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
王俊明(2007)。大學生知覺體育教師領導行為對運動健康信念、身體活動行為與意圖的影響。大專體育學刊,9(1),13-22。
連結:
-
吳智鴻,蔡依錞(2014)。以科技接受模式來探討社群網站 Facebook 的使用意圖。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10(1),29-44。
連結:
-
張志銘,陳南琦,林忠政(2012)。結合科技接受模式與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參與 Wii 運動型遊戲之行為意圖。運動與遊憩研究,7(1),53-67。
連結:
-
張志銘,蘇榮立,賴永僚,翁旭昇(2011)。大學生不同羽球運動階段之科技接受模式檢驗。運動與遊憩研究,5(3),70-82。
連結:
-
莊丞皓,陳家齊,蔡承家,王心靈,紀昱宏(2017)。科技接受模式探討空軍飛行員使用模擬機接受態度。危機管理學刊,14(1),95-106。
連結:
-
馮兆康,林川雄,張艾君,張炳華(2017)。應用健康信念模式分析臺中市大學生運動行為。運動與遊憩研究,12(2),42-54。
連結:
-
管世弘,羅鴻仁,蔡俊傑(2011)。高中生運動健康信念與運動行為之相關性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6(3),103-113。
連結:
-
Ajzen, I.(1985).From Intention to actions: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ction control: 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 Kuhl, Julius; Beckmann, Jürgen. Berlin.New York:Springer-Verlag.
-
Ajzen, I.(1991).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50(2),179-211.
-
Ajzen, I.,Madden, T. J.(1986).Prediction of goal-directed behavior: Attitudes, intention 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2(5),453-474.
-
Bamberg, S.,Ajzen, I.,Schmidt, P.(2003).Choice of travel mode i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he roles of past behavior, habit, and reasoned action.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5,175-187.
-
Bandura, A.(1977).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Psychological Review,84(2),191-215.
-
Canada, K.,Brusca, F.(1991).The technological gender gap: Evidence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educators and computer based instruction designers.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39(2),43-51.
-
Davis, F. D.(1989).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MIS Quarterly,13(3),319-339.
-
Davis, F. D.,Bagozzi, R. P.,Warshaw, P. R.(1992).Extrinsic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to use computers in the workplace.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2(14),1111-1132.
-
Davis, F. D.,Bagozzi, R. P.,Warshaw, P. R.(1989).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Management Science,35(8),982-1002.
-
Davis, F. D.,Venkatesh, V.(1996).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potential measurement biases in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hree experimen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45,19-45.
-
Fishbein, M.,Ajzen, I.(1975).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MA:Addison-Wesley Boston.
-
MBA 智庫百科(2015)。物聯網。資料取自http://wiki.mbalib.com/zh-tw/%E7%89%A9%E8%81%94%E7%BD%91
-
Nunnally. J. C.(1978).Psychometric Theory.New York:McGraw Hill.
-
Rosenstock, I. M.(1974).Historical origins of the health belief model.Health Education Monographs,2,328-335.
-
Rosenstock, I. M.,Strecher, V. J.,Becker, M. H.(1988).Social learning theory and the health belief model.Health Education & Behavior,15,175-183.
-
Taylor, S.,Todd,P. A(1995).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age: A test of competing models.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6(2),144-176.
-
王秀芬(2016)。嘉義縣,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
江忠達(2015)。苗栗縣,國立聯合大學資訊與社會研究所。
-
何是勳,林明宏,黃美華(2017)。以能力集合與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健身 APP 開發之研究。習慣領域期刊,8(1),89-119。
-
余珍誼(2010)。臺南縣,南臺科技大學商管專業學院。
-
吳明隆(2009).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五南.
-
吳明穎(2016)。臺北市,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
-
吳思學(2008)。臺中市,國立中興大學行銷學系。
-
呂昀霖,李丞勛,陳靜誼,張家銘,許哲銘(2016)。以健康概念與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大學生健康管理 APP 使用行為。華醫學報,44,38-54。
-
周吟柔(2014)。高雄市,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
-
林俊良(2012)。彰化縣,大葉大學運動事業管理學系。
-
林婉瑜,高千又,周沂樺(2014)。年輕女性使用 APP 需求與介面設計之研究─以瑜伽教學 APP 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報,79-97。
-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 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五南.
-
張耀元(2011)。臺北市,淡江大學會計學系。
-
莊豐州(2011)。屏東市,屏東教育大學數位學習教學系。
-
陳寬裕,王正華(2011).論文統計分析實務 SPSS 與 AMOS 的運用.臺北:五南.
-
黃瑞珍,戴夢岑,簡馨怡,邱怜雅,黃英妮,陳宇伶(2016)。大學生使用科技運動產品對健康的影響。健康管理學刊,14(1),18-28。
-
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2018)。可穿戴設備,智能手環的發展歷史及未來趨勢。資料取自 http://www.teema.org.tw/exhibition-detail.aspx?infoid=14806/
-
劉可德(2010)。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
蔣孝美(2008)。雲林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3)。掌握健康長壽五要訣─拒菸、節制飲酒、不過重、動起來、 拒檳榔。 2014 年 8 月 7 日 。 資料取自 :http://www.mohw.gov.tw/fp-3215-23133-1.html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7)。一起用五功抗癌─多運動,控體重,巧飲食,戒菸檳酒 , 定期癌篩 。 2017 年 2 月 3 日 。 資料取自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37&pid=6997 1137&pid
-
鄭怡秀(2017)。臺中市,中臺科技大學醫療暨健康產業管理系。
-
蘇振鑫(1999)。臺中市,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