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威權轉型民主-探究解嚴後國中公民與道德教科書發展與變革

并列篇名

From Authoritarian to Democratic Politics: Investigating the Evolu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Civics Textbooks since the Lifting of Martial Law

DOI

10.6481/JTR.201704_10(1).03

作者

朱美珍(Mei-Chen Chu)

关键词

政治解嚴 ; 教科書 ; 國民中學 ; 公民與道德 ; lifting of martial law ; textbook ; junior high school ; civics and moral

期刊名称

教科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10卷1期(2017 / 04 / 15)

页次

65 - 10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解嚴後,隨著兩岸敵對情勢趨緩,臺灣中小學課程如何因應時代與社會環境的丕變,尤其對公民教育的相關課程規劃,更值得關注。基於此,本文兼採口述訪談及文件分析,探究解嚴後國中公民與道德之課程演變歷程與教科書發展特色,透過訪談9位曾參與過該科教科書編審之關鍵人物,闡述其當年編審教材觀點及經驗,再與教科書文本、課程標準、相關專書、期刊等資料交叉檢證,詮釋該時期國中公民與道德教科書呈現的知識論與課程觀。主要研究結論有三:國中公民與道德教科書編審解構了課程標準的權威性、逐步走向學生中心、注重「教育」專業。但從本研究中亦獲得兩項省思:一是教科書知識論逐漸脫離「接受觀」,但距「建構論」尚有進步空間;二是教科書課程觀兼顧「學科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但仍傾向「社會適應論」。

英文摘要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after the lifting of martial law, how Taiwan's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curriculum, especially the part related to civics, deals with the great changes in time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deserves more attention. In this sense, this article employed oral history and document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that took place in civics curriculum and textbooks since the lifting of martial law. This study interviewed nine key person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editing and review of civics textbooks. Their views and experience in textbook editing and review as well as the reference to relevant documents, including textbooks, curriculum standards, related books, and journals, are used to interpret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and the curriculum perspective at that period of time. Major findings are shown below. The civics textbooks (1) deconstructed the authority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2) focused on the life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and (3) placed more importance on the professionalism of education. Two insights have been gained from the study: (1) The civics textbooks are conditioned by gradually moving away from a top-down acceptance, but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to reach a complete constructivism. (2) The civics textbooks tend to be based on both subject- centered and student-centered curriculum structures, and feature the purpose of social adaptation.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朱美珍(2016)。威權體制下,探究解嚴前臺灣初(國)中公民教科書之發展。中等教育,67(2),83-100。
    連結:
  2. 董秀蘭(2016)。社會領域:一個培養現代公民素養與核心能力的關鍵領域。教育脈動電子期刊,5
    連結:
  3. 國民中學暫時課程標準(1968)。
  4. 中學課程標準(1952)。
  5. 陳碧華(1991,1 月31 日)。國一史地公民與道德擬合併為社會科,師大教授也聯名反對。聯合報,7 版。
  6. 行政院(1980)。加強推展青少年公民教育計畫。臺北市:作者。
  7. 郭乃日(1991,2月7日)。合科教學,郝揆關切,教部官員指溝通不良造成外界誤解。聯合晚報,5版。
  8. 中學課程標準(1962)。
  9. 國民中學課程標準(1994)。
  10. Hofer, B. K.,Pintrich, P. R.(1997).The development of epistemological theoies: Beliefs about knowing and their relation to learning.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67,88-140.
  11. 中小學教科書組(1993)。現行國民中學教科用書編修工作概況報告。國立編譯館通訊,6(2),4-15。
  12. 卯靜儒(2001)。臺灣近十年來課程改革之政治社會學分析。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1(1),79-102。
  13. 朱美珍(2000)。淺談統編本教科用書之編審工作─以國中公民與道德科為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1(2),78-90。
  14. 朱美珍、陳淑娟、黃欣柔(2016)。跨越政治戒嚴的洪流─解嚴前後國中公民與道德教科書之演變。市北教育學刊,53,57-86。
  15. 沈清松(1996)。國中公民與道德教材研發經過─第四冊「文化生活」。國立編譯館通訊,9(4),15-18。
  16. 林清江(1980)。我國中小學公民教育內涵及實施成效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17. 徐正光編、宋文里編(1989)。臺灣新興社會運動。臺北市:巨流。
  18. 徐正光編、蕭新煌編(1996)。臺灣的國家與社會。臺北市:東大圖書。
  19. 殷海光基金會編(1998)。市民社會與民主的反思。臺北市:五南。
  20. 國立編譯館編(1998)。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教師手冊。臺北市:編者。
  21. 國立編譯館編(2000)。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臺北市:編者。
  22. 國立編譯館編(1998)。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臺北市:編者。
  23. 國立編譯館編(1999)。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臺北市:編者。
  24. 國立編譯館編(1999)。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臺北市:編者。
  25. 張秀雄編(2004)。新世紀公民教育的發展與挑戰。臺北市:師大書苑。
  26. 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1987)。中小學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目標總報告。臺北市:三民。
  27. 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1990)。公民學科組教材大綱研究報告。臺北市:作者。
  28. 曹世昌(1990)。公民與道德改編本鳥瞰。國立編譯館通訊,4(2),26-28。
  29. 陳舜芬、王昱峰(1996)。國中公民與道德教育理論及課程教材規劃之研究─國中公民與道德教育的檢討與展望─焦點討論精華。國立編譯館通訊,9(4),27-35。
  30. 曾濟群(1991)。國立編譯館積極推動教科書適切合理化之改編,使中小學教科書呈現嶄新風貌。國立編譯館通訊,5(1),11-16。
  31. 曾濟群(2002)。國立編譯館的回顧與前瞻。國立編譯館通訊,15(1),2-9。
  32. 黃秀政(1996)。國民中學「認識臺灣(歷史篇)」科的課程研訂與教材編寫。國立編譯館通訊,9(2),1-2。
  33. 黃政傑(1989)。課程設計的理論取向。教育研究所集刊,31,25-47。
  34. 詹志禹編(2002)。建構論─理論基礎與教育應用。臺北市:正中。
  35. 甄曉蘭(1999)。知識論之辯證對課程發展的影響。教育資料文摘,43(5),12-18。
  36. 潘世尊(1999)。根本建構主義及其教學意含。教育研究(高師),7,203-216。
  37. 瞿海源(1996)。國中公民與道德教材研發經過─第一冊「學校與社會生活」。國立編譯館通訊,9(4),7-11。
  38. 邊裕淵(1996)。國中公民與道德教材研發經過─第三冊「經濟生活」。國立編譯館通訊,9(4),14-15。
  39. 蘇峰山(1996)。公民身分與公民教育的理論探討。國立編譯館通訊,9(4),19-26。
被引用次数
  1. 洪郁婷(2019)。向學生學習:教師建構學科學生知識之個案研究。教育實踐與研究,32(1),107-143。
  2. 朱美珍(2019)。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社會教科書公民內涵之課程發展。教科書研究,12(2),37-69。
  3. (2021)。政治議題融入課程之創新與啟發:以「提問式」公民新課綱國家認同主題為例。教育研究月刊,331,6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