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方東美之「王陽明」研究探微-兼論明中葉「重返程明道」的學術思潮

并列篇名

Thome H. Fang's Research toward Wang Yang-ming's Theory - A Related Discussion on Middle Ming Dynasty's Academic Trend: "A Return to Cheng Ming-dao's Theory"

作者

游騰達(Yu, Teng-ta)

关键词

方東美 ; 王陽明 ; 湛若水 ; 羅欽順 ; 重返程明道 ; Thome H. Fang ; Wang Yang-ming ; Zhan Ruo-shui ; Luo Qin-shun ; A return to Cheng Ming-dao's theory

期刊名称

當代儒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27期(2019 / 12 / 01)

页次

87 - 89+91-13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方東美先生為當代新儒家的重要一員,然關於其宋明儒學之研究成果卻罕為學界所關注。本研究著眼於他對王陽明思想的論析,首先,他以機體主義的哲學觀點定位陽明的學說,即留意陽明將諸種對反概念,加以交融互攝,一以貫之,最終統歸於一「內在理想性原理」,也就是「良知」,方東美釋之為「形而上之直觀睿知」,於是乃建立起與朱子之「唯實二元論」相對抗的「唯心一元論」。再者,其說法之另一特點在對陽明學說進行思想溯源,指出陽明深有契於道家精神者及其受佛家影響之處;並提示陽明之學問造詣臻於顛峰,重歸儒家精神之際,乃受程顥思想影響使然。本論文著眼於後者,以方東美之說法為啟發,繼之闡發明代中葉包含王陽明、湛若水、羅欽順,乃至稍早的胡居仁等人,均呈現出重返程明道學說的學術呼聲。其中王陽明在學派譜系上標舉程明道為承繼亞聖顏淵之重要傳人,並在動靜皆定、廓然大公等觀點上顯揚明道的學說。早於陽明,身列朱子學陣營的胡居仁,竟與上說有高度的相似性。此外,與陽明同時,湛若水則有推尊程明道之學的《遵道錄》之作,乃希望以程明道的「內外合一」之學對治單取內外一隅之偏的時代弊病,且在晚年確立白沙「歸宗自然」一看法後,乃積極建構「孟子—明道—白沙」的學術系譜;羅欽順則是在哲學觀點的建構上,採納程明道「道器圓融」的論點來佐證自己「理氣為一物」的主張。從上述的研究顯示,於明代中葉,不分個人學派歸屬取向,皆同樣高舉程明道的學說,呈現出一股「重返明道」的學術思潮。此一現象當可理解為在高倡程朱之學的學術氛圍下,程明道的學說觀點適足以作為衝突或微調主流學說的重要思想資源,亦即通過程明道學說的佐證,學者更能大聲地說出自己心中真實的聲音。

英文摘要

This essay is to discuss Thome H. Fang's view point in his research toward Wang Yang-ming's theory.He points out Wang Yang-ming's theory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Cheng Hao's thoughts.Based on this, in the middle Ming Dynasty, besides Wang Yang-ming, this essay also discusses Hu Ju-ren, Zhan Ruo-shui and Luo Qin-shun, who stood by "the return to Cheng Ming-dao's theory". Among those, Wang Yang-ming and Hu Ju-ren claimed that Cheng Ming-dao is an important successor of Confucius and Yan Yuan. while Zhan Ruo-shui tried to change the academic trend by praising Cheng Ming-dao's theory, Luo Qin-shun adopted Cheng Ming-dao's arguments to prove his own philosophy. As mentioned above, in spite of different schools, those scholars respected Cheng Ming-dao's arguments and stood by "the return to Cheng Ming-dao's theory". This phenomenon can be comprehended that Cheng Ming-dao's theory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conflicting or tweaking the main stream theor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游騰達(2018)。論唐君毅對陽明學的定位──「朱陸之通郵」說的理路探析。鵝湖學誌,60,139-184。
    連結:
  2. 鍾彩鈞(2001)。湛甘泉哲學思想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9,345-406。
    連結:
  3. Fang, Thome H.(1981).Chinese philosophy, its spirit and its development.Republic of China:Linking Pub.
  4. 方東美,孫智燊(譯)(2005).中國哲學精神及其發展.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王守仁,吳光(編校)(2011).王陽明全集:新編本.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6. 朱湘鈺(2009)。《龍惕書》與「龍惕說」議辯。儒學研究論叢,2,161-202。
  7. 牟宗三(1999).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
  8. 余英時(2004).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9. 呂妙芬(1996).胡居仁與陳獻章.臺北:文津出版社.
  10. 宛小平(2008).方東美與中西哲學.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11. 岡田武彥,吳光(譯),錢明(譯),屠承先(譯)(2016).王陽明與明末儒學.重慶:重慶出版社.
  12. 林月惠(2010).異曲同調──朱子學與朝鮮性理學.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13. 胡居仁,馮會明(點校)(2013).胡居仁文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4. 唐君毅(2004).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5. 島田虔次,蔣國保(譯)(1986).朱子學與陽明學.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6. 徐復觀(1985).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編.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17. 秦家懿(2002).王陽明.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8. 國際方東美哲學研討會執行委員會(1989).方東美先生的哲學.臺北:幼獅文化公司.
  19. 張亨(2014).思文論集:儒道思想的現代詮釋.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20. 張東蓀(1968).思想與社會.臺北:墾丁文物供應社.
  21. 張東蓀(1968).知識與文化.臺北:墾丁文物供應社.
  22. 陳立勝(2018).王陽明「萬物一體」論:從「身—體」的立場看.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3. 陳榮捷(1998).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4. 游騰達(2012)。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25. 湛若水,游騰達(編校),王文娟(編校)(2018).甘泉先生續編大全‧補編.臺北:中研院文哲所.
  26. 湛若水,鍾彩鈞(點校),游騰達(點校)(2017).泉翁大全集.臺北:中研院文哲所.
  27. 湛若水,鍾彩鈞(點校),游騰達(點校)(2017).甘泉先生續編大全.臺北:中研院文哲所.
  28. 程顥,程頤,王孝魚(點校)(2004).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
  29. 馮友蘭(2004).中國哲學史新編.北京:人民出版社.
  30. 馮友蘭(1999).中國哲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1. 馮滬祥(2007).方東美先生的哲學典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2. 黃振華(2008).論中國哲學與文化.臺北:時英出版社.
  33. 熊十力(1989).十力語要.臺北:明文書局.
  34. 劉述先(2004).現代新儒學之省察論集.臺北:中研院文哲所.
  35. 鄭宗義(2006)。明儒羅整菴的朱子學。東亞朱子學的同調與異趣,臺北:
  36. 鄧克銘(2010).王陽明思想觀念研究.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37. 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2004).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38. 錢穆(1993).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七.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39. 鍾彩鈞(2018).明代程朱理學的演變.臺北:中研院文哲所.
  40. 羅欽順,閻韜(點校)(2013).困知記.北京:中華書局.
被引用次数
  1. (2023)。論湛若水之「敬」與動靜關係。清華中文學報,30,9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