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胡適《詩經》新解對傳統的繼承與創新-以〈周南新解〉為論

并列篇名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from Tradition in Shih Hu's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Book of Odes-On the Reinterpretation of Jue Nan

DOI

10.29766/JCLLNTU.201203.0008

作者

朱孟庭(Meng-Ting Chu)

关键词

胡適 ; 詩經 ; 周南新解 ; 民族主義 ; Shih Hu ; the Book of Odes ; Reinterpretation of Jue Nan ; Nationalism

期刊名称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1期(2012 / 03 / 01)

页次

235 - 27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五四運動中,胡適等人在「民族主義」(nationalism)的驅動下,從事《詩經》新解,再創傳統以符合時代的需求,不免有過激之論、荒謬之解,或激烈地反傳統之論,後人多以此做為胡適《詩經》新解的整體評價,然事實上恐非如此。〈周南新解〉為胡適有計畫從事《詩經》新解的主要成果,本文首先分析胡適新解《詩經》的理念,再運用歸納、分析、統計的手法,深入檢視〈周南新解〉在「注釋」與「說解」方面的實際表現,發現其對舊說依循的比例,注《詩》有七成,解《詩》有五成五,可見其在新解的實踐上並非全盤地反傳統;而可商榷處,注《詩》有一成,解《詩》有五成五,可見其所做的新解並非全為謬說,與其宣揚的主張有所出入。此些理念與實踐的差距,或者即是其未能完成《詩經新解》的諸多原因之一。

英文摘要

Shih Hu and others, motivated by the Chinese nationalism, reinterpreted the Book of Odes during the ”May 4th Movement.” The aim was to create a modern meaning for th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The reinterpretation inevitably contains acute, and even fallacious, arguments against the tradition, and hence is unjustly underrated by most critics of the later generations.”Reinterpretation of Jue Nan” is a masterpiece of Hu about the Book of Odes.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ideology of Hu in terms of the reinterpretation effort. It then applies the methods of induction, analysis, and statistics to explore the elements of notations and commentary within the ”Reinterpretation of Jue Nan”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Hu's article, about seventy percent of the notations, and fifty-five percent of the commentary are in congruence with the original content of the Book of Odes. Moreover, only ten percent of the notations and fifty-five percent of the commentary are somewhat questionable. In other words, it is evident that Hu's reinterpretations are not all mistaken as claimed by some reviewers. Moreover, his work is not totally against the tradition, which is somewhat different from what Hu claimed to achieve. The gap between the ideology and practice of Hu may just be one of the reasons why he did not finish the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Book of Od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楊貞德(1999)。進化與自由─胡適自由主義中的歷史觀及其意涵。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4,257-324。
    連結:
  2.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 藝林社編輯:《文學論集》,上海:亞細亞書局,1929 年
  4. 十三經注疏。臺中:藍燈文化事業公司。
  5. 宋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華正書局。
  6. 晉陸機(1985)。陸士衡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7. 清方玉潤、李先耕點校(1986)。詩經原始。北京:中華書局。
  8. 清姚際恒(1993)。詩經通論。臺北:廣文書局。
  9. 清馬瑞辰、陳金生點校(2004)。毛詩傳箋通釋。北京:中華書局。
  10. 清陳奐(1970)。詩毛氏傳疏。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1. 清錢大昕、呂友仁校點(2009)。潛研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2. 漢司馬遷、瀧川龜太郎考證(1986)。史記會注考證。臺北:洪氏出版社。
  13. 漢許慎、清段玉裁注(1992)。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4. Levenson, Joseph R.(1968).The Past and Future of Nationalism in China.Berkeley,CA: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15. 丁邦新編、余靄芹編(2005)。漢語史研究:紀念李方桂先生百年冥誕論文集,臺北:
  16. 上海大學古代文明硏究中心編、淸華大學思想文化硏究所編(2002)。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17. 王汎森(2008)。近代中國的線性歷史觀─以社會進化論為中心的討論。新史學,19(2),1-43。
  18. 王靜芳(199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19. 王巍(2004)。詩經民俗文化闡釋。北京:商務印書館。
  20. 白憲娟(2008)。胡適的《詩經》研究。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74-76。
  21. 白憲娟(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山東大學中國古代文學。
  22. 朱金發(2005)。但開風氣─論胡適的詩經研究。貴州文史叢刊,2005(2),20-25。
  23. 艾尼斯特‧葛爾納、李金梅譯、黃金龍譯(2001)。國族與國族主義。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4. 艾略克‧霍布斯鮑姆編、特倫斯‧蘭格編、顧杭譯、龐冠群譯(2004)。傳統的發明。南京:譯林出版社。
  25. 余培林(1993)。詩經正詁。臺北:三民書局。
  26. 李澤厚(2009)。中國現代思想史論。臺北:三民書局。
  27. 汪大白(2011)。胡適:現代詩經學的開山人。江淮論壇,2011(5),176-180。
  28. 周法高(1972)。中國古代語法‧稱代篇。臺北:台聯國風出版社。
  29. 屈萬里(2006)。詩經詮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0. 林毓生、穆善培譯(1988)。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31. 洪湛侯(2008)。詩經論文集,臺北:
  32. 胡義成(1982)。胡適與《詩經》。江西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1),37-43。
  33. 胡適(1988)。胡適古典文學研究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4. 胡適、歐陽哲生編(1998)。胡適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5. 夏傳才(1993)。詩經研究史概要。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36. 夏傳才(2007)。詩經研究史概要(增注本)。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37. 夏傳才(2005)。二十世紀詩經學。北京:學苑出版社。
  38. 孫雪霞(2001)。胡適《詩經》研究再評價─與夏傳才先生商榷。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1(4),51-57。
  39. 孫黨伯編、袁謇正編(1993)。聞一多全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40. 馬承源編(2001)。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1. 曹伯言整理(2001)。胡適日記全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42. 陳文采(2007)。談談胡適與郭沫若的《詩經》新解。國文天地,22(10),37-44。
  43. 陳戍國(1997)。詩經芻議。長沙:嶽麓書社。
  44. 陳岸峰(2009)。「傳統的再發明」與白話文學史的建構。二十一世紀,113,65-73。
  45. 裴學海(2004)。古書虛字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46. 顧頡剛編(1993)。古史辨。臺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被引用次数
  1. 史甄陶(2016)。「大眾語」創作的試驗:陳子展《詩經》白話翻譯與大眾語運動之研究。中央大學人文學報,62,7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