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1943至1949年上海文學場域中報刊對張愛玲及其作品的想像和形塑

并列篇名

Examination of How Newspapers in the Shanghai Literary Fields (1943-1949) Imagined and Shaped Eileen Chang and Her Works

作者

梁慕靈(Leung, Mo-ling)

关键词

文學場域 ; 張愛玲 ; 報刊 ; 想像 ; 形塑 ; Literary fields ; Eileen Chang ; newspapers ; imagination ; shaping

期刊名称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8期(2020 / 09 / 01)

页次

459 - 51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張愛玲自1943年正式發表作品以來,在上海、香港和臺灣等文化場域的活動不輟,在她1995年逝世後,其影響力至今仍在。回顧她在上海時期身處的文學場域,由於各種特殊的政治和社會因素,淪陷區內的女性作家得到發揮所長的空間,張愛玲亦乘勢冒起。然而,我們必須對張愛玲身處的文學場域有所了解,才能清楚催生這個獨特的歷史空間出現的原因及背景。同時,張愛玲作為知名女作家,在上海的文學場域內是怎樣被想像的?女作家本身又如何成為場域內各種勢力在想像和形塑中國方面的資本?張愛玲本人對這些問題又有何反應?關於這些問題,本文將分開兩個階段來探討。第一個階段由張愛玲在1943年5月首次發表作品,直至1945年8月15日抗戰勝利為止。第二個階段則由1945年8月15日後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止。本文將整理並歸納場域中有關張愛玲及其作品的報刊評論,並分析場域內各種勢力對張愛玲作為女性作家的想像,特別是這種想像如何依循過往的性別和國家論述模式。

