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日治時期《台灣日日新報》中日人台灣行旅圖文研究-以小林松僲〈花不見日記〉為例

并列篇名

Diaries and Pictures of Taiwan Travel from the Japanese Perspective Published in Taiwan Daily News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 Case Study of Kobayashi Shousen's "Diary of Invisible Flowers"

作者

蕭怡姍(Hsiao, Yi-Shan)

关键词

小林松僲 ; 台灣日日新報 ; 花不見日記 ; 漢文台灣日日新報 ; 竹仔湖紀行畫 ; Kobayashi Shousen ; Taiwan Daily News ; Diary of Invisible Flowers ; Taiwan Daily News Chinese Edition ; Travel Painting of Jhuzihu

期刊名称

台灣文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9期(2015 / 12 / 01)

页次

217+219 - 28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日治時期有許多日本官員、教師、畫家和文人作家,他們透過官方派遣或是寫生旅行等身分與目的,於報刊上發表的圖文結合城市、自然風光的行旅書寫。在風土民俗、熱帶氣候與溫帶家鄉日本完全不同的海島台灣,由日籍文人與畫家敘述的文字與描繪的圖像,勾勒出的殖民地台灣風景,因為目的與觀看視角的不同,讓他們的圖像與文字所隱含的內容與意味往往多於表象所見。本文以小林松僲1907年3月6日到3月19日發表於《台灣日日新報》的21篇〈花不見日記〉為研究主軸,每篇日記皆記載了小林松僲於竹仔湖登山寫生的心情與見聞。小林松僲〈花不見日記〉以優美俳諧書寫佐以圖像描繪尋櫻卻不見櫻的經過,〈花不見日記〉刊載隔日,《漢文日日新報》便開始連載〈竹仔湖紀行畫〉,以小林松僲的原圖搭配重新創作的漢詩,詩文則多由圖像衍伸而出並未參考原文。竹仔湖的櫻花在外型上雖與日本櫻花稍有不同,卻可視為日本櫻花的移植,櫻花所在地——竹仔湖,成為日本馴化後的「風景」,台灣也成為日本收編的「國土」。《台灣日日新報》與《漢文日日新報》藉由刊載小林松僲尋櫻不見櫻,珍愛的櫻花在寫生登山之旅扮演關鍵角色,櫻花成為一種教化啟蒙之工具,使日本殖民統治更具正統性,於是櫻花之所在之地,即是帝國所在。

英文摘要

Many Japanese travelers from a variety of professions, including officials, teachers, writers and painters, came to Taiwan to live or travel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Living on an island where the climate and culture were different from Japan, these travelers, particularly the writers and painters, were able to present pictures and sceneries based on their experiences of Taiwan, which revealed overlapping, yet discernible visual images. Kobayashi Shousen's traveling-writing "Diary of invisible flowers" written in gorgeous "Haiku" illustrated with paintings depicts the process of seeking sakura, but failing. After "Diary of invisible flowers" was published, th Taiwan Daily News Chinese Edition immediately started to serialize "Travel Painting of Jhuzihu." Although the paintings of Jhuzihu are the same as "Diary of Invisible Flowers," the content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or the translator came up with his own text based on the original pictures. It is reasonable for the Japanese to claim that Taiwan is part of Japan because of the similar sakura and scenery found in "Jhuzihu." Taiwan Daily News and its Chinese version published Kobayashi Shousen's traveling writing "Diary of Invisible Flowers" to reinforce the idea that "The place where sakura grows belongs to the Japan Empir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http://tld.nmtl.gov.tw/opencms/dictionary/Dictionary01861.html?keywords。http://tld.nmtl.gov.tw/opencms/dictionary/Dictionary01861.html?keywords=%E7%BE%85%E7%A7%80%E6%83%A0
  2. 小林松僲,〈花不見日記〉,《台灣日日新報》,1907年3月6日~3月19日,05版。
  3. http://tando.sunnyday.jp/kyoku/019ebira.htm(檢索日期:2016年04月06日)。
  4. http://www.koubidou.com/kakejiku3/c-039.htm(檢索日期:2016年01月10日)。
  5. 大室幹雄(2003)。志賀重昂日本風景論精讀。日本:岩波現代文庫。
  6. 台北市立美術館(2000)。台灣東洋畫探源。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7. 立花義彰、顏娟英譯(1996)。從一八六O年代到一九三O年代來台畫家筆下的台灣。雄獅美術,307,102-103。
  8. 呂紹理(1998)。水螺響起─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生活作息。台北:遠流。
  9. 呂紹理(2005)。展示台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台北:麥田出版。
  10. 志賀重昂(1995)。日本風景論。東京:岩波書局。
  11. 李雲翔(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12. 林淑慧(2014)。旅人心境:台灣日治時期漢文旅遊書寫。台灣: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3. 林淑慧(2012)。神州行旅:《台灣日日新報》旅中時尚敘事與文化體驗。時尚文化的新觀照:第二屆古典與現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14. 林淑慧(2012)。留日敘事的自我建構:台灣日治時期回憶錄的跨界意識。台灣國際研究季刊,8(4),161-190。
  15. 邱琳婷(199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國立藝術學院美術史研究所。
  16. 張家禎(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中,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
  17. 陳室如(2008)。誰的風景?―《漢文台灣日日新報》旅行書寫研究。紅樓論壇:台灣師大國文學系教師文學研究成果發表會
  18. 陳室如(2011)。單一與多元―《台灣日日新報》古典遊記研究。台灣古典散文學術論文集,台北:
  19. 黃舒品(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20. 蕭怡姍(201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21. 薛建蓉(2015)。重寫的「詭」跡:日治時期台灣報章雜誌的漢文歷史小說。台北:秀威資訊。
  22. 薛建蓉(2012)。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
  23. 顏杏如(2007)。日治時期在台日人的植櫻與櫻花意象:「內地」風景的發現、移植與櫻花論述。台灣史研究,14(3),97-138。
  24. 顏娟英(2001)。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上)。台北:雄獅。
  25. 顏娟英(2001)。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下)。台北:雄獅。
  26. 顏娟英(1998)。台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台北:雄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