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戰國包山楚簡205-206禱祠祖先的意涵與相關儀節試探

并列篇名

On the ancestor worship in 205-206rd Baoshan bamboo strips of Chu state

作者

鄭雯馨(Wen-Shin Jeng)

关键词

禱祠 ; 祭祖 ; 為位 ; 致福 ; 包山楚簡 ; dao(禱) ; ancestor worship ; the arrangement of position ; delivering grace ; baoshan bamboo strips of Chu state

期刊名称

興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8期(2015 / 12 / 01)

页次

1 - 3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從禱祠的性質著眼,探討戰國包山楚簡205-206禱祠多位祖先的意涵與「為位」、「致福」等儀節。首先,說明禱祠乃因應事件、具有特定目的之祭祀。根據祭祖資料顯示,因應事件時可祭祀超出常規的對象。其次,包山楚簡205-206禱祠楚昭王及於四代祖先,實屬禱祠的表現,不宜視為僭禮或尊卑無別。第三,討論包山楚簡205-206禱祠祖先,乃日常生活中親族疾病相慰問、患難相扶持的反映。廟存者可接受定時定制的常祀與禱祠。最後,根據傳世文獻,負責「為位」的邵吉擔任宗人之職,依特定標準陳列祭祀之位與牲器粢盛。禱祠禮畢,邵吉「致福」,即獻祭品給主人昭佗以復命、報告占卜結果。本文的討論為理解楚地卜筮禱祠簡、解讀《禮記.祭法》提供參考。

英文摘要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 of dao(禱),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meaning of ancestor worship and the rite of wei wei(為位)and zhi fu(致福) in the 205-206rd Baoshan bamboo strips of Chu state. First, it explains that dao(禱)is the worship with specific aim for the matter. Based on information, dao(禱)can offer sacrifice to formers organized irregularly. Second, the appearance of dao is the variations but not impolite in the 205-206rd Baoshan bamboo strips of Chu state. Third, the dao(禱)for formers reflects the mutual help in relatives. The first and four nearly ancestors accept regular worship and dao(禱). Finally, as a clerical, shao ji(邵吉)arranges persons and idols, displays offerings and items. It is called wei wei(為位). When the worship ends, shao ji(邵吉)presents the offerings and reports the result of divination. It is called zhi fu(致福). In all, this paper boost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ship bamboos in Chu and Liji.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72)。皇清經解。臺北:復興書局。
  2. (1978)。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珍本初編。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3. (2002)。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周左丘明(1980)。國語。臺北:宏業書局有限公司。
  5.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1955)。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6. 秦呂不韋、陳奇猷校注(1985)。呂氏春秋。臺北:華正書局。
  7. 漢許慎、清段玉裁注(1998)。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8.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1955)。禮記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9.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1955)。儀禮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10.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1955)。周禮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11. 中國文物研究所編(1999)。出土文獻研究(第五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12. 皮耶.布赫迪厄、宋偉航譯(2009)。實作理論綱要。臺北:麥田、城邦文化出版社。
  13. 池田末利(1981)。中國古代宗教研究:制度と思想。東京:東海大學出版社。
  14. 何浩(1992)。文坪夜君的身份與昭氏的世系。江漢考古,1992(03)
  15. 吳郁芳(1992)。包山二號墓墓主昭佗家譜考。江漢論壇,1992(1)
  16. 李宗侗(1954)。中國古代社會史。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17. 李零(2006)。中國方術正考。北京:中華書局。
  18. 李學勤編(2001)。簡帛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 沈文倬(2008)。彳止福補釋。中國經學
  20. 周何(1970)。春秋吉禮考辨。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21. 周何(1998)。禮學概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22. 周鳳五(1999)。讀郭店竹簡《成之聞之》札記。古文字與古文獻,試刊號
  23. 林素英(1997)。古代祭禮中之政教觀-以《禮記》成書前為論。臺北:文津出版社。
  24. 林素英(2009)。從古代的生命禮儀透視其生死觀-以《禮記》為主的現代詮釋。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25. 林富士(1999)。漢代的巫者。臺北:稻鄉出版社。
  26. 林富士(1987)。試論漢代的巫術醫療法及觀念基礎。史原,16
  27. 林富士(1999)。中國六朝時期的巫覡與醫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0(1)
  28. 唐蘭(1972)。侯馬出土晉國趙嘉之盟載書新譯。文物,1972(8)
  29. 晏昌貴(2010)。巫鬼與淫祀-楚簡所見方術宗教考。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30. 張曉生(2013)。《春秋.文公二年》「躋僖公」歷代詮解疏釋。第八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31. 許朝榮(2011)。漢人的鬼魂觀研究。臺北:花木蘭出版社。
  32. 陳偉(1996)。包山楚簡初探。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33. 陳偉(2010)。新出楚簡研讀。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34. 陳偉(1997)。望山楚簡所見的卜筮與禱祠-與包山楚簡相對照。江漢考古,1997(2)
  35. 彭浩(1991)。包山二號楚墓卜筮祭禱竹簡的初步研究。楚文化研究論集,武漢:
  36. 曾憲通(1993)。包山卜筮簡考釋(七篇)。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
  37.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1991)。包山楚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38. 楚文化研究會編(2005)。楚文化研究論集。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39. 楊華(2012)。古禮新研。北京:商務印書館。
  40. 楊寬(1995)。秦《詛楚文》所表演的「詛」的巫術。文學遺產,1995(5)
  41. 裘錫圭(1992)。甲骨卜辭中所見的「逆祀」。古文字論集,北京:
  42. 賈海生(2010)。周代禮樂文明實證。北京:中華書局。
  43. 劉湘蘭、周密(2013)。先秦祭禮與祝禱文體。社會科學研究
  44. 韓碧琴(1997)。《儀禮》〈少牢饋食禮〉、〈特牲饋食禮〉儀節之比較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夜間部學報,3
  45. 饒宗頤、曾憲通(1982)。雲夢秦簡日書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