英文摘要

Since her first official publication in 1943, Eileen Chang had shown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cultural fields of Shanghai, Hong Kong, and Taiwan. Despite her death in 1995, her impact remains strong to this day. Due to different special political and social factors in the Shanghai literary fields, female writers in the occupied areas were given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their potential, which resulted in the emergence of Eileen Chang. In order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asons and background that gave rise to such a unique historical zone, it is imperative to first examine the literary fields faced by Eileen Chang. In addition, as a prestigious female writer, how Eileen Chang was imagined in the Shanghai literary fields? In what ways was this female writer utilized by various powers in the fields to imagine and shape China? What was the reaction of Eileen Chang to this situation? To address these question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wo phases for discussion. Phase one starts with Eileen Chang's first publication of her work in May 1943 and ends with China's victory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on 15^(th) August 1945. Phase two covers the period after 15^(th) August 1945 until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9. This article will organize and categorize all newspaper commentaries in the fields concerning Eileen Chang and her works. It will then analyze the imagination of various powers in the fields towards Eileen Chang as a female writer. Emphasis will be put on examining the conformity of their imagination to the established gender and national narrative convention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丁玲所編之「大熊」〉,《大眾畫報》,1933年12月,第2期,頁 17。
  2. 〈讀者之聲 —— 說張愛玲 ‧ 一〉,《現代周報》,第 3 卷第10 期,1945 年 4 月 14 日,頁 35。
  3. 「湖山外篇」專欄:〈蘇青與張愛玲〉,《繁華報》,1945年 3 月 28 日,頁 2。
  4. 〈納涼會記〉,《雜誌》,第 15 卷第 5 期,1945 年 8 月,頁70-75。
  5. 〈好評所歸!〉,《申報》,1945 年 6 月 6 日,第一張。
  6. 〈上海的小型報文化座談會〉,《雜誌》,第 11 卷第 6 期,1943 年 9 月,頁 10-15。
  7. 〈中日文協舉行女作家座談會 —— 晚間設宴招待小林秀雄氏〉,上海申報館:《申報》,1944 年 2 月 8 日,第一張。
  8. 〈張愛玲手套遮醜!!〉,《海潮周報》,第 55 期,1947 年6 月 30 日,頁 8。
  9. 〈讀者之聲 —— 關於張愛玲等〉,《現代周報》,第 3 卷第8 期,1945 年 3 月 31 日,頁 36。
  10. 〈女作家聚談會〉,《雜誌》,第 13 卷第 1 期,1944 年 4 月,頁 54-62。
  11. (1995).私語張愛玲.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12. 〈張愛玲寫信給胡蘭成說:「願為使君第三妾!」〉,《精華》,第 1 卷第 11 期,1945 年 11 月 9 日,封四頁。
  13. 〈蘇青張愛玲對談記——關於婦女‧家庭.婚姻諸問題〉,《雜誌》,1945 年第 14 卷第 6 期,頁 83-89。
  14. 〈沈茲九暴露白薇隱病〉:《圖文》,1946 年第 1 期,頁 8。
  15. (2003).回望張愛玲‧昨夜月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16. 〈名導演愛上女作家:桑弧張愛玲兩情綿綿〉,《青春電影》1949 年第 17 卷,1949 年 4 月 30 日,頁 1。
