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中唐士人的南方教化:以韓愈、柳宗元為考察中心

并列篇名

Middle-T'ang Scholars' Moralization in South: A Study of Han-Yu and Liu Tsung-yüan

作者

王志浩(Wang, Chih-hao)

关键词

士人 ; 教化 ; 南方 ; 韓愈 ; 柳宗元 ; Scholars ; Moralization ; South ; Han-Yu ; Liu Tsung-yüan

期刊名称

當代儒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24期(2018 / 06 / 01)

页次

1 - 4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試圖以韓愈、柳宗元為考察對象,探討中唐士人遭貶謫至南方後,面對迥異北地的環境,如何堅持儒家信念,以具體行動治理地方,並承擔移風易俗的教化責任。首先,從隋唐人們的南方「想像」談起,析論彼時人們如何透過文本「建構」南方,而韓愈、柳宗元遭貶謫至南方後,實際「體驗」究竟為何。其次,任連州陽山縣令的韓愈,固然與僧人密切交往,然而,他乃是對之輸以儒家觀念,企圖引導那些有能力的佛教徒還俗,以助朝廷治理百姓。韓愈任潮州刺史時,更是以具體的行動,參與地方事務,充分展現士人理物的職分,貫徹儒家「富而教之」的理念。最後,以待罪之身謫居永州的柳宗元,縱使擔任無法讓他發揮長才的司馬,他仍抱持著「利安元元為務」、「以民為本」思維,轉向有力者求助,企望可以量移他方。可惜的是,直到再被貶至柳州,柳宗元才獲得實踐士人教化之道的機會。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works by Han-Yu and Liu Tsung-yüan to discuss how scholars keep their Confucian thought and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moralization when they were banished to the South. To begin with people's image of South i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we could find that North people all feared South deeply. When Han-Yu and Liu Tsung-yüan were banished to South, their actual experiences also reflected on those poetry and essays. Second, although Han-Yu has had friendly relationships with monks; however, his purpose is trying to guide those monks to resume secular life. While Han-Yu was taking up the position of the prefect of Chaozhou, he participated local affairs and liberated slaves. His activity is not only taking the obligation of scholars but also representing Confucian moralization. Third, as the subprefect of Yongzhou, Liu Tsung-yüan was still not to give up Confucian faith: settle down people. So he tried to request those powerful people to help him leave Yongzhou. Unfortunately, until he had been banished to Liuzhou, Liu Tsung-yüa just got a chance to practice Confucian moralizat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李淑媛(2009)。唐代的「典賣妻女」現象─以律令為中心。臺灣師大歷史學報,42,51-80。
    連結:
  2. 高明士(2016)。唐代的身分制社會。興大歷史學報,30,1-18。
    連結:
  3. Redfield, Robert(1956).Peasant Society And Culture: An Anthropological Approach to Civilization.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4. 于賡哲(2011)。唐代疾病、醫療史初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5. 戶崎哲彥(1995)。柳宗元の故鄉と唐長安城─柳宗元の故鄉‧莊園をめぐる唐代長安城里坊‧長安縣鄉里に関する歷史地理學的考察の試み(上)。彥根論叢,296,1-21。
  6. 戶崎哲彥(2014)。唐代嶺南文學與石刻考。北京:中華書局。
  7. 毛漢光(1988)。中國中古社會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8. 王志浩(201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9. 王勛成(2001)。唐代銓選與文學。北京:中華書局。
  10. 王德權(2012)。為士之道─中唐士人的的自省風氣。臺北:政大出版社。
  11. 包弼德、劉寧譯(2000)。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12. 司馬遷、瀧川龜太郎考證(2010)。史記會注考證。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3. 永瑢纂修、紀昀纂修(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4. 甘懷真(1995)。唐代官人的宦遊生活─以經濟生活為中心。第2屆唐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15. 余英時(1987)。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6. 呂大防、徐敏霞校輯(2006)。韓愈年譜。北京:中華書局。
  17. 杜佑(2012)。通典。北京:中華書局。
  18. 周紹良編(2000)。全唐文新編。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19. 周紹良編(1992)。唐代墓誌彙編。上海: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 尚永亮(2007)。唐五代逐臣與貶謫文學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1. 松本肇、孫險峰譯(2014)。韓柳文學論。北京:中華書局。
  22. 邱仲麟編(2013)。中國史新論─生活與文化分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3. 柳宗元、尹占華校注、韓文奇校注(2013)。柳宗元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24. 胡可先(2007)。唐代重大歷史事件與文學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5. 范家偉(2007)。大醫精誠:唐代國家、信仰與醫學。臺北:東大出版社。
  26. 孫昌武(2007)。柳宗元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7. 康熙製、王全點校(1960)。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28. 張蜀蕙(2010)。開闢與安頓─唐代文人南方經驗中的宗教經驗與國族論述。唐代文學研究,桂林:
  29. 張蜀蕙(2006)。現實經驗與文本經驗的南方─柳宗元貶謫作品的疆界空間。唐代文學研究,桂林:
  30. 梅田雅子(2005)。劉禹錫‧柳宗元の左遷に對する悲哀─客觀的狀況と主觀的判斷─。中國詩文論叢,24,99-114。
  31. 淺見洋二、金程宇譯、岡田千穗譯(2013)。距離與想像:中國詩學的唐宋轉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2. 許山秀樹(2011)。中國古典詩に見られる「蠻」と南方意識。中國詩文論叢,30,84-99。
  33. 許山秀樹(2007)。中國古典詩人における南方意識─「瘴」の字を手がかりに──。中國詩文論叢,26,79-93。
  34. 陳玨(2008)。唐人行旅路綫中的文化史─文學與文化遺產學跨學科彙通小例。華學,上海:
  35. 陳俊強(2001)。唐代「量移」試探。第5屆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
  36. 陳俊強(2007)。皇權的另一面:北朝隋唐恩赦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7. 陳弱水(2016)。唐代文士與中國思想的轉型。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38. 雷聞(2009)。郊廟之外:隋唐國家祭祀與宗教。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39. 廖宜方(2011)。唐代的歷史記憶。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40. 劉昫、楊家駱編(2000)。新校本舊唐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
  41. 劉寶楠、高流水點校(2011)。論語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42. 樂維、張立方譯(1998)。官吏與神靈─六朝及唐代小說中官吏與神靈之爭。法國漢學,北京:
  43. 歐陽修、宋祁、楊家駱編(1998)。新校本新唐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
  44. 蔡宗憲(2007)。淫祀、淫祠與祀典─漢唐間幾個祠祀概念的歷史考察。唐研究,北京:
  45. 蕭璠(2005)。漢宋間文獻所見古代中國南方的地理環境與地方病及其影響。生命與醫療,北京:
  46. 濱口重國(1993)。所謂隋的廢止鄉官。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北京:
  47. 薛愛華、程章燦譯、葉蕾蕾譯(2014)。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48. 韓愈、馬其昶校注、馬茂元整理(2014)。韓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9. 韓愈、錢仲聯集釋(2007)。韓昌黎詩繫年集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0. 瞿同祖(1984)。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臺北:里仁書局。
  51. 魏徵(1997)。隋書。臺北:鼎文書局。
  52. 羅聯添(1996)。唐代四家詩文論集。臺北:學海出版社。
  53. 譚其驤編(1992)。中國歷史地圖集。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54. 嚴耀中(2007)。佛教與三至十三世紀中國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55. 畑村學(2007)。貞元末流謫期における韓愈の文學活動。中國中世文學研究,29,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