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滿洲內在化與島都書寫:林煇焜《命運難違》的滿洲匿影及其潛話語

并列篇名

The Internalization of Manchuria and Urban Writing: The Hidden Shadow of Manchuria and its Latent Discourse in Lin Huikun's "Inviolable Destiny"

DOI

10.6463/TLS.201206.0133

作者

柳書琴(Shu-Chin Liu)

关键词

滿洲事變 ; 滿洲事變記念日 ; 台北 ; 都市小說 ; 林煇焜 ; 《命運難違》 ; 《臺灣日日新報》 ; 《臺灣新民報》 ; Manchurian Incident ; memorial events ; Taipei ; urban fiction ; Lin Huikun ; "Inviolable Destiny" ; "Taiwan Daily Newspaper" ; "Taiwan New People Newspaper"

期刊名称

台灣文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2期(2012 / 06 / 01)

页次

133+135 - 19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筆者認為,台北是在一邊朝島內最大都市更新的進程中,一邊飛躍性地成為日本帝國境內的東亞節點都市;而讓滿洲事變進入民眾生活領域,亦即把滿洲內在化,便是這進程中的重要環節。本文從《臺灣日日新報》上的滿洲事變、滿洲事變周年記念日活動報導入手,觀察與台灣關係微薄的滿洲事變如何成為台灣人日常生活訊息乃至身體經驗的一部分。接著,探討林煇焜怎樣將滿洲事變背景化,以輕描淡寫的方式將它匿置於《命運難違》此一台灣首部長篇都市小說之最底層。最後,比對這部報紙連載小說與《臺灣新民報》社論的共同點,指出作者透由時事描寫和報紙社論議題進行暗合的意圖。在事變報導/都市書寫/殖民政策批判的關聯性中,總結這種敘事模式隱含的潛話語。

