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紅樓》解碼-小說敘事的隱喻象徵

并列篇名

Decipherment of Hong Lou-The Metaphorical Symbol of Narrative Novel

DOI

10.29905/JCUT.201101.0003

作者

林素玟(Su-Wen Lin)

关键词

敘事治療 ; 榮格心理學 ; 紅樓夢 ; 隱喻 ; 象徵 ; narrative therapy ; Jung's psychology ; Hong lou meng ; metaphor ; symbol

期刊名称

中央大學人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5期(2011 / 01 / 01)

页次

81 - 13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從「創傷療癒」的角度,運用榮格心理分析學派的理論,探討《紅樓夢》小說敘事的隱喻象徵。由這些隱喻象徵,可透顯小說作者意識與潛意識之底蘊。綜觀《紅樓夢》中主要的隱喻象徵展現在四個面向: 一為神話原型:包括女媧、警幻仙姑(秦可卿)、一僧一道等三個神話人物的原型象徵,以及三種原型所呈現的小說作者之深層心理。 二為夢境指迷:《紅樓夢》的各個夢境中,有一內在有機結構,浮現出小說作者潛意識對生命之召喚、歷劫與回歸的渴盼。 三為文化符號:小說作者運用許多中國文化符號,包括通靈寶玉、風月寶鑑、太虛幻境(大觀園)以及「紅」的意象,分別象徵本具自性、內在心識、圓滿自性,以及潔淨靈性。 四為諧音雙關:小說作者大量運用諧音雙關,展現諸法空相、家道盛衰、人世消長,以及夢幻情緣等人生觀及宇宙觀,體現其內在一貫的佛法思想。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applies the theories of Carl G. Jung's psychology to delve into the metaphoric symbols of narrative in novel Hong lou meng by Cao Xueqi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ung's analytical psychology. These metaphoric symbols will embody the author's conscious and subconscious connotation. The main metaphoric symbols in Hong lou meng are displayed in four dimensions: Firstly, myth prototype: It includes the prototypic symbols of three mythological figures, Nüwa, Immortal Woman of Fairy Disenchantment (Qin Keqing) and a Buddhist monk and a Taoist priest, as well as the author's deep psyche presented by three prototypes. Secondly, guide of dream: There exists one inner organic structure in each dream in Hong lou meng, emerging with the author's subconscious calling, calamity and eagerness for return emerged. Thirdly, cultural signs: In Hong lou meng, the author applied many signs of Chinese culture including Precious Jade of Tongling (Spiritual Understanding), Precious Mirror of Romance, land of illusion (Daguan Garden) and the image of ”Red” that symbolizes innate self-being, inner mind, satisfactory self-being and spirit of chastity respectively. Fourthly, homonym with a double meaning: Homonyms with a double meaning were used in Hong lou meng to present the outlooks in life value and cosmos, all dharmas marked with emptiness, rise and fall of the family, vicissitudes of life and affections in the dream, which embody the Buddhist thought of inner coherenc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清曹雪芹、馮其庸校注(1984)。紅樓夢校注。臺北=Taipei:里仁書局=Liren shuju。
  2. Crossley, Michele L.、朱儀羚譯(2004)。敘事心理與研究─自我、創傷與意義的建構。嘉義=Jiayi: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Taoshi wenhua shiye youxian gongsi。
  3. 尤卓慧編(2005)。探索敘事治療實踐。臺北=Taipei:心理出版社=Xinli chubanshe。
  4. 王孝廉(1977)。中國的神話與傳說。臺北=Taipei:聯經出版公司=Lianjing chuban gongsi。
  5. 王國維(2005)。紅樓夢評論。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guji chubanshe。
  6. 卡爾.榮格編、龔卓軍譯(2005)。人及其象徵。臺北=Taipei:立緒文化事業=Lixu wenhua shiye。
  7. 布斯、華明譯(1987)。小說修辭學。北京=Beijing:北京大學出版社=Beijing daxue chubanshe。
