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妳媽媽的故事有什麼好寫的?”-生產“禮讚女性”教學知識的行動敘說

并列篇名

"What's So Great About Writing Your Mother's Life Stories?": An Action Research on Knowledge Production about Women

DOI

10.6776/JEPR.200703.0201

作者

蕭昭君(Jau-Jiun Hsiao)

关键词

女性主義教育學 ; 性別平等教育 ; 行動叙說 ; feminist pedagogy ;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 action research

期刊名称

教育實踐與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20卷1期(2007 / 03 / 01)

页次

201 - 22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這一篇報告運用觀察札記、訪談學生、分析學生作業等資料收集,以故事敘說方式,呈現自己在帶領學生投入有關女性知識生產的教學過程中遇到的質疑與困頓。為企圖扭轉獨尊男流知識的不當,以豐富學生多元理解人類知識的機會,在「教育專題研究」課程中,我鼓勵學生挑選「身邊」自己所「尊敬」的女性,深入探究她們的生命故事,書寫成為研究報告。學生實地參與有關在地的女性知識的生產,共同看見、聽見身邊平凡女性不同的生命經驗,揭開個別故事背後清楚的共同文化結構,如何成為壓迫女性集體的存在,以及記錄見證不同的女人如何發展努力面對生命的能量。另外,為了讓學生了解教育知識的多種呈現形式,我也安排機會讓學生學習以拼布藝術形式來表現研究成果。包含二十位台灣女性的大拼布,集體說明她們的生命故事,她們散見在台灣不同角落、社會位置、族群、年紀、階級,代表成千上萬類似生命遭遇的女性。她們的故事,提供一個深入了解父權文化的窗口,讓我們有機會正眼凝視父權文化對於女性與男性的壓迫,以及正眼看見女性在面臨各種困頓中所展現豐富的主體生命力。從反身這個課程與教學,我提出有關在地女性主義教育學的新觀想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lluminate the interweaving process of gender, power and knowledge in my educational research course. Inspired by Judy Logan's teaching stories, I invite senior students in my course to conduct in-depth studies in honor of women from their daily worlds. By ways of prolonged engagements and interviews with their respondents, students learn to acquire deeper understandings of these women's lives, thus, open their eyes to see through the structural oppression of women 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and to think through how they can transform such new understandings for social justice. In addition to writing up their research papers, students learn to make their own quilt as another way of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for their research. I also present an honest account of the obstacle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students to produce knowledge about women and of the actions taken to solve these obstacle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蕭昭君(2003)。國小師資培育教導的是誰的知識?-語文教育入門教科書性別內容的初步檢視。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16,1-39。
    連結:
  2. Logan, J.(1997).Teaching Stories.New York:Kodansha International.
  3. Wood, J. T.(1991).Politics, gender, and communication: a review of contemporary texts.Communication Education,40,116-123.
  4. 王儷靜(2002)。教學原理教科書裡的性別訊息:What is not said and what is said。「檢視大專教科書性別意識」研討會,高雄:
  5. 李元貞(1993)。體檢小學教科書-主題體檢:兩性觀。台北:台灣教授協會。
  6. 婦女新知(1988)。兩性平等教育手冊。台北:婦女新知基金會。
  7. 婦女新知(2001)。多「原」文化教育,教什麼?怎麼教?。婦女新知通訊,226,12-15。
  8. 莊明貞(2003)。性別與課程理念、實踐。台北:高教。
  9. 陳玉玲(1998)。尋找歷史中缺席的女人。嘉義:南華管理學院。
  10. 游美惠(2002)。親職教育論述中的性別權力與知識建構:從性別觀點檢視親職教育一書。「檢視大專教科書性別意識」研討會,高雄:
  11. 黃政傑(1988)。教育理想的追求。台北:心理。
  12. 黃政傑(1994)。兩性教育課程設計。「兩性教育與教科書」研討會,嘉義:
  13. 楊巧玲(2002)。插花的女人-台灣的教育社會學用書。「檢視大專教科書性別意識」研討會,高雄:
  14. 楊幸真(2001)。象牙塔內的性別教育:教學超越與轉換?。「性別、醫療與社會」學術研討會,高雄:
  15. 劉美慧、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2005)。教師的教育信念與專業標準。台北:心理。
  16.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17. 歐用生(1985)。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意識型態之分析。新竹師專學報,12,91-125。
  18. 蕭昭君(2005).Paper presented in Women`s Worlds 2005. 9th International Interdisciplinary Congress on Women, Embracing the earth: east-west/north-south.Seoul, South Korea:
  19. 魏慧娟(1994)。國中國文教科書兩性形象與角色分析。「兩性教育與教科書」研討會,嘉義:
  20. 蘇芊玲、劉淑雯(1997)。檢視國小一年級國語科新教材兩性觀。「體檢國小新教材的兩性觀」研討會,台北:
被引用次数
  1. 葉安華,陳秉華,李佩怡(2017)。自我敘說研究取向在臺灣的發展趨勢及研究面向:1994-2014年文獻回顧分析。臺灣諮商心理學報,5(1),65-91。
  2. (2009)。原住民社區本位學校的理想與實踐—臺灣原住民完全中學之分析。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9(1),9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