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禪道生死之鏡──從哲學諮商方法淺談惠能與莊子之生死觀

DOI

10.29699/FJPS.200507.0003

作者

許鶴齡

关键词

禪宗 ; 惠能 ; 道家 ; 莊子 ; 生死觀 ; 哲學諮商

期刊名称

哲學論集

卷期/出版年月

38期(2005 / 07 / 01)

页次

45 - 8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每個人的生命都會遭遇重要疑問-面臨生死課題: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在生死兩點之間身心如何安頓?本文旨在比較禪宗六祖惠能及先秦道家莊子,並企圖透過建構二人的哲學諮商方法(method of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為徑路,聚焦於二者之生死 (life and death)問題的觀點,探究二者思想觀點的交涉與會通之處。擇選禪宗惠能與道家莊子,欲建構惠能、莊子哲學諮商歷程及技術(方法),由師徒說法與寓言故事之「對話」模式,呈顯其生死學的相關內容之哲學諮商技巧。學習其生死之智慧,資以協助每個人以哲學的方式來幫助自己,並獲得屬於自己的最佳策略,進而幫助世人勘破生死的謎題,在面對自己及他人的生老病死,知生死之源,了生死之義,破生死之執,解生死之惑,惜生死之間。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黎建球(2004)。哲學諮商的理論與實務。哲學與文化,31(1),3-20。
    連結:
  2. Albom, Mithch、白裕承譯(1998)。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台北:大塊文化。
  3. Corr, Charles A.、Corr, Donna M.、Nabe, Clyde M.、張靜玉譯(2004)。死亡教育與輔導。台北:洪葉文化。
  4. Marinoff, Lou、吳四明譯(2001)。柏拉圖靈丹:日常問題的哲學指南。台北:方智。
  5. Rabbe, Peter B.(2001).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Theory and Practice.London:Praeger.
  6. 艾柳薩‧史瓦茲、薩納德‧史威普、洪清怡譯(2003)。家用哲學藥箱。台北:究竟。
  7. 艾倫‧狄波頓、林郁馨譯、蔡淑雯譯(2001)。哲學的慰藉。台北:究竟。
  8. 林正文(2001)。認知行為治療-用歷史故事詮釋的一項嘗試。台北:五南圖書。
  9. 林綺雲編(2002)。生死學。台北:洪葉文化。
  10. 肯內斯‧克拉瑪、方蕙玲譯(2002)。宗教的死亡藝術-世界各宗教如何理解死亡。台北:東大。
  11. 約翰.鮑克、商戈令譯(1994)。死亡的意義。台北:正中書局。
  12. 尉遲淦編(2003)。生死學槪論。台北:五南圖書。
  13. 許鶴齡(2004)。廿一世紀逍遙遊─莊子之哲學諮商方法。哲學與文化,31(1),67-87。
  14. 許鶴齡編(2003)。六祖壇經導讀。礁溪: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15. 傅偉勳(1994)。學問的生命與生命的學問。台北:正中書局。
  16. 傅偉勳(1993)。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台北:正中書局。
  17. 鈕則誠(2004)。生命教育-學理與體驗。台北:揚智。
  18. 鈕則誠編、趙可式編、胡文郁編(2002)。生死學。台北:空大出版社。
  19. 黃錦鋐譯注(1999)。莊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
  20. 劉貴傑(1999)。佛學與人生。台北:五南圖書。
  21. 潘小慧(2004)。哲學諮商的意義與價值。哲學與文化,31(1),23-38。
  22. 鄭曉江(2004)。佛教與臨終關懷。普門學報,21,71-96。
  23. 鄭曉江(1994)。生命終點的學問。台北:正中書局。
  24. 鄭曉江(1994)。中國死亡智慧。台北:東大圖書。
  25. 鄭曉江編(2004)。宗教生死書。台北:華城出版社。
  26. 魏麗敏、黃德祥(1995)。諮商理論與技術。台北:五南圖書。
被引用次数
  1. 蔡明昌(2008)。大學生來生信念與生命態度關係之研究。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24,33-70。
  2. 許鶴齡(2008)。禪門師徒對話的生命教育意涵-「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哲學與文化,35(11),139-162。
  3. 許鶴齡(2011)。佛教哲學諮商對生命的療癒。哲學與文化,38(3),173-187。
  4. (2008)。禪門師徒對話的生命教育意涵—「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哲學與文化,35(11),13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