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地方居民環境居住經驗、社區意識及參與態度分析

并列篇名

Environmental Living Experience, Community Senese and Participation Attitude of Local Residents

DOI

10.29916/JMPP.200709.0004

作者

陳元陽(Yuan-Yang Chen)

关键词

社區意識 ; 參與態度 ; 居住經驗 ; 西嶼 ; community sense ; participation attitude ; living experience ; Siyu

期刊名称

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1卷3期(2007 / 09 / 01)

页次

43 - 6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台灣由原本的農村社會漸漸改變爲都市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漸漸冷漠,社區對居民的凝聚力不如之前農村社會強烈,對社區的情感、社區意識參與的態度、社區的認同感等等之社區意識亦漸漸薄弱。因此,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澎湖縣西嶼社區居民環境居住經驗、社區意識及參與態度。本研究以澎湖縣西嶼社區爲個案研究,以分區配額並配合人員訪談方式,到各村收集問卷,共得到問卷216份。本研究透過研究發現提出建議,以作爲政府輔導社區居民建立社區意識,鼓勵居民參與社區建設之參考。

英文摘要

Taiwan is changing from agriculture society to urbanization.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is diminishing. The cohesion power of the community toward its residents is not as strong as before. The residents' feeling, sense and attitude toward their community are getting weaker and weaker. Therefor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nvironmental living experience, community sense and participation attitude of local residents. Using Siyu community, Penghu as a case study, this research employs quota sampling with personal interview to survey respondents at each village. Totally 216 respondents are surveyed.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is study makes suggestions for the government to help community building their own community senses and participate in their community construction.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管理學
参考文献
  1. 郭瑞坤、王春勝(2004)。地區發展相關因素整合居民結構區隔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7(1),23-49。
    連結:
  2. Buckner, J. C.(1988).The 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Neighborhood Cohesion.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hilosophical,16(6),771-791.
  3. Chavis. D. M.,Hogge, J. H.,McMillan, D.W.,Wandersman, A.(1986).Sense of Community Through Brunswick's Lens: A first look.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4,24-40.
  4. Keller, S.(1968).The Urban Neighborhood.Canada:Random House.
  5. McMillan, D. W.,Chavis, D. M.(1986).Sense of Community: A definition and theory.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4,6-23.
  6. Poplin, D. E.(1972).Communities: a survey of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research.New York:Macmillan.
  7. Puddifoot, J. E.(1996).Some initial considerations in the measurement of community identity.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24(4),327-336.
  8. 朱世雲(2004)。城鄉建設的迷失-社區總體營造。造園季刊,51,11-14。
  9. 何文男、李天賞(1999)。社會學概要。臺北:三民書局。
  10. 吳宜蓁(1998)。有線電視公用頻道與社區意識-描繪一個公用頻道運作中心的藍圖。新聞學研究,56,219-235。
  11. 李天賞(2002)。臺灣社區意識與發展上的困境。南臺文化,3,22-25。
  12. 李永展(1995)。社區環境權與社區發展。社區發展季刊,69,53-61。
  13. 李增祿(2000)。論社會亂象與公民智商CQ。東海社會科學學報,19,25-59。
  14. 李聲吼(2005)。從文化之觀點探討社區意識與社區發展的關係。社會發展研究學刊,6,147-165。
  15. 周維崇(1998)。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16. 林岳福(1998)。社區媒介定位的再思考:從社區媒介的社區認同功能論談起。新聞學研究,56,155-173。
  17. 林振春(1995)。凝聚社區意識,建構社區文化。社區發展季刊,69,25-35。
  18. 林瑞欽(1994)。社區意識的概念-測量與提振策略。社區發展研究學刊,1,1-21。
  19. 林震春(1995)。如何凝聚社區意識,整建社區社會。理論與政策,10(4),117-129。
  20. 侯錦雄、宋念謙(1998)。臺中市黎明住宅社區居民社區意識之研究。建築學報,24,51-65。
  21. 夏鑄九(1999)。市民參與和地方自主性:臺灣的社區營造。城市與設計學報,9(10),175-185。
  22. 夏鑄九(2007)。做爲社會動力的社區與城市:全球化下對社區營造的一點理論上的思考。臺灣社會研究,65,227-247。
  23. 徐震(1997)。論社區意識與社區發展。社會建設季刊,90,4-12。
  24. 徐震(1979)。社區一詞的用法及其演進。社區發展季刊,6,7-14。
  25. 陳其南(1996)。社區營造與文化建設。理論與政策,10(2),109-116。
  26. 陳皎眉、蘇慧雯(2002)。臺北都會社區新風貌。社區發展季刊,100,15-24。
  27. 陳錦煌、翁文蒂(2002)。以社區總體營造推動終身學習、建構公民社會。國家政策季刊,2(3),63-90。
  28. 陶蕃贏(1995)。論台灣地區的社區發展。收錄在台灣省政府社會處編印社會工作論叢
  29. 曾華源(2004)。衝突或和諧優先:都市社區總體營造規劃之省思。社區發展季刊,107,66-77。
  30. 黃光國(1999)。也談「人情」與「關係」的構念化。本土心理學研究,12,215-248。
  31. 黃武忠(1995)。全國社區發展會議第三組引言報告全國社區發展會議第三組引言報告,台北:內政部。
  32. 葉秋萍(1993)。臺北,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
  33. 路寒袖(2003)。社區意識的根植。文化視窗,52,1。
  34. 慕思勉(1998)。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與實踐。臺北縣文化刊物,5,4-8。
  35. 蔡漢賢(1997)。如何使社區成爲文化傳承、調和、滋長的處所。社會建設季刊,96,1-8。
被引用次数
  1. 車成緯、李青松(2009)。遊客對地方節慶活動認同之研究—以土城桐花節爲例。運動與遊憩研究,4(2),73-92。
  2. (2011)。以地方節慶探討地方依附、社區意識對節慶活動知覺效益之影響。造園景觀學報,17(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