  8. 吉兒.佛瑞德門、金恩.康姆斯、易之新譯 (2006)。敘事治療─解構並重寫生命的故事。臺北=Taipei:張老師文化出版社=Zhang laoshi wenhua chubanshe。
  9. 余英時(1981)。紅樓夢的兩個世界。臺北=Taipei:聯經出版公司=Lianjing chuban gongsi。
  10. 余英時、周策縱(1985)。從《紅樓夢》一書探索曹雪芹的愛情世界。曹雪芹與紅樓夢,臺北=Taipei:
  11. 余國藩(2004)。重讀石頭記─《紅樓夢》裡的情欲與虛構。臺北=Taipei:麥田出版=Maitain chuban。
  12. 吳競存 編(1996)。《紅樓夢》的語言。北京=Beijing:北京語言學院=Beijing yuyan xueyuan。
  13. 坎伯、朱侃如譯 (2003)。千面英雄。臺北=Taipei:立緒文化事業=Lixu wenhua shiye。
  14. 坎伯、朱侃如譯(1995)。神話。臺北=Taipei:立緒文化事業=Lixu wenhua shiye。
  15. 李根亮(2009)。《紅樓夢》與宗教。長沙=Changsha:嶽麓書社=Yuelu shushe。
  16. 李廣柏(1998)。曹雪芹評傳。南京=Nanjing:南京大學=Nanjing daxue。
  17. 李霖燦(1993)。中國美術史稿。臺北=Taipei:雄獅出版社=Xiongshi chubanshe。
  18. 周思源(1998)。紅樓夢創作方法論。北京=Beijing:文化藝術出版社=Wenhua yishu chubanshe。
  19. 季廣茂(1998)。隱喻視野中的詩性傳統。北京=Beijing:高等教育出版社=Gaodeng jiaoyu chubanshe。
  20. 林方直(1996)。紅樓夢符號解讀。呼和浩特=Huhanhaote:內蒙古大學=Nei menggu daxue。
  21. 林素玟(2009)。折翼的天使─賈寶玉的心理創傷與自我療癒。文學視域,臺北=Taipei:
  22. 河合隼雄、鄭福明、王求是譯(2004)。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臺北=Taipei:心靈工坊出版社=Xinling gongfang chubanshe。
  23. 孫遜(1991)。紅樓夢探究。臺北=Taipei:大安出版社=Daan chubanshe。
  24. 浦安迪編譯(1997)。紅樓夢批語偏全。臺北=Taipei:南天書局=Nantian shuju。
  25. 浦安迪講演(1996)。中國敘事學。北京=Beijing:北京大學=Beijing daxue。
  26. 康來新(1985)。石頭渡海─紅樓夢散論。臺北=Taipei:漢光文化事業公司=Hanguang wenhua shiye gongsi。
  27. 張淑香(1992)。抒情傳統的省思與探索。臺北=Taipei:大安出版社=Daan chubanshe。
  28. 張漢良(2004)。「楊林」故事系列的原型「結構」。比較文學理論與實踐,臺北=Taipei:
  29. 郭玉雯(2006)。《紅樓夢》淵源論。臺北=Taipei:臺灣大學出版中心=Taiwan daxue chuben zhongxin。
  30. 陳維昭(2000)。紅學與二十世紀學術思想。北京=Beijing:人民文學出版社=Renmin wenxue chubanshe。
  31. 麥克.懷特、大衛.艾普斯頓 、廖世德譯(2007)。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臺北=Taipei:心靈工坊出版社=Xinling gongfang chubanshe。
  32. 凱西.馬奇歐迪、陳麗芳譯(2003)。靈魂調色盤─讓內在的藝術家活躍起來。臺北=Taipei:生命潛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Shengming qianneng wenhua shiye youxian gongsi。
  33. 黃懺華編(1996)。佛學概論。臺北=Taipei:佛教出版社=Fojiao chubanshe。
  34. 圓香居士(1998)。紅樓夢與禪。高雄=Kaohsiung:佛光文化出版社=Foguang wenhua chubanshe。
  35. 葉舒憲編(1999)。文學與治療。北京=Beijing: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Shehui kexue wenxian chubanshe。
  36. 熊秉真編(2003)。欲掩彌彰: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私」與「情」─私情篇。臺北=Taipei:漢學研究中心=Hanxue yanjiu zhongxin。
  37. 樂蘅軍(1984)。古典小說散論。臺北=Taipei:純文學出版社=Chunwenxue chubanshe。
  38. 潘重規(1990)。紅樓夢新解。臺北=Taipei:三民書局=Sanmin shuju。
  39. 蔣勳(2006)。美的沈思─中國藝術思想芻論。臺北=Taipei:雄獅美術=Xiongshi meishu。
  40. 蔡元培(2005)。石頭記索隱。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guji chubanshe。
  41. 羅布.普瑞斯、廖世德譯(2008)。榮格與密宗的29個覺─佛法和心理學在個體化歷程中的交叉點。臺北=Taipei:人本自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Renben ziran wenhua shiye youxian gongsi。
  42. 釋永祥(1990)。佛教文學對中國小說的影響。高雄=Kaohsiung:佛光文化出版社=Foguang wenhua chubanshe。
  43. 龔鵬程(2005)。紅樓夢夢。臺北=Taipei:臺灣學生書局=Taiwan xuesheng shuju。
被引用次数
  1. 林素玟(2011)。《紅樓夢》的病/罪書寫與療癒。華梵人文學報,16,31-78。
  2. 林素玟(2014)。大旨談情─《紅樓夢》作者「試驗性自我」的建構。東華漢學,20,205-244。
  3. 林素玟(2014)。元宵與中秋─《紅樓夢》神聖時間的創傷書寫與療癒。華梵人文學報,22,7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