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金雲翹傳》超越宿命論的辯證思維一從佛教「業性本空」與「當下菩提」的觀點看超越宿命論的心靈關鍵

并列篇名

Kim Vân Kiêu's Argument on Determinism-From the Buddhist perspectives of "Karma is Empty in It's Own N ature" and "Present Moment Awareness" to find the key for overcoming Determinism

DOI

10.29766/JCLLNTU.201103.0001

作者

游祥洲(Hsiang-Chou Yo)

关键词

《金雲翹傳》 ; 宿命論 ; 業性本空 ; 當下菩提 ; "A Tale of Kim Vân Kiêu" ; Determinism ; Present MomentAwareness ; Karma is Empty in It's Own Nature

期刊名称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9期(2011 / 03 / 01)

页次

1 - 3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金雲翹傳》是明末清初的章回小說,書中不但反映了明清社會順「天」認「命」的意識型態,同時又微妙地透顯出女主角主翠翹「超越宿命」的覺悟與堅持。整部小說呈現出一種辯證的「宿命論」思維,簡單地說,就是「眼前」雖然不得不同志命」、「順命」但相信只要透過某種努力,「將來」仍然可以「改命」、「造命」。這樣的「宿命論」思維,一順一逆之間,從「對反」到「相容」,具有高度的思維辯證性,筆者稱之為「中道的宿命論」。自日實而論,這樣的「宿命論」恩維,已不是單純的民間思想而已,其背後實際上蘊涵著恆為深遠的文化脈絡,包括儒、佛、道之間的思想交涉與融合。而在超越「宿命論」的核心議題上,筆者以為,惟有結合佛教「業性本空」與「當下菩提」的修證次第,才能夠真正突破這個極為關鍵的生命課題。

英文摘要

”A Tale of Kim Vân Kiêu” is a Chinese novel written in the end of Ming Dynasty beginning of Qing dynasty. The story reflects people's belief in fate and acceptance of it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subtly reveals the female character-Kiêu's awareness of and determination in transcending one's own main fate. The concept of Determinism is presented as ”Accepting” and ”Going a long” what has been decided presently, but at the same time, future can sti11 be ”changed” or ”created” through certain effort. This kind of understanding of Determinism, on one hand ”accepting” and on the other hand ”objecting”, or from ”contradiction” to ”complementary”, is strongly argumentative. It can be called ”Determinism of the Middle Way”.This kind of understanding of determinism can be traced back to a deep cultural lineage of the integration of Confucian ism, Buddhism and Taoism.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believes that only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uddhist concept of ”Karma is Empty in Its Own Nature” and ”Present Moment Awareness”, it is possible to find the key to overcome the issue of Determinism in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lif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Kim Vân Kiêu(越南喃文〈斷腸新聲〉英譯本網路版),http://pazu.com/html/travel/trip2004/travelog/index00007.html.
  2. Truyen Kieu(越南喃文〈斷腸新聲〉全本網路版),http://vhvn.com/Kieu/nguyendu.html
  3. 《金雲翹傳》( 中文[簡體] 全本網路版),作者︰青心才人;校點︰丁夏。http://www.mypcera.com/book/new/gu/novels/2/index-6.html
  4. 邱江寧,〈才子佳人小說的興盛〉,http://www.gmw.cn/03/liuyan/default.htm。
  5. 何孝榮,〈 清代的中越文化交流〉,http://gb2.chinabroadcast.cn/l015/2003-11-10/l69@345344.htm
  6. 明青心才人編次、《古本小說集成》編委會編。金雲翹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址。
  7. 王千宜(198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8. 王小盾(2001)。《越南漢文小說叢刊》和與之間關係的文獻學問題。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8
  9. 王玉玲(2004)。中國理想女性之美一從中、越《金雲翹傳》比較中看民族審美的差異。明清小說研究,2004(4)
  10. 仙田阮攸、貼雲氏註訂(1966)。翹傳詳註二卷。臺北:國家圖書館珍藏。
  11. 何金籣(2001)。文本、譯本、可讀性、可寫性、可傳性—試探《金雲翹傳》與《斷腸新聲》。漢學研究通訊,20(3)
  12. 吳佳真(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
  13. 李群(2001)。《金雲翹傳》從中國小說到越南名著。廣西民族學院學報
  14. 杜松柏(2009)。《金雲翹傳》的悲劇美學特徵。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2)
  15. 杜松柏(1994)。《金雲翹傳》的悲劇特徵。達縣師專學報,4(4)
  16. 祁廣謀(1997)。論越南喃字小說的文學傳統及其藝術價值─兼論阮攸《金雲翹傳》的藝術成就。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1997(6)
  17. 邱江寧(2007)。《金雲翹傳》︰ 敘事模式與人物塑造的雙重突破。明清小說研究,2007(2)
  18. 柳存仁(2004)。從《金雲翹傳》到《紅樓夢》─代為陳益源《王翠翹故事研究》序。紅樓夢學刊,2004(1)
  19. 徐傑舜、林建華(2002)。試談漢文文化對越南文學的影響。社會科學家學報,2002(5)
  20. 國立政治大學古典小說研究中心編(1985)。金雲翹傳。臺北:天一出版社。
  21. 常雪鷹(1999)。論《金雲翹傳》的悲劇性。內蒙古教育學院學報,1999(3)
  22. 郭祝菘(1994)。題材相同各有所本─淺談《金雲翹傳》並非本於《型世言》。成都師專學報,1994(1)
  23. 陳益源(2001)。王翠翹戲曲故事研究。臺北:裏仁書局。
  24. 陳歡歡(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揚州大學。
  25. 楊士毅(1999)。命運與人生。臺北:揚智文化。
  26. 楊士毅(1996)。命運與姻緣。臺北:揚智文化。
  27. 楊曉蓮(1993)。該《金雲翹傳》的傳承及主題思想。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
  28. 董文成(1999)。論《金雲翹傳》對《紅樓夢》藝術創新的多重影響(上)。紅樓夢學刊,1999(3)
  29. 董文成(1999)。金雲翹傳研究。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30. 董文成(1994)。《金雲翹傳》、《聊齋志與》與滿族文學。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31. 董文成(1999)。《金雲翹傳》與《紅樓夢》。保定師專學報,1999(3)
  32. 雷勇(1998)。《金雲翹傳》對古代女性題材小說的貢獻。漢中師範學院學報,1998(2)
  33. 趙玉蘭(2008)。《金雲翹傳》中文翻譯芻議。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
  34. 劉世德編(1999)。金雲翹傳。北京:中華出版社。
  35. 黎氏寶珠(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元智大學。
  36. 羅長山(2002)。越南大詩豪阮攸和他的《金雲翹傳》。廣西教育學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