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走出語言自造的神話-從張棗的「元詩」說到當代新詩的「語言神話」

并列篇名

Walking out of the Myth of Language: On Zhang Zao's Metapoetry and the "Myth of Language"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ry

作者

李章斌(Li, Zhang-bin)

关键词

張棗 ; 元詩 ; 自我中心主義 ; 語言本體論 ; 內卷 ; Zhang Zao ; Metapoetry ; egocentrism ; ontology ; "involution"

期刊名称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0期(2021 / 09 / 01)

页次

103 - 14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張棗的「元詩」寫作和論說是當代新詩「語言轉向」的標誌之一,也是一個引起爭論的議題。我們認為,在元詩寫作的內在脈絡中蘊含了「語言的自我中心主義」。從張棗海外寫作的困境中可以發現,語言並不僅僅是一個關於它「自身」的秘密,它涉及到寫作主體自身的經驗和定位、自我與他人的「關係」、語言和「生活」的聯繫等,一旦陷入寫作的「內卷」運動,語言的運作就有空洞乃至枯竭的危險。張棗是當代中國詩歌「語言神話」(或「語言本體論」)的締造者之一,同時也是它的困境的證實者。從他世紀之交的艱難轉型中可以看到,讓語言處於一種與「生活」的張力對話關係中是必要的。因此,對於當代新詩而言,新的挑戰是如何走出這個語言「自」造的神話和寫作的「自我中心」。

英文摘要

Zhang Zao'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etapoetry marks the linguistic turning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ry. However, it is in itself a controversial issue. There is a linguistic egocentrism in the practice of his metapoetry. We can find in the dilemma of Zhang zao's oversea writing that language is not a mere secret about itself, but one that involving the subject's experience and identity, the interplay between ego and others. The manipulation of language might become empty and dried up when one's writing fell into "involution". Zhang Zao is the founder of the myth of language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ry. He, however, demonstrates the defect of this myth. His writing experienced a transition around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which indicate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put the language in the tension between writing and life. Therefore, a new challenge faced by 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ry is how to walk out of the myth of language and the egocentrism of writing.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Frost, Robert(1979).The Poetry of Robert Frost.New York:Henry Holt and Company.
  2. Preminger, Alex,Warnke, Frank J.,Hardison, O. B.(1974).Princeton Encyclopedia of Poetry and Poetics.London:Palgrave.
  3. T.S. 艾略特,王恩衷(編譯)(1989).艾略特詩學文集.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4. W. 史蒂文斯,西蒙(譯),水琴(譯)(1989).史蒂文斯詩集.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5. 多多(2005).多多詩選.廣州:花城出版社.
  6. 朱朱(2017).朱朱專輯:野長城.海南:海南出版社.
  7. 米蘭 ‧ 昆德拉,許鈞(譯)(2011).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8. 艾德蒙 ‧ 威爾遜,黃念欣(譯)(2006).阿克瑟爾的城堡:1870 年至1930年的想像文學研究.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9. 余暘(2011)。重釋偉大傳統的可能與危險。新詩評論,2011(1),63-103。
  10. 吳曉東(2015).臨水的納蕤思:中國現代派詩歌的藝術母題.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1. 李章斌(2021)。「新浪漫主義」的短暫重現——簡談駱一禾、海子的浪漫主義詩學與文學史觀。中國現代文學論叢,2021(1),1-5。
  12. 姜濤(2020).從催眠的世界中不斷醒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3. 約瑟夫 ‧ 布羅茨基,劉文飛(譯)(2015).悲傷與理智.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14. 奚密(2000).從邊緣出發:現代漢詩的另類傳統.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15. 海子(2009).海子詩全集.北京:作家出版社.
  16. 海德格爾(1997).在通向語言的途中.北京:商務印書館.
  17. 海德格爾,孫周興(譯)(2000).荷爾德林詩的闡釋.北京:商務印書館.
  18. 張棗(2017).張棗的詩.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 張棗(2018).張棗隨筆選.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20. 張棗(2001)。朝向語言風景的危險旅行——中國當代詩歌的元詩結構和寫作姿態。上海文學,2001(1),74-80。
  21. 張棗(1992)。詩人與母語。今天,1992(1),236-239。
  22. 張棗(譯)(1991)。保爾 ‧ 澤蘭詩八首。今天,1991(2),48-50。
  23. 張棗(譯),顏煉軍(編)(2015).張棗譯詩.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4. 張棗,亞思明(譯)(2020).現代性的追尋:論 1919 年以來的中國新詩.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
  25. 詹姆斯 ‧K‧ 林恩,李春(譯)(2010).策蘭與海德格爾 : 一場懸而未決的對話(1951-1970).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6. 臧棣(1996)。後朦朧詩:作為一種寫作的詩歌。文藝爭鳴,1996(1),50-59。
  27. 德瑞克 ‧ 沃爾科特,傅浩(譯)(2004).德瑞克 ‧ 沃爾科特詩選.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28. 駱一禾,張玞(編)(1997).駱一禾詩全編.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29. 顏煉軍(2018)。詩人的「德國鎖」——論張棗其人其詩。北方論叢,2018(3),23-28。
  30. 顏煉軍(編)(2020).化歐化古的當代漢語詩藝:張棗研究集.北京:華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