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媳婦角色在家庭照顧中的文化期待

并列篇名

The Cultural Expectations on the Role Daughters-in-Law Play in Family Care

作者

許皓宜(Hao-Yi Hsu)

关键词

家庭照顧者 ; 華人文化期待 ; 媳婦角色 ; Family Caregiver ; Chinese Cultural Expectation ; Roles of Daughters-in-law

期刊名称

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14期(2013 / 06 / 01)

页次

33 - 5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台灣社會正處新舊交替的過渡期,傳統與現代價值觀互相影響。傳統媳婦角色是個沒有聲音的人,卻肩負著家庭和諧的重擔,具有文化期待下的強大約束力;但在社會變遷下,年輕婦女的教育程度和就業率提高,對媳婦在家庭中的權力型態影響重大。本研究在這樣的文化脈絡下開啟,探討當家裡有長者需要長期照顧時,「媳婦」角色在家族中所受到的期待,以及她們如何去知覺這些期待,進一步化成行動在家庭照顧工作中表現出來。研究結果探討了家人對媳婦身為家庭照顧者的期待、媳婦身為家庭照顧者的內在處境,以及媳婦成為家庭照顧者後對公婆/媳婦關係的影響,並歸納出照顧工作中「義務性的看護關係」、「親密性的照顧關係」、「扶持性的互助關係」、「權力性的從屬關係」等四種關係結構;其中「親密性的照顧關係」與「扶持性的互助關係」的真有之情大於應有之情;「義務性的看護關係」與「權力性的從屬關係」應有之情大於真有之情。最後提出四點結論:(一)媳婦角色的文化期待受傳統孝道價值觀轉變的影響,家庭中不同角色的文化期待之呈現也隨之不同。(二)考量媳婦在家庭照顧中的文化處境,家庭成員宜以「照顧者同盟」的概念取代「主要照顧者」。(三)家庭照顧工作會使公婆/媳婦關係產生質變,其他家庭成員的態度中立與支持將有助此質變之正向發展。(四)對家庭照顧者的期待宜隨著家庭關係結構的不同而有所調整。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expectations on the role ”daughters-in-law” play in their families when there are elder people who need to be taken care of, how they perceive these expectations, and how their perception further turns into actions when doing family care tasks. This study also discusses family members' cultural expectations on daughters-in-laws when they play the role of caregivers, positions of daughters-inlaws as home caregivers in their families, and influences of daughters-in-laws as home caregivers on parents-daughters-in-law relations. And 4 relationship structures of care tasks are summarized, including ”obligatory nursing relationship”, ”intimate caring relationship”, ”supportive helping relationship”, and ”power dependency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the true affection of ”intimate caring relationship” and ”supportive helping relationship” is over the due affection of them, while the due affection of ”obligatory nursing relationship” and ”power dependency relationship” is over the true affection of them. Lastly, this study comes up with 4 conclusions: (1) The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has been changing. And the value of it has changed with it. (2) The concept of ”caregiver alliance” has replaced ”main caregiver”. (3) F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mands of caregivers and those being cared, other family members rather keep neutral. (4) Expectations on family caregivers change with the structure of family relationship.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許詩淇、黃囇莉(2006)。虛虛實實之間:婆媳關係的和諧化歷程與轉化機制。本土心理學研究,25,3-45。
    連結:
  2. 內政部(2011)。民國九十九年重要人口指標。台北,內政部。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7 月20 日。網址:http://www.ris.gov.tw/version96/population_01.html
  3. Tylor, E. B. (1871). Primitive culture. London: J. Murray.
  4. Berg, B. L.(2007).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Boston, MA:Allyn And Bacon.
  5. Gallagher-Thompson, D.,DeVries, H. M.(1994).Coping with frustration classes: 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outcomes with women who care for relatives with dementia.The Gerontology,34(4),548-552.
  6. Hsu, F. L. K.(Ed.)(1971).Kinship and culture.Chicago:Aldine.
  7. McCubbin, H. I.,Patterson, J. M.(1983).Family transitions: Adaptation to stress.Stress and the family: Vol 1 Coping with normative transition,New York:
  8. 史曉寧、黃愛娟(1996)。家庭重症老人患者之主要照顧者壓力源和其家庭功能因素之探討。榮總護理,13(2),138-146。
  9. 呂寶靜(2001)。老人照顧:老人、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10. 李美枝、鍾秋玉(1996)。性別與性別角色析論。本土心理學研究,6,260-299。
  11. 邱啟潤、許淑敏(2000)。談關懷家庭照顧者。高雄護理雜誌,17(1),7-13。
  12. 胡幼慧(1995)。三代同堂:陷阱與迷思。臺北:巨流。
  13. 胡幼慧、周雅容(1996)。婆婆媽媽經。台北:鼎言。
  14. 畢恆達(1996)。找尋空間的女人。台北:張老師文化。
  15. 莊耀嘉、楊國樞(1997)。角色規範的認知結構。本土心理學研究,7,281-338。
  16. 許淑敏、邱啟潤(2003)。主要照顧者對居家護理人員的互動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護理雜誌,51(5),53-60。
  17. 陳小英(2006)。媳婦角色規範與婆媳諧和關係之探究。中華家政學刊,40,149-164。
  18. 陳昱名(2007)。老年失智症病患家庭照顧者照顧負荷與需求之初探。新生學報,2,59-82。
  19. 陳皎眉(1989)。婦女的生活壓力、支持系統與家庭及婚姻健康滿足的關係,台灣社會現象的分析。中研院三民所叢刊,25,153-179。
  20. 黃素菲(2000)。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21. 黃迺毓編、黃馨惠編、蘇雪玉編、唐先梅編、李淑娟編(1995)。家庭概論。台北:空中大學。
  22. 楊宜音(2001)。「自己人」:一項有關中國人際分類的個案研究。中國人的人際關係、情感與信任─一個人際交往的觀點,台北:
  23. 葉光輝(1997)。台灣民眾之孝道觀念的變遷情形。九○年代的台灣社會: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研究系列(二),台北:
  24. 趙善如、涂筱菁、鄭雅今(1999)。已婚職業婦女追求高等教育之壓力來源與調適方式。中華家政學刊,28,47-63。
  25. 劉弘煌(2002)。老人家庭照顧期待之代間落差。實踐學報,33,67-91。
  26. 劉淑娟(2006)。談女性與家庭照護。家庭教育雙月刊,1,78-84。
  27. 潘慧玲編(2003)。性別議題導論。台北:高等教育。
  28. 藍采風(1987)。健康的家庭生活。台北:台灣省社會福利工作人員研習中心。
  29. 蘇芊玲(1998)。不再模範的母親。台北:女書文化。
被引用次数
  1. 楊運秀、汪志堅、沈毅(2014)。電視廣告中家庭成員角色形象之內容分析。行銷評論,11(2),155-174。
  2. 鄭清霞,歐紫彤,洪惠芬(2023)。輪班照顧到遷移照顧:男性照顧者返鄉照顧歷程的社會脈絡初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17(3),2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