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戴震《中庸補注》反朱熹之道論探微─兼論其與《原善》成書先後問題

并列篇名

Tai Chen's Philosophy of the Way against Zhu Xi in Supplementary Notes of the Mean

DOI

10.29766/JCLLNTU.201109.0007

作者

郭寶文(Pao-Wen Kuo)

关键词

戴震 ; 朱熹 ; 《中庸補注》 ; 反理學 ; 《原善》 ; Tai Chen ; Zhu Xi ; Supplemetary Notes of the Mean ; anti Neo-Confucianism ; Investigate into What is Good

期刊名称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0期(2011 / 09 / 01)

页次

129 - 14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戴震《中庸補注》反對朱熹以「理」為道之隱微本體,強調道既不隱蔽,也不神秘,只是萬事萬物的安排妥當、得宜而已。遠離人事、萬物的玄虛存在,以及離開日用行事而言的「素隱行怪」之行都不是道。戴震也反對朱熹由道體、道用來詮釋未發、已發之說,強調中、和並非體、用之關係,而是一靜、一動的差異。戴震也認為修道與修身關係極為密切,修道不能離開日用實事,因此他反對朱熹別立一聖人之教法,以為人的行為準則的思想。不過也不宜就認為《中庸補注》與戴震後期著作的反理學傾向完全一致,在撰寫《中庸補注》時,戴震明顯仍未建立起一己的「理」觀,所以對於朱熹《中庸章句》中由次出現關於「理」的文字,並未一一加以批評;《中庸補注》亦無以「欲」作為人性主要內容的思想。若對照《原善》對朱熹之理已有所批判,以及以欲為性、以欲為仁等思想,《中庸補注》未必如學者所言,著成時間介於《原善》與《孟子字義疏證》之間,而似應是約略同時甚至更早的作品,代表戴震思想初期反對理學的先聲。

英文摘要

Tai Chen had opposed Zhu Xi who made Principle as the secret essence of the Way, Tai chen had believed the Way is just everything has been properly arranged. The hidden and weird behavior is not the Way, either. Tai Chen had also opposed Zhu Xi's discussion about ”to initiate and non-initiate”, he though ”to initiate and non-initiate” means ”stillness and movement”, not ”essence and action”. But the thought of ”anti Neo-Confucianism” is different from Supplementary Notes of the Mean to the other Tai Chen's books. Tai Chen had not established his own view about Principle then, so he hadn't criticized all part of Zhu Xi's theory of Principle. For the reason we consider that Supplementary notes of the Mean is not behind Investigate into What Is Goo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張晶晶(2005)。戴震「中庸補注」的詮釋理路及基本思想試析。哲學與文化,374
    連結:
  2. 宋朱熹(1994)。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
  3. 清戴震、張岱年編(1994)。戴震全書。合肥:黃山書社。
  4. 王茂、蔣國保、余秉頤、陶清(1992)。清代哲學。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
  5. 成中英(1984)。儒家思想的發展與戴震的善之哲學。幼獅學誌,18(1)
  6. 余英時(1996)。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7. 岑溢成(1992)。詩補傳與戴震解經方法。臺北:文津出版社。
  8. 村瀨裕也(1996)。戴震的哲學―唯物主義和道德價值。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
  9. 周兆茂(1997)。戴震哲學新探。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10. 林安梧(1995)。中國近現代思想觀念史論。臺北:學生書局。
  11. 張立文(1991)。戴震。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2. 張麗珠(2003)。清代新義理學―傳統與現代的交會。臺北:里仁書局。
  13. 勞思光(1995)。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14. 劉又銘(2000)。理在氣中:羅欽順、王延相、顧炎武、戴震氣本論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5. 鄭吉雄(2008)。戴東原經典詮釋的思想史探索。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16. 鄭宗義(2009)。明清儒學轉型探析―從劉蕺到戴東原(增訂本)。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7. 錢穆(1996)。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商務印書館。
被引用次数
  1. 陳祺助(2015)。王船山與戴東原哲學較論。興大人文學報,54,103-133。
  2. 郭寶文(2017)。由戴震論《中庸》之道看其思想歷程。成大中文學報,58,101-130。
  3. 賴佳菁,周安邦,何佩珊(2021)。中國五行對應嬰幼兒氣質指標建構之研究。嶺東學報,48,297-316。
  4. (2018)。〈大學〉「絜矩之道」重探:以荀子、戴震的情理論述為中心。東亞觀念史集刊,14,265-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