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境界與場域-牟宗三與林安梧對《老子》「自然」概念的不同理解

并列篇名

Vision and Field -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ou Tsung-san and Lin An-wu's Approaches to "Laozi"' s Thought of "Natural"

作者

廖崇斐(Chong-Fay Laiw)

关键词

自然 ; 境界 ; 場域 ; 牟宗三 ; 林安梧 ; Natural ; Vision ; Field ; Mou Tsung-san ; Lin An-wu

期刊名称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9期(2016 / 03 / 01)

页次

89 - 10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自然」的概念關聯著道、天、地、人,可以說是通天接地。既抽象又具體,既普遍又個別。故王弼贊曰:「自然者,無稱之言,窮極之辭」。從牟宗三與林安梧兩位先生對《老子》「自然」概念的詮釋,更可以對比出他們對道家核心思想理解的不同。本文針對《老子》「道法自然」一段文字,對比兩先生的「境界」與「場域」兩種概念,指出牟先生在「主觀境界型態」理解下,「道法自然」轉變為重在說明「道是自然」,而「自然」是通過修行所達到一個極高的精神境界。林先生從「場域」的概念來理解自然,自然是在此場域中,一種能夠讓萬物生生不息的「自發、和諧與調節性的力量及秩序」。本文認為,此種詮釋下的「道法自然」,在現代社會中,將蘊含更多可開發的實踐方向。

英文摘要

The concept of "natural" associated with tao, sky, earth and man. It can be said that throughout the world. Wang Bi have expressed admiration for the idea. From Mou Tsung-san and Lin An-wu's Approaches to "natural" concept of interpretation, you can compare different core idea of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aoism.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Imitation of Nature" in the text, compared to the two gentlemen were put forward "Vision" and "Field" concept. This paper points out in Mou's " Vision-form" understanding, the "Imitation of Nature" into focusing explanation "Tao is natural". The "Natural" is by practice to achieve a very high spiritual realm. Lin from the concept of "field" to understand nature. The "Natural" is a way to make all the endless "spontaneity of harmonious order." This paper argues that such an interpretation under the "Imitation of Nature", in modern society, will contain more practice directions can be develope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林安梧(2008)。關於老子哲學詮釋典範的一些省察-以王弼《老子注》暨牟宗三《才性與玄理》為對比暨進一步的展開。臺北大學中文學報,5,47-70。
    連結:
  2. 高柏園(2002)。論牟宗三先生對老子形上思想之定位。鵝湖學誌,29,1-26。
    連結:
  3. 賴錫三(2008)。當代學者對《老子》形上學詮釋的評論與重塑-朝向存有論、美學、神話學、冥契主義的四重道路。清華學報,38(1),35-83。
    連結:
  4. 王弼(1999)。老子四種。臺北市:大安出版社。
  5. 牟宗三(1999)。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6. 牟宗三(2003)。老子《道德經》演講錄﹙五﹚。鵝湖月刊,29(2),5-17。
  7. 牟宗三(2003)。老子《道德經》演講錄﹙一﹚。鵝湖月刊,28(10),1-7。
  8. 牟宗三(1997)。才性與玄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9. 林安梧(2003)。道的錯置―中國政治思想的根本困結。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10. 林安梧(2010)。新道家與治療學―老子的智慧。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11. 林安梧(2010)。關於中國哲學研究方向與方法的一些省察―從「後新儒學」的觀點而來的省思。元亨學刊,創刊號,1-17。
  12. 林安梧(2011)。牟宗三前後:當代新儒家哲學思想史論。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13. 林安梧(2006)。儒學轉向: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的過渡。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14. 林安梧(1996)。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臺北市:文海學術思想研究發展基金會。
  15. 唐君毅(2004)。中國哲學原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
  16. 袁保新(1991)。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臺北市:文津出版社。
  17. 鄭志明(1986)。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義理疏證。鵝湖月刊,137,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