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俞廷椿《周禮復古編》的編纂邏輯重探

并列篇名

Yu Ting-chun's Zhouli Fugubian: Rediscover The logic of Its Compilation

作者

黃慧芬(Huang, Hui-fen)

关键词

俞廷椿 ; 《周禮復古編》 ; 〈冬官〉未亡 ; 宋人改經 ; 宋代《周禮》學 ; Yú tíng-chūn ; "Zhōu Lǐ Fùgǔ Biān" ; no missing of the chapter Dong-Guan ; changing meaning of ancient books from Sung scholars ; The research of Zhou-Li in Sung dynasty

期刊名称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3期(2023 / 03 / 01)

页次

237 - 28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英文

中文摘要

宋儒疑古惑經,是中國經學史上一特有之文化現象。而文化現象的形成,往往立基於古人諸多複雜思維的集結與統整。因此,解讀任何文化現象,除了就可觀察的表象略加詮釋外,更重要的是,還應對於當中潛藏之意義系統,有所把握。本文的寫作,與以往研究者的關注點,稍有不同,主要側重釐析俞廷椿《周禮復古編》一書的編纂邏輯,就俞書的撰作旨趣、論證原則及改編《周禮》義理架構之步驟,出示重點評論,藉此勾勒俞氏由「疑古」走向「變古」的治學軌跡,從而闡明俞書在宋代《周禮》學發展史上不可抹滅的時代意義。

英文摘要

The suspicious thinking of scholars in Sung Dynasty is one of the special culture through the whole history of Chinese classics. That culture behind has many complex and logical powder of thinking. Thus, the real explanation of the culture, we observe not only the outwardly meaning of words, but the meaning system in hiding. The aim of this paper emphasize the sight of historical point, it analyze the logical way of edition about the Book "Zhōu Lǐ Fùgǔ Biān" by Yú tíng-chūn, and take important issue to criticize the writing principles of Yu. The paper show out Yu's steps to rebuild the stand of the Book Zhou-Li, and also prove the thinking track of Yu from the suspicious way to the changing way for ancient history. We try to give him back the true position for the research in Zhou-Li of his tim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2002).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 (2002).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 (2002).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6.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7. (2002).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8.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9. (1980).皇清經解.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0. 《 古籍影像檢索資料庫 》:http://rbook2.ncl.edu.tw/Search/Index/1,瀏覽日期:2021 年 8月12 日。http://rbook2.ncl.edu.tw/Search/Index/1
  11.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2.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3. 小島毅,連清吉(譯)(2000)。元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14. 王安石(1981).臨川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15. 王安石(2016).周禮新義.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16. 永瑢(奉敕纂)(1968).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7. 朱彝尊,林慶彰(編)(2010).經義考新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8. 吳土法(2006)。禮學與中國傳統文化:慶祝沈文倬先生九十華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
  19. 吳萬居(1999).宋代三禮學研究.臺北:國立編譯館.
  20. 林慶彰(2012).中國經學研究新視野.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21. 侯家駒(1986).周禮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2. 夏微(2018).宋代周禮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3. 孫詒讓,王文錦(點校)(2008).周禮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24. 徐松纂(輯)(1976).宋會要輯稿.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5. 梁藝馨(2017)。俞廷椿《周禮復古編》若干問題再商榷。文化學刊,2017(6),32-40。
  26. 黃宗羲,全祖望(補修)(1981).宋元學案.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27. 楊世文(2005)。成都,四川大學歷史系。
  28. 葉國良(1970).宋人疑經改經考.臺北: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29. 葉國良(2017).禮學研究的諸面向續集.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30. 鄭玄注,賈公彥(疏),彭林(整理)(2010).周禮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1. 黎靖德(編)(1983).朱子語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2. 錢穆(1996).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