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漢宋之間-程朱、船山、程樹德詮釋《論語.漆雕章》之比較

并列篇名

Between Han and Sung Dynasties: Comparison of Interpretations of Analects: Chapter of Qi Diao by Cheng and Zhu, Wang Chuan-shan and Cheng Shu-de

作者

蔡家和(Chia-He Tsai)

关键词

理 ; 斯之未能信 ; 程樹德 ; 程朱 ; 船山

期刊名称

當代儒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17期(2014 / 12 / 01)

页次

49 - 7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談《論語.漆雕章》的各家詮釋,而主軸是放在漢學、宋學的不同詮釋之比較,故主要鎖定了重要的三家對於此章的詮釋,因無法一一對於歷代各家的詮釋都介紹。程朱的理學建構對後世影響甚鉅,《四書》的編排,都是以理氣論做為基礎而做成的詮釋。然面對此,清末民初學者程樹德於《論語集釋》之編寫中,對於程朱以理學詮釋《論語》,不以為然,提出批評,其認為《論語》全書並無一理字,而程朱卻常以「理」字詮釋《論語》,於「漆雕章」的詮釋亦如此。吾人視此二派詮釋,有漢、宋相爭之意味。程樹德於此章的詮釋除了反對程朱之說外,亦提到王船山,因為王船山為程朱辯護而引起程樹德不滿。然一般而言,船山不被視為是理學,而是氣學,他的《讀四書大全說》正是修正程朱;程子以「理」作為根源的義理,被船山一轉手,改為以氣為根源。故吾人本文,因著程朱與程樹德的爭議,而聯想到宋學與漢學之比較,而於宋學、漢學過渡之間,視船山的詮釋為一種中介與過渡的詮釋,依此,吾人所舉三家,以比較其間的詮釋差異。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1986)。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 王夫之(1996)。船山全書。湖南長沙:嶽麓書社。
  3. 王畿、吳震編校整理、萬斌編(2007)。王畿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4. 朱熹(1972)。易本義。臺北:世界書局。
  5. 朱熹(1984)。四書章句集注。臺北:鵝湖出版社。
  6. 朱熹注、蔣伯潛廣解(1959)。語譯廣解四書讀本.論語。臺北:啟明書局。
  7. 牟宗三(1990)。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
  8. 何晏注、皇侃疏(1966)。論語集解義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9. 吳雁南編、秦學頎編、李禹階編(2005)。中國經學史。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10. 岑溢成(1997)。大學義理疏解。臺北:鵝湖出版社。
  11. 阮元校勘(1997)。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12. 周兵(2006)。天人之際的理學新詮釋─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思想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13. 周群振(2003)。論語章句分類義釋。臺北:鵝湖出版社。
  14. 徐世昌編纂(2008)。清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
  15. 張載(1983)。張載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
  16. 陳榮捷編、楊儒賓譯(2007)。中國哲學文獻選編。高雄:巨流出版社。
  17. 程樹德編(1990)。論語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18. 程顥、程頤(1983)。二程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
  19. 劉寶楠(1998)。論語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20. 黎靖德編(1984)。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21. 黎靖德編(1984)。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22. 戴景賢(2010)。論王船山性理思想之建構與其內部轉化。文與哲,17,297-381。
  23. 謝冰瑩(1988)。新譯四書讀本。臺北:三民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