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興於《詩》」-論朱熹讀《詩經》之法

并列篇名

Inspired by "Shi"-Discussion on Zhu Xi's Method of Studying "Shi Jing"

作者

史甄陶(Chen-Tao Shih)

关键词

朱熹 ; 詩集傳 ; 興於詩 ; 人心 ; 道心

期刊名称

當代儒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17期(2014 / 12 / 01)

页次

21 - 4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探討的是朱熹閱讀《詩經》的理論與方法。《詩經》對於朱熹而言,有些內容與理不合,於是他繼承北宋以來對「興於《詩》」的重視,主張要從道德修養的角度讀《詩》,並且更進一部強調「心」的重要性,希望讀者在閱讀《詩經》的過程中,關注心之意志,也就是駕馭、控制「情」的關鍵;並且採取孟子所說「以意逆志」的方法,使人心虛靜,避免受到私欲的干擾,最終使「心」能夠正常發揮「全體大用」的功能,實現人成為道德主體的目標。同時,他也提出吟詠諷誦、涵養用敬和格物致知等方法,主張從工夫論的觀點來閱讀《詩經》。朱熹希望藉由讀《詩》,養成讀者的道德判斷能力,這樣的觀點確保《詩經》在他的學說中,仍然具有經典的價值。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林維杰(2008)。知人論世與以意逆志─朱熹對《孟子‧萬章》篇兩項的詮釋學解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2,109-130。
    連結:
  2.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 朱熹(1983)。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
  6. 朱熹、朱杰人編(2002)。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 朱熹、陳俊民編(2000)。朱子文集。臺北:德富文教基金。
  8. 吳震編(2009)。宋代儒學的精神世界:以朱子學為中心。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9. 束景南(2001)。朱熹年譜長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0. 李明輝(2008)。朱子對「人心」、「道心」的詮釋。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2(1),19-27。
  11. 阮元(1971)。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12. 阮元(1971)。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13. 徐復觀(2001)。中國文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4. 張祝平(1996)。明代艷情小說的發展與朱熹『淫詩說』。書目季刊,30(2),55-70。
  15. 彭維杰(2009)。朱子詩教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16. 程顥、程頤(1983)。二程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7. 黃忠慎(2002)。朱子《詩經》學新探。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8. 鄒其昌(2004)。朱熹詩經詮釋學美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19. 黎靖德編(1994)。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20. 檀作文(2003)。朱熹詩經學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
  21. 謝曉東、楊妍(2007)。朱熹哲學中道心人心論與天理人欲論之內在邏輯關係探析。江蘇社會科學,2007(2),32-35。
  22. 簡澤峰(2014)。理論、批評與詮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