英文摘要

In the 1930s, Taipei was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the largest urban renewal project in Taiwan, and rapidly becoming an important location in the Japanese empire. Meanwhile, making the Manchurian Incident part of people's lives, an thus internalizing Manchuria, w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is process. This study begins with various reports on the Manchurian Incident and the memorial events on its anniversary in the ”Taiwan Daily Newspaper”, observing how the incident, which was only slightly related to Taiwan, became part of local people's lives. It also explores how Lin Huikun turned the Manchurian Incident into part of the background of ”Inviolable Destiny”, Taiwan's first long work of urban fiction. Finally, by comparing the common points in this serialized story that appeared in a newspaper and the editorials in the ”Taiwan New People Newspaper”,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writer's attempt to implicitly consider the issues discussed in the editorials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current events in this novel. This study then examines the implicit latent discourse in this mode of narrative through the relations among reports of the Manchurian Incident, urban writing, and critiques of colonial polic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けふ、滿洲事變三周年、官民約二萬が集って、尊き犧牲者の慰靈祭、總督以下が玉串を奉奠〉,《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9月19日,夕刊第2版
  2. 〈風雲は西より南へ!眠れる臺灣よ、目を覺ませ、經濟機構を組成せよ、空陸海國防を完備せよ、內臺人結束一元となれ〉,《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9月18日,日刊第5版。
  3. 〈高松宮殿下新京で、康德皇帝と御對面、あす滿洲事變三周年記念日、聯合艦隊大連に入港〉,《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9月18日,夕刊第2版
  4. 〈滿洲事變の畫報〉,《臺灣日日新報》,1931年12月5日,日刊第4版,漢文版。
  5. 〈滿洲事變一周年,計畫警備演習講演,參加人員五百餘名〉,《臺灣日日新報》,1932年9月7日,日刊第8版,漢文版。
  6. 〈滿洲事變記念日,台南模擬戰及諸行事〉,《臺灣日日新報》,1935年9月14日,日刊第8版,漢文版
  7. 〈滿洲事變記念日,亙台灣全土,欲實施燈火管制〉,《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8月23日,夕刊第4版,漢文版
  8. 〈糖業が善處すべき、金輸出禁止の對策、過剩糖處分と糖業の基調整理〉,《臺灣日日新報》,1932年1月9日,日刊第9版
  9. 〈講演及映畫之夕〉,1932年9月29日,夕刊第4版,漢文版。
  10. 《臺灣日日新報》,1935年9月19日,日刊第9版,漢文版
  11. 〈全國民が一齊に、一分間の默禱を捧ぐ、支那事變記念日を實施〉,《臺灣日日新報》,1932年6月6日,夕刊第2版。
  12. 〈滿洲事變にも出征した勇士、安倍上等兵、名譽の戰死〉,《臺灣日日新報》,1937年10月30日,夕刊第2版。
  13. 〈滿洲事變の、記念放送、JOAKから〉,《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9月14日,夕刊第2版。
  14. 〈想ひぞ起す一年前滿洲事變突發の日、午前十一時五十分より滿洲より特別中繼〉,1932年9月18日,日刊第3、4版。
  15. 〈滿洲事變の世界史的意義、森部務長總官代理談〉,《臺灣日日新報》,1942年9月18日,日刊第1版
  16. 〈滿洲事變五周年を迎へて、輝く南方生命線、台北市並に地區防衞團、けふ嚴かに結團〉,《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9月19日,夕刊第2版,漢文版。
  17. 《臺灣日日新報》,1942年9月15日,日刊第1版
  18. 台灣軍司令部〈滿洲事變の原因〉,《臺灣日日新報》,1931年10月4 日,日刊第2版。
  19. 〈在滿兵の慰問、滿洲事變記念日に,高雄鄉軍の企て〉,《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9月7日,日刊第3版。
  20. 〈我駐日大使館舉開 滿洲事變紀念及承認祝賀會〉,《濱江日報》,1941年9月8日,第1版
  21. 〈滿洲事變五周年を迎へて、輝く南方生命線、台北市並に地區防衛團、けふ嚴かに結團〉,《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9月19日,夕刊第2版
  22. 〈滿洲國承認,十一周年〉,《臺灣日日新報》,1943年9月15日,第2版。
  23. 〈滿洲事變及び其後に來れるものは、天意天命に基く、天業恢興の大精神もて、島民よ!「南門の守」を完うせよ〉,《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9月18日,日刊第5版。
  24. 〈滿洲事變記念日,訓練航防空諸施設,全島實施各種行事〉,《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8月25日,日刊第12版,漢文版
  25. 〈滿洲事變より、支那事變へ〉,《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9月18、19、20日,日刊第4版。
  26. 〈滿洲事變不觸條約,政府闡明主旨于中外〉,《臺灣日日新報》,1931年10月20日,夕刊第4 版,漢文版
