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休閒運動態度對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效益之影響:以參與動機為中介變項

并列篇名

The Influence of Leisure Sport Attitude on Leisure Benefit for Senior Students at Elementary Schools: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s a Mediator Variable

DOI

10.29423/JSRR.201309_8(1).0003

作者

曾聖文(Sheng-Wen Tseng);蔡佳紋(Chia-Wen Tsai)

关键词

國小學童 ; 休閒運動態度 ; 參與動機 ; 休閒效益 ;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 leisure sport attitude ;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 leisure benefit

期刊名称

運動與遊憩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8卷1期(2013 / 09 / 01)

页次

23 - 4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旨在瞭解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運動態度、參與動機對休閒效益的影響,以苗栗縣100學年度國小高年級在籍學童為研究母群體,採用問卷調查法發出755份問卷,回收753份,有效問卷735份,將回收之有效樣本資料以SPSS 12.0 for Windows進行敘述統計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分析、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及迴歸分析。本文有以下主要研究結論:一、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運動態度(健康紓壓與行為傾向),能透過參與動機(社會動機、生理動機、心理動機)的增強,顯著提高其休閒效益(生理與心理效益、社交效益);二、國小高年級學童參與動機(社會動機、生理動機、心理動機)對於休閒運動態度(人際關係)與休閒效益(社交效益)間具顯著正向的中介效果;三、惟本研究發現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運動態度(人際關係),無法透過參與動機(社會動機、生理動機、心理動機)的增強,提升生理或心理的休閒效益。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s of leisure sport attitude and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on the leisure benefit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Miaoli County.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to leisure sport attitude and leisure benefit are also examined in this study by statistical methods. Based on the surveyed-questionnaire method, this study received 755 samples, 735 valid samples, and then analyzed the data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reliability analysis, 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by SPSS Windows for 12.0. The empirical results are worth summarized as follows; first of all, the leisure sport attitude (stress relief and behavioral tendencies) can increas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leisure benefits (including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benefits) through strengthening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s (including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motivations). In addi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s (including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motivations) h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medi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leisure sport attitud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leisure benefits (including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benefits). Thirdly, however, the leisure sport attitud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annot increas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leisure benefits (including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benefits) through strengthening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s (including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motivations).

主题分类 醫藥衛生 > 預防保健與衛生學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林國義(2011)。屏東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生態休閒教育系。
    連結:
  2. 張淑紅(2005)。社會階層、社會心理因素對大學生運動行為之影響。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4(4),325-334。
    連結:
  3. 黃孟立(2005)。休閒態度與運動性休閒參與動機相關之研究-以環球技術學院學生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刊,4,120-131。
    連結:
  4. 楊亮梅、顧毓群(2004)。大學生休閒運動態度量表編製與調查。體育學報,37,149-162。
    連結:
  5. 陳祥麟(2011)。「教部公布」學童體適能半數未達中等,國語日報,2011 年6 月5 日,取自: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adv_listdetail.asp?serial=73053&keyword=學童體適能。
  6.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2)。暑假如何過?2011 年台灣國小學童暑假安排調查及暑假營隊大評比,2012 年10 月31 日,取自:http://www.children.org.tw/research/detail/70/228。
  7. Driver, B. L.(Ed.),Brown, P. J.(Ed.),Perterson, G. L.(Ed.)(1991).Benefits of Leisure.State College, PA:Venture Publishing.
  8. Goodale, T.(1993).Parks and recreation.Vital Speeches of the Day,59(20),632-637.
  9. 王逸君(2007)。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10. 王熏禾(2002)。臺中市,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11. 何勇德(2010)。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12. 余瑋舲(2008)。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13. 吳科驊(2006)。臺中市,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14. 吳家瑞(2007)。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15. 呂姮儒(2010)。臺中縣,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
  16. 李志翔(2011)。金門縣,國立金門大學觀光管理學系。
  17. 沈聖傑(2008)。屏東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18. 林士翔(2010)。彰化縣,大葉大學運動事業管理學系。
  19. 林玉真(2010)。新竹縣,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
  20. 林志坤(2008)。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21. 林明德(2010)。澎湖縣,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觀光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
  22. 林欣慧(2002)。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
  23. 林偉立(2011)。屏東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24. 林寶山(1998)。教學論-理論與方法。臺北巿:五南。
  25. 洪煌佳(2002)。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
  26. 胡柏舟(2010)。雲林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
  27. 高俊雄(1995)。運動休閒事業管理。臺北市:志軒。
  28. 高純憶(2011)。臺北市,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
  29. 張月玲(2008)。臺北縣,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
  30. 張良漢(2002)。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身體活動態度、休閒運動阻礙及滿意度之相關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31. 張治文(2002)。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32. 張春興、楊國樞(1992)。心理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33. 張藏晏(2008)。花蓮縣,國立花蓮教育大學體育教學碩士學位班。
  34. 教育部體育司(2005)。,臺北巿:教育部。
  35. 曹俊萳(2010)。臺中縣,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
  36. 許宇中(2008)。臺中市,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管理學系。
  37. 連婷治(1998)。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38. 陳桂花(2011)。彰化縣,大葉大學管理學院。
  39. 陳敬能(1998)。週休二日對運動休閒教育之啟示。大專體育,40,131-135。
  40. 彭衍芳(2010)。臺東縣,國立臺東大學身心整合與運動休閒管理學系。
  41. 曾于倩(2012)。彰化縣,大葉大學管理學院。
  42. 黃佩鈴(2010)。嘉義縣,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系。
  43. 黃金柱(1999)。跨世紀體育運動經營管理思潮。臺北市:師大書苑。
  44. 黃金柱、林志成(1999)。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45. 劉融融(2007)。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46. 歐靜慧(2009)。屏東縣,大仁科技大學休閒健康管理研究所。
  47. 蔡永勝(2011)。嘉義縣,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
  48. 鄭旭宏(2007)。臺中市,逢甲大學景觀與遊憩研究所。
  49. 鄭沛琳(2009)。屏東縣,大仁科技大學休閒健康管理研究所。
  50. 盧玫諭(2004)。臺北縣,輔仁大學體育學系。
  51. 盧碧仙(2010)。臺北縣,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
  52. 謝明忠(2009)。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53. 謝昇諺(2011)。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54. 謝淑瑛(2011)。屏東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生態休閒教育系。
  55. 謝榮豐(1999)。大專田徑選手動機與生活型態研究。臺北市:華泰書局。
  56. 蘇瑞強(2010)。桃園縣,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
被引用次数
  1. 陳瑞辰(2014)。體育課程滿意度、休閒運動態度對休閒運動參與之研究─以淡江大學為例。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1(3),46-70。
  2. 黃玲宜、張志銘(2014)。國小學童休閒運動態度、休閒運動生活型態、休閒運動利益之關係研究。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8(4),1-18。
  3. 孔建嘉(2017)。台中市網球參與者運動期望價值、涉入程度對休閒效益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4(3),58-73。
  4. 劉述懿,溫珮如,張若寧(2019)。國小高年級男性學童健康體適能表現、幸福感與同儕關係之研究。國教新知,66(1),65-78。
  5. 劉仲矩、陳秀育(2017)。以Q方法探討訪客對橘色港口認知類型之研究。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11(1),1-18。
  6. 葉子明、陳勝勇、張英智(2016)。高中職女學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11(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