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孔子“本性論”探析

并列篇名

Analysis in Confuciu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DOI

10.29766/JCLLNTU.200903.0001

作者

許宗興(Chung-Hsing Hsu)

关键词

孔子 ; 本性論 ; 前理論期研究法 ; Confucius ; Theory of Human Nature ; Pre-theory Period Research Method

期刊名称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6期(2009 / 03 / 01)

页次

1 - 3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孔子是儒家開山祖師,也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位哲學家,同時是中華文化中影響最深遠之聖賢,他對「本性論」如何理解,值得加以探究。 古代哲人本性論依發展階段可分兩型:「前理論期」與「理論成型期」;後者指哲人對本性論之論述已相當完足,故要研究此等哲人之本性論,只要將該哲人有關本性之論述作分析歸納便得;前者則哲人尚無充足完整之概念陳述與理論架構,故若要研究此等哲人之本性論,無法取給於哲人對本性之相關論述,故得另覓新法。 孔子的本性論屬「前理論期」,蓋《論語》中論「性」文字僅兩見,實無法單憑分析歸納此有限資料以知孔子本性論內涵;故本文提出「前理論期研究法」以為探索孔子本性論之方法論,此法將探索範疇延伸至未用本性概念描述的本性思想中,藉由對此等資料之蒐羅考論,期能得出孔子本性論之完整意蘊,斯本文之旨。

英文摘要

Confucius is the founder of the Confucian School, the first philosopher in the Chinese history of philosophy, and the most influential saint in the Chinese culture. Hi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is worthy of further analyses and discussions. The theories of human nature from ancient philosophers can be divided into 2 types according to their development periods: The ”pre-theory period” and ”theory forming period”. The latter is referred to the period during which the philosophers have a complet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therefore, researching into such type of theories is to analyze works relevant to certain philosopher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However, philosophers do not have complete concepts or theory constructions during the ”pre-theory period”; as a result, new research methods are required when doing researches on such type of theory of human nature since there are no relevant works. Confucius'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belongs to the ”pre-theory period”. It is not possible to have a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is theory through analyzing the limited parts about ”human nature”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therefore, 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Methodology in 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based on ”Pre-theory Period Research Method”. It covers human thinking which has not been described through human nature concepts, and hopes to have a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Confucius'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through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relevant document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許宗興(2008)。孔子本性論研究法芻議。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報,8
    連結:
  2. 許宗興(2005)。孟子性善論解析。華梵人文學報,4,31-71。
    連結:
  3. 鄧立光(1994)。淡帛書《易傳》重構孔子之天道觀。鵝湖學誌,13
    連結:
  4. (1979)。十三經注疏:論語。臺北:藝文印書館。
  5. (1983)。大正藏。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6. 丁為祥(2001)。從《性自命出》看儒家性善論的形成理路。孔子研究,3
  7. 王邦雄(1998)。中國哲學史。臺北:空中大學。
  8. 王芳恒(2001)。孟子創立性善學的理論與社會契機。貴州社會科學,172
  9. 朱熹(1994)。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
  10. 牟宗三(1998)。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1. 牟宗三(1975)。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學。鵝湖月刊,3
  12. 牟宗三(1992)。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
  13. 牟宗三(1987)。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4. 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5. 周群振(1992)。論語選章釋義(一)。鵝湖月刊,201
  16. 周群振(1987)。荀子思想研究。臺灣:文津出版社。
  17. 金炳采(1999)。孔子學術國際會議論文集。臺北:鵝湖雜誌社。
  18. 紀昀總纂(2000)。四庫總目提要。河北:人民出版社。
  19. 唐君毅(1990)。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0. 唐君毅(1992)。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1. 唐君毅(1993)。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2. 唐君毅(1991)。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3. 唐君毅(1978)。哲學概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4. 徐復觀(1994)。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灣:臺灣商務印書館。
  25. 袁保新(1991)。「孟子道性善」的釐清與辨正。鵝湖學誌,7
  26. 崔大華(1999)。莊學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27. 郭慶藩(1974)。莊子集釋。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28. 陸九淵(1990)。象山全集。臺北:世界書局。
  29. 傅斯年(1992)。性命古訓辨證。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30. 勞思光(1997)。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31. 勞思光(1997)。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32. 勞思光(1997)。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33. 勞思光(1996)。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34. 游喚民(2004)。論孔子的「性善論」及在其學說中的地位。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33(3)
  35. 程灝、程頤(1983)。二程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36. 黃宗羲(1975)。宋元學案。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37. 劉寶楠(1990)。論語正義。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38. 蔡仁厚(1994)。孔孟荀哲學。臺灣:臺灣學生書局。
  39. 閭海燕(1999)。孔孟荀人性思想的演變及對其美育思想的影響。常熟高專學報,13(1)
  40. 顧炎武(1993)。中國名著選譯叢書:顧炎武詩文。臺北:錦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