  27. 〈滿洲國も緬甸承認〉,《臺灣日日新報》,1943年8月3日,夕刊第1版。
  28. 〈けふ、一周年記念日、蒼空に飛機の唸り、地に慘たる銃聲!滿洲事變を彷佛さす演習、後に一萬の大衆行進〉,1932年9月18日,日刊第3、4版。
  29. 〈台北市記念滿洲事變,實施全市防護演習,參加者鄉軍靑訓少靑團〉,《臺灣日日新報》,1935年9月20日,夕刊第4版,漢文版
  30. 〈滿洲事變にも、大活躍、早坂光一伍長〉,《臺灣日日新報》,1937年10月30日,夕刊第2版。
  31. 〈滿洲事變紀念行事,大擧慰靈祭〉,1932年9月17日,日刊第8版,漢文版。
  32. 「滿洲事變の眞の意義」特輯,連載於《臺灣日日新報》,1941年9月18-21日
  33. 〈五分間,燈火管制〉,《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9月20日,夕刊第4版,漢文版
  34. 〈野球の中繼(台北)(午後二時二十分)、台日主催法政對CB團決勝戰、台北圓山球場より〉,《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1月11日,日刊第5版
  35. 《臺灣日日新報》1932年3月31日,第3版;1932年10月21日,第3版
  36. 〈滿洲事變一周年、記念の夕べ、午後七時三十分より、台北新公園より中繼〉,1932年9月18日,日刊第3、4版。
  37. 〈戰勝を祈願、滿洲事變記念日に〉,《臺灣日日新報》,1937年9月20日,日刊第5版
  38. 台灣軍司令部〈滿洲事變の原因〉,《臺灣日日新報》,1931年10月5日,日刊、夕刊之第4版,漢文版。
  39. 吳三連〈衷心より感謝〉,《爭へぬ運命》(台北:台灣新民報社,1933年4月),頁508
  40. 〈最も期待さる上海事件の映畫、滿洲事變其它の映畫と共に、今夕二ケ所で公開〉,《臺灣日日新報》,1932年2月17日,夕刊第2版
  41. 〈滿洲事變三周年,台北記念行事,實施記念式慰靈祭演習等,愛國號飛行上空訪問〉,《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8月16日,夕刊第4版,漢文版。
  42. 〈滿洲事變紀念祭,都中各團準備盛舉〉,《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8月17日,夕刊第4版,漢文版
  43. 〈滿洲事變記念日,全臺灣五分間黑暗,夜間九時半非常管制〉,《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9月6日,夕刊第4版,漢文版
  44. 〈繃帶三百本を、皇后陛下御下賜、滿洲事變傷病者に〉,《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10月11日,日刊第2版
  45. 林煇焜〈筆後記〉,《爭へぬ運命》(台北:台灣新民報社,1933年4月),頁506-508
  46. 林煇焜《爭へぬ運命》(台北:台灣新民報社,1933年4月),頁396
  47. 〈追憶意義深遠之滿洲事變 鄉軍勇士演習攻防戰〉,《濱江日報》,1941年9月20日,第2版
  48. 〈臺日漫画〉,《臺灣日日新報》,1931年10月5日,日刊第4版
  49. 「滿洲事變十周年の思ひ出」特輯,連載於《臺灣日日新報》,1941年9月14-20日
  50. 中島利郎捐贈的《1933年臺灣新民報(1933.5.2-11.30)》(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出版,2001年),數位光碟。
  51. 〈支那、九月十八日を、國難記念日に指定、全國的排日運動の懸念濃厚〉,《臺灣日日新報》,1932年9月10日,日刊第7版。
  52. 〈滿洲事變十一周年記念日、盟邦の伸展を慶祝、擧島‧必勝の決意更に新た〉,《臺灣日日新報》,1942年9月19日,夕刊第2版。
  53. 〈滿洲事變四周年,台北市記念行事,經團體長會議決定〉,《臺灣日日新報》,1935年9月20日,夕刊第4版,漢文版
  54. 〈滿洲事變記念,慰靈祭及諸行事〉,《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9月20日,夕刊第4版,漢文版
  55. 楊肇嘉捐贈、李承機主編《日刊臺灣新民報創始初期(1932.4.15-5.31)》(台南: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2008年7月),數位光碟。
  56. (2009)。六然居存‧臺灣新民報‧社說輯錄(1932-1935)。台南: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57. 〈日華事變記念,映畫夕〉,《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9月18日,日刊第8版,漢文版。
  58. 〈法政對CB團比試、九對二法政優勝〉,《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1月13日,夕刊第4版
  59. 〈滿洲事變,臺灣無影響,總督在神戶談〉,《臺灣日日新報》,1931年11月15日,夕刊第4版,漢文版
  60. 〈滿洲事變四周年記念日に、陸軍が小册子配付、事變の再認識に愬へる〉,《臺灣日日新報》,1935年9月1日,日刊第2版
  61. 〈滿洲記念日,屏東飛機,訪問各都市〉,《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9月19日,夕刊第4版,漢文版
  62. 《臺灣新民報》,1933年9月18日,第7版;以及9月19日,第5版。
  63. 台灣軍司令部〈滿洲事變の原因〉,《臺灣日日新報》,1931年10月4 日,日刊、夕刊之第4版,漢文版。
  64. 〈滿洲建國十一星霜,十五日獨立の承認記念日〉,《臺灣日日新報》,1943年9月13日,日刊第1版。
  65. 〈滿洲戰雲岌岌果然開戰,北大營華兵襲我守備隊,我軍應戰占北大營一部〉,《臺灣日日新報》,1931年9月20 日,夕刊第4版,漢文版。
  66. 楊肇嘉捐贈、李承機主編《六然居存日刊臺灣新民報社說輯錄1932-35》(台南: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2009年12月),數位光碟。
  67. 東北淪陷十四年史總編室編、日本殖民地文化研究會編(2010)。偽滿洲國真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68. 林煇焜、邱振瑞譯(1998)。命運難違。台北:前衛。
  69. 林煇焜、邱振瑞譯(1998)。命運難違。台北:前衛。
  70. 林煇焜、陳霓譯(1995)。不可抗拒的命運。板橋: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被引用次数
  1. 柳書琴(2012)。《臺灣新民報》向右轉:賴慶與新民報日刊初期摩登化的文藝欄。臺灣文學研究集刊,12,1-40。
  2. 柳書琴(2016)。〈送報伕〉在中國:《山靈:朝鮮台灣短篇集》與楊逵小說的接受。臺灣文學學報,29,1-38。
  3. 王淑美(2016)。媒體科技與現代性 —回溯三〇年代臺灣的廣播經驗與都會生活。新聞學研究,12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