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由屠炳春口述史探究解嚴前小學社會科教科書的發展

并列篇名

An Inquiry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School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before the Rescinding of Martial Law in Taiwan using the Oral History of Mr. Ping-Chun Tu

DOI

10.6481/JTR.201408_7(2).01

作者

周淑卿(Shu-Ching Chou);章五奇(Wu-Chi Chang)

关键词

社會科 ; 教科書 ; 課程觀 ; 口述史 ; social studies ; textbooks ; curriculum views ; oral history

期刊名称

教科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7卷2期(2014 / 08 / 15)

页次

1 - 3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以往國內教科書研究著重於文本分析,鮮少從歷史著眼,以致難以窺見教科書發展過程中交織的複雜時空脈絡、意識形態、學術潮流與人際互動。本研究採取口述史研究法,試圖透過關鍵人物口述其參與教科書工作的經歷,補充教科書文本分析所無法得知的過程資料,進一步瞭解教科書的官方知識如何形成。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解嚴前小學社會科教科書發展歷程及課程觀,主要訪談對象為當時社會科教科書主要作者之一的屠炳春先生。依其口述內容,並參照相關文件與文獻,本文將解嚴前分為三期進行討論︰(一)1952至1962年;(二)1962至1979年;(三)1979至1988年。主要研究結論為︰解嚴前社會科教科書傾向社會適應論與學科課程論,以及解嚴前教科書是個人學養與國家意識的產物。

英文摘要

Taiwan's textbooks researchers were accustomed to using text analysis methods in content analysis, but seldom focused on history. Therefore, the complexity of the textbook development process, interwoven with social context, academic trends, and interpersonal activities as it was, was rarely explained. This study employs oral narration in an attempt to obtain data which could not be realized using text analysis. We striv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xperience of key individuals and their work in textbook development and how the official knowledge was formed through interviews of these person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lementary school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when Taiwan was under martial law and the curriculum view in the textbooks using the oral history of Mr. Ping-Chun Tu, one of the main textbook authors during the period. Based on his oral history and with reference to relevant documents and literature, ques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for discussion: 1952-1962, 1962-1979, and 1979-1988.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1)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before the cancelling of Martial Law featured the purpose of social adaptation and a type of disciplinary curriculum structure; (2) the textbooks were the product of personal erudition and national ideology.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立法院(1990)。立法院第一屆第八十五會期第二十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臺北市︰作者。
  2. 陳其南(1980,7 月 28 日)。一則捏造的神話─「吳鳳」。民生報,7 版。
  3. 國民小學課程標準(1975)。
  4. 國民學校課程標準(1952)。
  5. 教育部(1962)。國民學校課程研究資料。臺北市︰教育部國教司。
  6. Apple, M. W.(Ed.),Christian-Smith, L. K.(Ed.)(1991).The politics of the textbook.New York, NY:Routledge.
  7. Kaltsounis, T.(1979).Teaching social studie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Princeton, NJ:Prentice Hall.
  8. 司琦(2005)。小學教科書發展史。臺北市:華泰文化。
  9. 江文瑜編、吳密察編(1994)。體檢國小教科書。臺北市:前衛。
  10. 侯元鈞(2010)。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11. 秦孝儀編(1951)。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市: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12. 翁佳音(1986)。吳鳳傳說沿革考。臺灣風物,36(1),39-55。
  13. 國立編譯館(1989)。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師手冊。臺北市:作者。
  14. 屠炳春(1991)。四十年來我國國民小學的社會科教育。教育資料集刊,18,19-32。
  15. 屠炳春(1989)。教科書編撰經驗談。現代教育,1,40-47。
  16. 屠炳春(1979)。標準原則與教材─談國民小學社會科教材編撰。國教輔導,18(9),37-45。
  17. 屠炳春(1979)。社會課程的精神─一個人文主義的社會課程。臺灣教育月刊,339,1-12。
  18. 張光輝(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縣,淡江大學歷史系。
  19. 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編(1992)。社會科教學研究。臺北市:幼獅。
  20. 陳伯璋(2001)。新世紀課程改革的省思與挑戰。臺北市:師大書苑。
  21. 陳麗華、周愫嫻、張益仁(1996)。健檢國小社會科新課程標準。初等教育學刊,5,175-204。
  22. 曾濟群(1991)。國立編譯館積極推動教科書適切合理化之改編,使中小學教科書呈現嶄新風貌。國立編譯館通訊,5(1),1-2。
  23. 黃志民、石麗蓉(1987)。國民小學社會課程實驗教材。臺北縣: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24.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84)。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國民教育。臺中市:臺灣省立臺中圖書館。
  25. 歐用生(1999)。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學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26. 鄭政誠(2003)。國小社會科教科書內容本土化之形成與省思─以臺灣歷史文本為例。臺灣教育,624,2-8。
  27. 盧富美(1994)。國民小學社會科教材教法。臺北市:心理。
被引用次数
  1. 陳美如,郭昭佑,王海燕(2021)。臺灣潛在課程研究回顧與展望。課程與教學,24(1),113-148。
  2. 陳美如、郭昭佑(2017)。板橋模式國語實驗教材生成與影響之研究:以口述史為方法。課程與教學,20(1),127-158。
  3. 章五奇、周淑卿(2016)。從實驗教材到官方課程─小學社會科板橋模式教材與改編本教科書的發展。教科書研究,9(1),3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