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余英時與新儒家

并列篇名

Yu Ying-shih and New-Confucianism

作者

李顯裕(Li, Hsien-yu)

关键词

余英時 ; 新儒家 ; 當代儒學 ; 學術史 ; Yu Ying-shih ; New-Confucianism ; Contemporary Confucianism ; Intellectual History

期刊名称

當代儒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31期(2021 / 12 / 01)

页次

55 - 10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余英時曾在1991年時發表了〈錢穆與新儒家〉一文,對其業師錢穆與當代新儒家的學術交涉與思想異同作了深刻的分疏。同時文中也對當代中國這一特殊思想學派新儒家的思想特色,從思想史的角度提出評判。而余英時與當代新儒家的學術、思想工作,都是中國在從傳統到現代這一轉型過程中,知識分子重要的努力方向,故本文透過余英時與第二代(唐君毅、牟宗三與徐復觀)與第三代(杜維明與劉述先)新儒家思想的交涉,藉以反思當代中國如何回應西方挑戰的「傳統與現代化」課題。

英文摘要

Yu Ying-shih once published the article "Qian Mu and New-Confucianism" in 1991. Made a deep distinction between his teacher Qian Mu's academic Interac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with contemporary New-Confucianism. At the same time, the article also judges the intellectual feature of this special school of thought in contemporary China, New-Confucia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llectual history. The academic and intellectual work of Yu Ying-shih and contemporary New-Confucianism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China's intellectuals in this transformation proces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uses Yu Ying-shih's interaction with the second and third generations of New-Confucianism as reflection of how contemporary China responds to the challenge of the West on the topic of "tradition and modernizat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牟宗三,楊祖漢(編)(1994)。儒學與當今世界,臺北:
  2. 何俊(編)(2014).師英錄.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3. 何炳棣(1991)。「克己復禮」 真詮—當代新儒家杜維明治學方法的初步檢討。二十一世紀,1991(12 月號),139-146。
  4. 何炳棣(1992)。答劉述先教授再論「克己復禮」的詮釋。二十一世紀,1992(4 月號),150-155。
  5. 何炳棣,徐泓(譯注)(2013).明清社會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6. 余英時(2018).余英時回憶錄.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7. 余英時(2010).現代儒學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8. 余英時(1984)。血淚凝成真精神。徐復觀教授紀念文集,台北:
  9. 余英時(1978)。有感於「悼唐」風波。明報月刊,13(8),33-36。
  10. 余英時(2007).知識人與中國文化的價值.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11. 余英時(1996).現代儒學論.紐澤西:八方文化事業公司.
  12. 余英時(2016).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臺北:三民書局.
  13. 余英時(2014).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4. 余英時(1995).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臺北:三民書局.
  15. 余英時(2003).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下).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16. 余英時(1986).史學與傳統.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17. 余英時(1991).猶記風吹水上麟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臺北:三民書局.
  18. 余英時(1982)。從傳統邁入現代的思想努力。中國論壇,15(1),7-10。
  19. 余英時(2008).人文與理性的中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 余英時(2010).情懷中國——余英時自選集.香港:天地圖書公司.
  21. 余英時(2003).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上).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22. 余英時 : 〈 悼念老友劉述先 〉 ( 2016 年 12 月 11 日 ) , 儒學網 , URL = https : //www.rujiazg.com/article/9934 ( 2021/8/31 瀏覽 )
  23. 余英時(口述),李懷宇(整理)(2021).余英時談話錄.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24. 余英時,彭國翔(編)(2013).師友記往:余英時懷舊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5. 余英時,彭國翔(編)(2013).學思答問:余英時訪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6. 李澤厚(1996).中國現代思想史論.臺北:三民書局.
  27. 杜維明(1989).儒學第三期發展的前景問題.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8. 周言 : 〈余英時與中大改制風波〉(2014 年 2 月 3 日 ) , 騰訊文化 , URL = http : // http : //cul.qq.com/a/20140203/003079.htm ( 2018 / 10 / 28 瀏覽 )
  29. 周言(2021).余英時傳.臺北:印刻出版.
  30. 林安悟(講述),山東大學尼山學堂(採訪整理)(2017).林安悟訪談錄:後新儒家的焦思與苦索.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31. 林安梧 : 〈 敬悼余英時先生嵌名輓聯 〉 ( 2021 年 8 月 5 日 ) , 儒學網 , URL = https : //www.rujiazg.com/article/21147 。 ( 2021 / 10 / 31 瀏覽 )
  32. 林毓生(2020).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33. 林毓生(1996)。思想危機的一個面向。讀書,213,40-45。
  34. 林毓生(1989).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35. 林毓生(2007).思想與人物.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36.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編輯)(2016).貫古通今,融東會西:扎根史學五十年.香港:三聯書店.
  37. 唐君毅(2011).說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臺北:三民書局.
  38. 唐君毅全集編委會(編輯)(1990).唐君毅全集(卷 29):年譜・著述年表・先人著述.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9. 徐復觀(1982).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篇.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40. 徐復觀(2013).周官成立之時代及其思想性格.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41. 徐復觀(1980).徐復觀雜文 3:記所思.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42. 徐復觀(1969).中國人性論史 • 先秦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3. 徐復觀(1987).無慚尺布裏頭歸徐復觀最後日記.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44. 徐復觀(1984).徐復觀雜文4:憶往事.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45. 張灝(2006).幽暗意識與民主傳統.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46. 陳方正(2016).當時只道是尋常.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47. 陳致(訪談)(2012).我走過的路─余英時訪談錄.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48. 傅斯年(1980).傅斯年全集(第四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49. 彭國翔(2016).智者的現世關懷——牟宗三的政治與社會思想.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50. 馮愛群(編輯)(1979).唐君毅先生紀念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51. 黃俊傑(1993).戰後臺灣的教育與思想.臺北:三民書局.
  52. 黃進興(訪問)(1986)。儒學的最後先鋒 —— 杜維明教授訪問記。當代,3,103-113。
  53. 楊祖漢(1994)。論余英時對新儒家的批評。儒學與當今世界,臺北:
  54. 劉述先(2004).現代新儒學之省察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55. 劉述先(1994).傳統與現代的探索.臺北:正中書局.
  56. 劉述先(1996).當代中國哲學論:問題篇.紐澤西:八方文化事業公司.
  57. 劉述先(1989).大陸與海外─傳統的反省與轉化.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58. 劉述先(1982)。從學理層次探討新儒思想本質。中國論壇,15(1),16-21。
  59. 劉述先(2010).儒家哲學的典範重構與詮釋.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60. 錢穆(1996).晚學盲言(上).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61. 霍晉明(1992)。我所了解的「開出說」有感於余英時先生的〈錢穆與新儒家〉。二十一世紀,1992(10 月號),13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