:人民。
  22. 張松輝(2009)。莊子研究。北京:人民。
  23. 張祥龍(2007)。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終極視域的開啟與交融。北京:三聯。
  24. 馮友蘭(1998)。中國哲學史新編。北京:人民。
  25. 黃俊傑(2004)。中國孟學詮釋史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26. 楊國榮(2006)。莊子的思想世界。北京:北京大學。
  27. 劉笑敢(2009)。詮釋與定向―中國哲學研究方法之探究。北京:商務。
  28. 鄧聯合(2010)。逍遙遊釋論―莊子的哲學精神及其多元流變。北京:北京大學。
  29. 錢穆(1991)。莊老通辨。臺北:東大。
  30. 韓林合(2006)。虛己以遊世―莊子哲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
  31. 顏世安(1999)。莊子評傳。南京:南京大學。
  32. 羅安憲(2005)。虛靜與逍遙―道家心性論研究。北京:人民。
  33. 嚴靈峰編(1972)。南華真經注疏。臺北:藝文。
被引用次数
  1. 陳紹慈(2021)。從訓詁的角度探討《莊子.人間世》「無門無毒」的「毒」字諸家訓解。靜宜中文學報,20,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