  17. 〈張愛玲怎樣看蘇青?〉,《光化日報》,1945 年 4 月 20 日,頁 2。
  18. 〈我們該寫什麼? ‧ 特輯前言〉,《雜誌》,第 13 卷第 5 期,1944 年 8 月 10 日,頁 9-18。
  19. 〈煩交張愛玲女士〉,《上海灘》,第 5 期,1946 年 5 月 14 日,頁 6。
  20. 〈口碑載道!〉,《申報》,1945 年 6 月 21 日,第一張。
  21. Benhabib, Seyla(1994).Models of Public Space: Hannah Arendt, the Liberal Tradition, and Jürgen Habermas.Habermas and the Pubilc Sphere,Cambridge, Massachusetts:
  22. Habermas, Jürgen,Burger, Thomas(Trans.),Lawrence, Frederick(Trans.)(1989).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An Inquiry into a Category of Bourgeois Society.Cambridge, Massachusetts:The MIT Press.
  23. Huang, Nicole(2005).Women, War, Domesticity: Shanghai Literature and Popular Culture of the 1940s.Leiden:Brill.
  24. 一士:〈胡蘭成秀才造反張愛玲甘心作妾〉,《東南風》,第 2 期,1946 年 3 月 28 日,頁 2。
  25. 一之:〈張愛玲改名連雲蘇青忘不了「天地」〉,《香海畫報》第 5 期,1946 年 4 月 15 日,頁 54。
  26. 一廉:〈張愛玲遣嫁有期〉,《海風》,第 22 期,1946 年 4月 13 日,頁 2。
  27. 上官燕:〈貴族血液的大膽女作家 —— 張愛玲重述連環套〉,《上海灘》,第 16 期,1946 年 9 月 22 日,頁 4。
  28. 上海申報館:〈《海派》廣告:張愛玲做吉普姑娘〉,《申報》,1946 年 3 月 31 日,頁 2。
  29. 上海申報館:〈《海光》廣告:女作家張愛玲失踪〉,《申報》,1946 年 3 月 6 日,頁 1。
  30. 上海申報館:〈《香海》廣告:張愛玲怪模怪樣〉,《申報》,1946 年 3 月 18 日,頁 2。
  31. 上海申報館:〈文學者大會滬代表決定〉,《申報》,1944年 10 月 8 日,第一張。
  32. 上海申報館:〈《海晶》廣告:張愛玲行踪之秘〉,《申報》,1946 年 3 月 14 日,頁 2。
  33. 上海申報館:《申報》,1946 年 5 月 20 日,第一張。
  34. 上海申報館:〈《東南風》廣告:張愛玲甘心作妾〉,《申報》,1946 年 3 月 29 日,頁 1。
  35. 上海申報館:〈《海晶》廣告:張愛玲相戀貴公子〉,《申報》,1946 年 4 月 18 日,頁 2。
  36. 上海申報館:《申報》,1943 年 11 月 14 日,第一張。
  37. 子曰:〈張愛玲之貴族身世〉,《東方日報》,1945年4月12日,頁 2。
  38. 子岡:〈記白薇〉,《婦女生活》,第 3 卷第 4 期,1936 年,頁 31-36。
  39. 友蘭:〈張愛玲失蹤〉,《海光》,第 14 期,1946 年 3 月 6 日,頁 2。
  40. 天遊:〈海上新詠(七):愛玲蘇青〉,《東方日報》,1945年 6 月 23 日,頁 3。
  41. 文海犁:〈《傳奇》印象〉,《力報》,1944 年 8 月 24 日,頁 3。
  42. 木然:〈張愛玲諷刺蘇青〉,《香雪海畫報》,第 1 期,1946年 6 月 26 日,頁 11。
  43. 木樑兒:〈張愛玲從此孤枕獨眠〉,《風光》,第 2 期,1946年 3 月 18 日,頁 9。
  44. 半老書生:〈貴族血〉,《海報》,1944 年 9 月 20 日,頁 2。
  45. 古蒼梧(2002).今生此時今世此地 —— 張愛玲、蘇青、胡蘭成的上海.香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46. 布赫迪厄,華康德,李猛(譯),李康(譯)(2008).布赫迪厄社會學面面觀.臺北:麥田出版社.
  47. 布赫迪厄,劉暉(譯)(2001).藝術的法則 —— 文學場的生成和結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48. 未老:〈胡蘭成難償相思願 —— 蔣果儒勒馬、張愛玲失戀〉,《海花》,第 3 期,1946 年 4 月 12 日,頁 6。
  49. 白色記者:〈看見張愛玲〉,《海濤》,第 20 期,1946 年 7月 18 日,頁 5。
  50. 吳江楓:〈「傳奇」集評茶會記〉,《雜誌》,第 13 卷第 6 期,1944 年 9 月,頁 155-160。
  51. 李七:〈蘇青還看張愛玲〉,《力報》,1945年5月12日,頁3。
  52. 李四:〈紅記者!紅作家!潘柳黛遭人檢舉〉,《銀都》,1946 年復第 1 期,頁 1。
  53. 李楠(2006).晚清民國時期上海小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54. 李楠:〈晚清、民國時期上海小報和小報中的名人〉,《中國讀書報》,2004 年 1 月 16 日。
  55. 李曉紅(2008).女性的聲音:民國時期上海知識女性與大眾傳媒.上海:學林出版社.
  56. 狄斯:〈丁玲小傳〉,《女聲》,第 2 卷第 17 期,1934 年 9 月,頁 6-8。
  57. 良廷:〈張愛玲「安定登」〉,《是非》,第 4 期,1946 年 4月 18 日,頁 9。
  58. 呵呵:〈胡蘭成生死未卜張愛玲行踪之謎〉,《海晶》,第 4期,1946 年 3 月 14 日,頁 5。
  59. 周太太:〈張愛玲開壽衣店〉,《黑白》,第 2 期,1936 年 3月 24 日,頁 4。
