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孔子與實踐智慧

并列篇名

Confucius and Practical Wisdom

作者

許育嘉(Yu-Chia Hsu)

关键词

實踐智慧 ; 孔子 ; 亞里斯多德 ; 主體 ; 他者 ; 為己之學 ; practical wisdom ; phronesis ; Confucius ; Aristotle ; subject ; the other

期刊名称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7期(2015 / 03 / 01)

页次

88 - 10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認為,孔子思想的當代意義在於對「實踐智慧」內涵的梳理和闡述。隨著現象學的發展,特別是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及其學生高達美(Hans-Georg Gadamer)等人為了回應西方「現代性」危機,藉由回到亞里斯多德的「phronesis」概念重新檢視近代西方理性主義,並由此開放一場相異於康德的關於實踐哲學的討論,為當代研究孔子或原始儒家思想,擺脫近代「科學話語共同體」的困境打開了空間。本文認為,孔子思想中的「實踐智慧」體現在實踐主體與他人的交往中不斷改變自身的過程,因此是一種主體始終包含自身存在的實踐。實踐主體的存在不是指某種絕對的終極實體,而是以主體之間的現實交往過程為前提。由此,本文認為,重新探究孔子思想中的實踐智慧,將有助於我們重新反思中西文化之間的關餘,以及在自身的文化內探索一種返古開新之路。

英文摘要

We are now trying to discover not merely what Confucius thinks but what is his practical wisdom. And the attempt to discover Confucius' practical wisdom is bound to demand a new awarenes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response to the crisis of Western modernity Heidegger and Gadamer reflect on Western rationalism by Aristotle's "phronesis" and discuss a practical philosophy which unlike Kant so that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Confucianism is possible to get rid of "scientific discourse community." We believe that Confucius "practical wisdom" embodies in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subject and the other, so it is some kind of practice which subject always contains its own existenc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wisdom of Confucius will help us to refl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as well as within our own culture to explore a new road from ancien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96)。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
  2. Carr, David(1999).The Paradox of Subjectivity: the self in the transcendental tradi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Husserl, Edmund(1976).Die Krisis der europäischen Wissenschaften und die transzendentale Phänomenologie.
  4. 王曉朝譯(2003)。柏拉圖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5. 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台灣學生書局。
  6. 米歇爾.福科、佘碧平譯(2005)。主體解釋學。上海人民出版社。
  7. 李澤厚、劉緒源(2011)。該中國哲學登場了?李澤厚2010年談話錄。上海譯文出版社。
  8. 汪暉(2008)。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北京三聯書店。
  9. 亞里士多德、廖申白譯注(2003)。尼各馬可倫理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10. 屈萬里(1983)。書庸論學集。聯經出版社。
  11. 阿拉斯戴爾.麥金泰爾、宋繼杰譯(2011)。追尋美德:道德理論研究。南京譯文出版社。
  12. 洪子嵩(2003)。希臘哲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13. 徐復觀(1985)。新版學術與政治之間。台灣學生書局。
  14. 徐復觀(2001)。徐復觀雜文補編.兩岸三地卷.上。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15. 高達美、洪漢鼎譯(2007)。真理與方法。北京商務印書館。
  16. 梁濤(2008)。郭店竹簡與思孟學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7. 雅斯培、魏楚雄譯、俞新天譯(1989)。歷史的起源與目標。北京:華夏出版社。
  18. 黃俊杰 編(2004)。中日四書詮釋傳統初探。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19. 劉小楓(2011)。施特勞斯的路標。北京:華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