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王陽明與黃宗羲關於性情善惡詮釋之探討
|
并列篇名
|
A Comparison between Wang Yangming and Huang Zongxi on Their Interpretations of Nature and Emotions
|
作者
|
齊婉先(Wan-Hsian Chi)
|
关键词
|
王陽明 ; 黃宗羲 ; 性情論 ; 工夫論 ; 心學
|
期刊名称
|
當代儒學研究
|
卷期/出版年月
|
17期(2014 / 12 / 01)
|
页次
|
77
-
101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陽明心學體系中,性情善惡問題雖非一截然全新之命題,但在王陽明以致良知之教為核心思想之心學系統中,性情是善或為惡之討論,對於陽明提出良知本體至善是性,以及七情感發順其自然流行是良知之用諸觀點,具有釐清性情意涵之作用,尤其對於致良知工夫論之建構,別具意義。目前相關宋明理學研究中,學者頗為重視宋明儒者對於性情論之闡述,也有學者認為在理學思想脈絡下,宋明儒者所建構之工夫理論,主要關切重點是對「情欲」進行深刻反省,並給予合理安排,而如此內涵之「情欲論述」正是透過宋明理學家關於性情命題之深刻分析與討論得以提供哲學思辨基礎。基於此,本文旨在考察陽明心學體系中性情論述與工夫論之關聯意義及其演變軌跡,透過對比王陽明與黃宗羲二人在各自歷史視域中對於性情命題之詮釋,說明在心學體系中性情論述由陽明至宗羲在意義解釋上之演變軌跡以及工夫理論之歷史發展。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
参考文献
|
-
林月惠(2004)。從宋明理學的「性情論」考察劉蕺山對《中庸》「喜怒哀樂」的詮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5,178-179。
連結:
-
王陽明、吳光編校、錢明編校、董平編校、姚延福編校(1992)。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王陽明、吳光編校、錢明編校、董平編校、姚延福編校(1992)。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朱熹、朱傑人編、嚴佐之編、劉永翔編(2002)。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牟宗三(2000)。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
馬育良(2010)。中國性情論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
陳榮捷(1988)。從朱子晚年定論看陽明之于朱子。朱學論集,臺北:
-
黃宗羲(1987)。明儒學案。臺北:華世出版社。
-
黃宗羲、沈善洪編、吳光編(2005)。黃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
楊祖漢(1992)。儒家的心學傳統。臺北:文津出版社。
-
熊秉真編、張壽安編(2004)。情欲明清—達情篇。臺北:麥田出版。
-
齊婉先(2007)。王陽明七情論與致良知說關係之探析。來自糖的故鄉,臺北:
-
劉宗周、戴璉璋、吳光編、鍾彩鈞編審(1996)。劉宗周全集。臺北:中研院文哲所。
-
劉述先(1986)。黃宗羲心學的定位。臺北:允晨文化。
-
劉述先(1995)。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
蔡仁厚(2000)。王陽明哲學。臺北:三民書局。
-
鄧克銘(2010)。王陽明思想觀念研究。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錢穆(1994)。朱子新學案。臺北:三民書局。
|
被引用次数
|
-
李瑋皓(2017)。一念改過,即得本心-王陽明心學中「惡」之義蘊與去「惡」工夫的一些思考。輔仁國文學報,45,65-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