  60. 定一:〈張愛玲結婚禮服設計〉,《海星》,第 12 期,1946年 5 月 7 日,頁 9。
  61. 林幸謙(編)(2007).張愛玲:文學 ‧ 電影 ‧ 舞台.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62. 阿拉:〈張愛玲鬧雙包案〉,《星光》,第4期,1946年4月9日,頁 8。
  63. 哈貝馬斯, Jürgen,曹衛東(譯)(1999).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上海:學林出版社.
  64. 查爾斯 ‧ 泰勒,李尚遠(譯)(2008).現代性中的社會想像.臺北:商周出版社.
  65. 柳絮:〈張愛玲唱申曲〉,《風光》,第14期,1946年6月10日,頁 11。
  66. 洛川:〈崔承喜二次來滬記〉,《雜誌》,第 15 卷第 2 期,1945 年 5 月 10 日,頁 84-88。
  67. 秋翁:〈最後的義務宣傳〉,《海報》,1944年9月12日,頁3。
  68. 紅藻:〈也談蘇青〉,《東方日報》,1944 年 12 月 11 日,頁 2。
  69. 胡蘭成:〈談談蘇青〉,《小天地》,第 1 期,1944 年 9 月,頁 16-19。
  70. 胡蘭成:〈評張愛玲〉,《雜誌》,第 13 卷第 2、第 3 期,1944 年 5 月、6 月,頁 76-81、頁 79-82。
  71. 苗埒:〈記白薇:作家印象記〉,《時代婦女》,創刊號,1941 年 12 月,頁 10-13。
  72. 風聞:〈張愛玲‧欣賞名勝、解決小便〉,《香海畫報》第3期,1946 年 4 月 1 日,頁 2。
  73. 真西哲:〈論胡蘭成與張愛玲〉,《海報》,1944 年 9 月 6 日,頁 2。
  74. 馬川:〈張愛玲徵婚〉,《上海灘》,第 1 期,1946 年 4 月 1日,頁 2。
  75. 商朱:〈看女作家〉,《光化日報》,1945 年 7 月 10 日,頁 2。
  76. 張惠苑(編)(2014).張愛玲年譜.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77. 張愛玲:〈「卷首玉照」及其他〉,《天地》,第 17 期,1945 年 2 月,頁 15-17。
  78. 張愛玲:〈女作家書簡〉第一則,《春秋》,第 2 卷第 2 期,1944 年 12 月 28 日,頁 74-79。
  79. 張愛玲:〈必也正名乎〉,《雜誌》,第12卷4期,1944年1月,頁 70-72。
  80. 張愛玲(1998).流言.香港:皇冠出版社.
  81. 張愛玲:〈我看蘇青〉,《天地》,第 19 期,1945 年 4 月,頁 5-13。
  82. 張愛玲(2000).張看.香港:皇冠出版社.
  83. 張愛玲,宋淇,宋鄺文美(2010).張愛玲私語錄.香港:皇冠出版社.
  84. 梅子:〈蘇青和張愛玲〉,《戲報》,1947 年 12 月 21 日,頁 3。
  85. 陳建華(2007)。豈止「消閑」:周瘦鵑與 1920 年代上海文學公共空間。都市文化中的現代中國,上海:
  86. 章緒:〈附逆未遂之女作家 —— 張愛玲琵琶別抱〉,《大觀園周報》,第 10 期,1946 年 2 月 22 日,頁 7。
  87. 無心:〈張愛玲衣譜〉,《海濤》,第 10 期,1946 年 4 月 27日,頁 5。
  88. 琳丁丁:〈張愛玲浪漫有法國風味〉,《海晶》,第 22 期,1946 年 7 月 28 日,頁 9。
  89. 愛讀:〈張愛玲做吉普女郎〉,《海派》,1946 年 3 月 28 日,頁 5。
  90. 楊佳嫻(2013).懸崖上的花園:太平洋戰爭時期上海文學場域(1942-1945).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91. 路人:〈張愛玲買橘子〉,《海濤》,1946 年 3 月 17 日,頁 2。
  92. 漢公:〈張愛玲相戀貴公子〉,《海晶》,第 9 期,1946 年 4月 18 日,頁 8。
  93. 赫金:〈張愛玲的綉花鞋〉,《國際新聞畫報》,第 50 期,1946 年 8 月 4 日,頁 10。
  94. 鳳三:〈張愛玲刻意求工〉,《星光》,創刊號,1946 年 3月 20 日,頁 7。
  95. 蝃蝀:〈跟在張愛玲後面〉,《香雪海》,第 1 期,1946 年 7月 31 日,頁 5。
  96. 劉心皇(1980).抗戰時期淪陷區文學史.臺北:成文出版社.
  97. 劉紀蕙(2004).心的變異 —— 現代性的精神形式.臺北:麥田出版社.
  98. 廣成:〈張愛玲怪模怪樣穿怪裝〉,《香海畫報》,1946 年 3月 18 日,頁 5。
  99. 諸葛:〈張愛玲嗜吃臭豆腐〉,《上海灘》,第 20 期,1946年 10 月 23 日,頁 12。
  100. 醉雲:〈女作家〉,《力報》,1943 年 11 月 16 日,頁 3。
  101. 蕭進(編)(2009).舊聞新知張愛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02. 鍾士:〈我看蘇青〉,《繁華報》,1945 年 5 月 30 日,頁 2。
  103. 穩尚:〈從張愛玲說到禁止娶小老婆〉,《永生》,第 7 期,1945 年 12 月 10 日,頁 13。
  104. 羅久蓉(2013).她的審判:近代中國國族與性別意義下的忠奸之辨.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05. 譚正壁:〈論蘇青及張愛玲〉,《風雨談》,第 16 期,1944年 11 月,頁 63-67。
  106. 鐵郎:〈張愛玲千里尋情人〉,《海濤》,第 9 期,1946 年 4月 20 日,頁 9。
被引用次数
  1. 梁慕靈(2021)。論1952-2016年香港和臺灣文學場域中報刊對張愛玲及其作品的想像和形塑之異同和意義。書目季刊,55(3),7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