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陳銘磻的生命原鄉追尋

并列篇名

Chen Ming-Pan's Pursuit of Life Homeland

作者

劉智濬(Chih-Chun Liu)

关键词

陳銘磻 ; 生命原鄉 ; 閱讀策略 ; Chen Ming-Pan ; Life Homeland ; Reading Strategy

期刊名称

台灣文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4期(2013 / 06 / 01)

页次

199+201 - 23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嘗試探尋陳銘磻歷時性文本之間的深層連結,梳理貫穿其中的核心書寫動機。1970年代中期以來,陳銘磻的創作歷程呈現三個創作主軸平行重疊、交錯互涉的狀態:以父親為核心的故鄉書寫、以社會底層邊緣為關注對象的報導文學書寫、以原住民部落那羅與異國日本為場域的旅行書寫。透過這三個面向的創作,陳銘磻追尋在倫理、社會、族裔等不同層面的歸屬與安頓,並歸結於以父愛為核心之生命原鄉的探問。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tries to dig into subterranean connections between Chen's diachronic texts, collating core writing motivations threading them. Chen's writing history since mid 1970s is made up of three writing pillars that parallel, interlock, and inter-textualize each other: homeland writing focusing on Shifang Village and his father, reportage literary writing on the underprivileged and marginalized subjects, and travel writing featuring aboriginal tribe Nalou village and foreign country Japan. By writing the three facets, Chen explores the topics of belonging and settling from the aspects of society, ethnicity, and ethics, and ends up in the quest for life homeland represented by father's lov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張堂錡(2012)。「高信疆世代」報導文學寫作「班底」創作轉型現象─以陳銘磻為主要考察對象。中國現代文學,21,43-62。
    連結:
  2. 陳銘磻,〈花心那羅〉,《自由時報》,2004.09.05,自由副刊47版。
  3. 古蒙仁(1978)。黑色的部落。台北:時報。
  4. 洪田浚(1994)。臺灣原住民籲天錄。台北:臺原。
  5. 陳銘磻(2003)。櫻花夢。台北:春天。
  6. 陳銘磻(2005)。花心那羅。台北:宇河文化。
  7. 陳銘磻(2002)。陳銘磻報導文學集。台北:華成圖書。
  8. 陳銘磻(1995)。以父為名。台北:號角。
  9. 陳銘磻(2009)。開往北海道的幸福列車。台北:華成圖書。
  10. 陳銘磻(2002)。尖石櫻花落。台北:紅樹林。
  11. 陳銘磻(2006)。雪琉璃。台北:聯合文學。
  12. 陳銘磻(2007)。雪落無聲。台北:布克文化。
  13. 陳銘磻(2007)。忽逢桃花林。台北:布克文化。
  14. 陳銘磻(1975)。車過台北橋。高雄:勝夫書局。
  15. 陳銘磻(2004)。父親。台北:宇河。
  16. 陳銘磻(1979)。石坊里的故事。台北:出版家。
  17. 陳銘磻編(1980)。現實的探索。台北:東大。
  18. 劉紋綜(2001)。人生的七巧板─談陳銘磻文學作品中的「故鄉」與作品樣貌的「多變性」。竹塹文獻雜誌,18,77-93。
被引用次数
  1. 黃雅莉(2021)。空閒敘事下生命座標的尋找──論陳銘磻故鄉系列成長書寫的現實意義。北市大語文學報,二十四,67-104。
  2. 劉柳書琴(2020)。印刷媒介中的尖石鄉泰雅族李崠山事件記憶。臺灣文學學報,37,12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