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劉鄂培《孟子選講》述評

并列篇名

Review of Liu E-pei's Mencius Election Talk

作者

劉德明(Te-Ming Liu)

关键词

劉鄂培 ; 孟子 ; 經典教育 ; 孟子義理疏解 ; 白話翻譯

期刊名称

當代儒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16期(2014 / 06 / 01)

页次

63 - 9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劉鄂培於1990年所撰成的《孟子選講》一書,並非僅是《孟子》一書的白話翻譯,也不是對《孟子》思想進行專家系統式的研究。而是選出《孟子》的重要篇章,就文字、章旨等一一予以說解,並給出評論。本文就其特殊的撰書形式為討論起點,整理並列舉本書具有:不偏重於宋或清諸儒的看法、不為孟子主張曲為之說及重視孟子學的現代意義等三項內容特色。並將《孟子選講》一書與當時大陸所出版性質相近的同類書籍相互對比,指出劉鄂培不論是對孟子性善論的說解以至於對整體孟子學的評價,無疑都是超越了當時一般的理解,而且領先眾書快速擺脫了政治觀點的箝制,具有非常可貴的時代意義。最後筆者對比了《孟子選講》及《孟子義理疏解》兩書的選篇,指出《孟子選講》在選篇上較為平均,對孟子的政治思想、道德修養及心性論三者並沒有特殊的偏重與喜好,而且其對孟子學說在現代的意義也褒貶兼具,深具反省傳統思想的特質。這些特點在當時以普及經典教育為主要目標的書籍中,無疑是獨特並傑出的。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李明輝(1999)。焦循對孟子心性論的詮釋及其方法論問題。臺大歷史學報,24,92-95。
    連結:
  2. 楊晉龍(2011)。《張壽林著作集》校訂跋。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1(2),115-130。
    連結:
  3. 王邦雄、曾昭旭、楊祖漢(1989)。孟子義理疏解。臺北:鵝湖出版社。
  4. 王邦雄、曾昭旭、楊祖漢(1985)。論語義理疏解。臺北:鵝湖出版社。
  5. 朱熹(1983)。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
  6. 牟宗三(1985)。圓善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7. 李有光(2009)。孟子解讀。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8. 金良年(2004)。孟子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9. 侯外廬、趙紀彬、杜國庠(1957)。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10. 孫小金(2006)。當代背景下的儒學走向。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1. 徐洪興(2005)。孟子選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2. 張岱年(1982)。中國哲學大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3. 張延齡、劉培桂(1998)。從思想史的長河中看孟子─讀《孟子大傳》。孔子研究,4,126-127。
  14. 張德文(1998)。《孟子大傳》評介。中國文化月刊,224,114-125。
  15. 張鐵民(2001)。人世大關懷:《孟子》今讀。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16. 梁濤(2010)。孟子解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7. 許登孝(2003)。孟子導讀。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
  18. 焦循、沈文倬點校(1987)。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19. 黃俊傑(1991)。孟學思想史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20. 楊伯峻(1992)。楊伯峻治學論稿。長沙:岳麓書社。
  21. 楊伯峻(1960)。孟子譯注。北京:中華書局。
  22. 楊伯峻(1988)。孟子選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3. 楊澤波(2000)。孟子與中國文化。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24. 楊澤波(2002)。就《孟子大傳》與劉鄂培先生商榷。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32-38。
  25. 董洪利編、王麗萍編(1992)。「亞聖」的理想—孟子。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26. 劉聿鑫譯注、劉曉東譯注(1990)。孟子選譯。成都:巴蜀書社。
  27. 劉鄂培(1998)。孟子選講。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8. 劉鄂培(1992)。孟子選講。臺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9. 劉鄂培(1998)。孟子大傳。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30. 薛彬彬(2000)。綜合創新 卓爾不群—評劉鄂培的《孟子選講》。孔子研究,6,125-126。
  31. 瞿果行選注(1962)。孟子選讀。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