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書」與「不書」之間:王靜芝先生文史翰墨因緣及其首刊文稿的發現

并列篇名

To Write Or Not To Write: Wang Jingzhi's Literary and Scholarly Trajectory and the Found First Issue

作者

周志煌(Chou Chih-Huang)

关键词

王靜芝 ; 柴青峰 ; 誦讀 ; 因聲求氣 ; 桐城派 ; 宋學 ; WangJingzhi ; Chai Qingfeng ; Recite,Sounds of Air ; TongCheng School ; Song Xue

期刊名称

興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1期(2017 / 06 / 01)

页次

169 - 19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近代學者王靜芝(1916-2002)先生,精於詩文書畫,其治學鎔鑄文、史,與當年北平輔仁大學的受學背景及師長的學術風格有相當大的關聯。靜芝先生早年關於家庭背景、成學過程及人事閱歷之撰述,或於「書」與「不書」之間,有其隱曲及道德評判。另一方面,其強調為文必須熟於誦讀,「因聲求氣」,而此「氣」不僅關乎文氣,也與民族氣節、文化傳統相互輝映。其間所呈現的人文關懷不僅出乎外侮、內亂等時代之感受,也與民國以來文學教育及史學氛圍等有所接榫,其中鉤合關聯如何,實值得進一步爬梳探究。

英文摘要

Wang Jingzhi, a modern scholar of poetry and painting, combines literature and history approaches in his research. His academic training background and style is considerably relevant to Peking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school teachers by then. In Wang's early career the compilation of a learning process and experience of the personnel, between to write or not to write, it has the hidden words and moral judgment. On one hand, Wang emphasized the needs of recite books aloud; on the other, spirit is not only about being owlish. Wang embraced both nation integrity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His humanity attitude is presented in his feelings of foreign aggression, civil strife era,and the joints of the literature education atmospheres of the Republic. It is thus worthy to study further about how his work and life trajectory hooks together.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來新夏:〈說說「大一國文」——兼說《論孟一臠》〉,《人民日報》,2013 年10 月5 日。
  2. 趙蔭棠:〈賣書記〉,《文藝世紀》(冬季號)第1 卷第2 期,1945 年。
  3. 朱自清:〈論誦讀〉,《東南評論》新1 卷第7 期,1947 年。
  4. 王寶林:〈松風明月總情多——懷念臺灣學者書畫家王靜芝教授〉,2012 年9 月17日。網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0312b10102dz9w.html。
  5. 王大安:〈惜有限之光陰讀有用之書籍說〉,《輔仁生活》第6 期,1940 年。
  6. 陳子展:〈文言—白話—大眾語〉,《申報・自由談》,1934 年6 月18 日。
  7. 陳柱尊:〈論教授國文宜注重熟讀〉,《大學季刊》第1 卷第1 期,1940 年。
  8. 無名子:〈孔教發微〉,《大道月刊》第1 卷第2 期,1933 年。
  9. 趙 英:〈「以文會友」——輔大生活雜寫之一〉,《輔仁生活》第1 期,1939 年。
  10. 陶知行:〈大眾語文運動之路〉,《申報・自由談》,1934 年7 月4 日。
  11. 王寶林:〈藝苑雙峰並立兩岸翰墨奇緣—書法篆刻家劉廼中與臺灣書畫家王靜芝的翰墨奇緣〉,《書法報》「蘭亭版」, 2002 年3 月。網址:ttp://blog.sina.com.cn/s/blog_620312b10100ejdt.html。
  12. 陳望道:〈關於大眾語文學的建設〉,《申報・自由談》,1934 年6 月19 日。
  13. 中央檔案館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吉林社會科學院編(1998)。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檔案資料選編:九・一八事變。北京:中華書局。
  14. 卞孝萱編(1995)。民國人物碑傳集。北京:團結出版社。
  15. 王靜芝(2003)。王靜芝教授譜傳別錄。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
  16. 王靜芝(2003)。王靜芝學術論文集(上),臺北:
  17. 王靜芝(2003)。王靜芝散文集。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
  18. 北京輔仁大學校友會編(2005)。北京輔仁大學校史(1925-1952)。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19. 周振甫(1999)。周振甫文集。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20. 高群(2012)。撫順市檔案局(館)與瀋陽市大東區圖書館互贈民國奉天政要王鏡寰史料。蘭台世界,22
  21. 張研編、孫燕京編(2009)。民國史料叢刊:文教・高等教育。鄭州:大象出版社。
  22. 陳垣編選、陳智超導讀(2016)。大一國文讀本。北京:商務印書館。
  23. 陳寅恪(1981)。金明館叢稿二編。臺北:里仁書局。
  24. 陳智超編注(1990)。陳垣來往書信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5. 陳湛綺編輯(2006)。民國珍稀短刊斷刊(18)北京卷七。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製中心。
  26. 舒蕪(1988)。天荒地老憶青峰。隨筆,1988(6)
  27. 舒蕪(1991)。憶臺靜農先生。新文學史料,1991(2)
  28. 劉大櫆(1959)。論文偶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9. 劉迺中(2015)。回憶啟功先生。中國書法,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