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原始儒家之宗教性:以方東美先生觀點為例的探討

并列篇名

On Religious Nature of Primitive Confucianism: A Case Study of the view of Dr. Fang Tung-mei

DOI

10.29699/FJPS.201107.0002

作者

黃信二(Hsin-Er Huang)

关键词

方東美 ; 原始儒家 ; 哲學制定 ; 宗教性 ; Fang Tung-mei ; primitive Confucian ; philosophical enactment ; religious nature

期刊名称

哲學論集

卷期/出版年月

44期(2011 / 07 / 01)

页次

71 - 9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人類文明的重要特徵即是從神話、宗教時代進入哲學時期,此歷程代表的是文明朝向合理性的發展,脫離原始與蠻荒;然而,原始的意義等於蠻荒嗎?文明從神話、宗教進入哲學時期後,哲學強調的純理性原則與藉理性反對宗教即為合理嗎?本文將透過方東美先生的觀點,一方面指出原始儒家透過《周易》強調原創性哲學的意義;另一方面,將分析哲學與宗教關係中合一之特性,指出原始儒家從宗教時期進入哲學時期後,仍有復歸宗教需求的特徵。即如依歷史進展而言,中原地區在商周之際確實已從宗教時代進入哲學時期;但史實仍告訴吾人,進入哲學時期後,哲學家仍需根據人性內涵,還原出宗教需求在哲學時期潛在而實存之狀態。此外,方先生透過字源學、哲學制定,以及哲學人類學等方法的探討歷程,亦值得吾人效法。

英文摘要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human civilization is from mythology, religion, into the period of philosophy time. The change of civilization re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of rational thought in human. However, if the original is barbaric? The shift of civilization from mythology toward philosophy, whether it means philosophy principles of reason that is against religion? This article will through Dr. Fang Tung-mei's view to explain the following two statements: First, why the primitive Confucian emphasizes creativity through the ”Book of Changes”? Why the features of creativity go throughout the two periods? Second, we will point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and analyze why the 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reverting to religious still exist during the pre-Qin Dynasty philosophy period. It is means after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rational philosophy times, the philosophers still have to follow the human nature to expose the truth- the state of the religious be needed and actual exist in potential conditions. In addition, Fang' philosophy methods, such as a critical explanation of a passage of literature, philosophical enactment, and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 is also worth us follow and studying.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黃信二(2009)。論儒學之宗教性:以唐君毅、牟宗三先生為例的思考。哲學與文化,423
    連結:
  2. 黃信二(2008)。在儒學與宗教之間:論以人象天之哲學意涵。哲學與文化,408
    連結:
  3. (1991)。斷句十三經經文。台北:臺灣開明書店。
  4. (1983)。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
  5. (1991)。斷句十三經經文。台北:臺灣開明書店。
  6. 《大英百科全書》「宗教」條目。2010 年;擷取日期:2010/8/20
  7. 方東美(1993)。方東美演講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8. 方東美(1981)。華嚴宗哲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9. 方東美(1992)。生命理想與文化類型。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0. 方東美(1979)。生生之德。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1. 方東美(1983)。原始儒家道家哲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2. 方東美(1984)。中國哲學之精神及其發展。台北:成均出版社。
  13. 牟宗三(1990)。中國哲學的特質。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4. 余秉頤(2001)。方東美對原始儒家、道家哲學的闡釋。江淮論壇,2001(6)
  15. 余秉頤(1995)。方東美的哲學觀。學術界,1995(2)
  16. 余秉頤(2003)。評方東美的比較文化學。學術界,2003(4)
  17. 李明輝(1984)。當代儒學之自我轉化。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8. 杜普瑞(1986)。人的宗教向度。台北:幼獅文化事業。
  19. 杜維明(1999)。論儒學的宗教性:對中庸的現代詮釋。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
  20. 保羅.里格耳(1992)。惡的象徵。台北:桂冠出版社。
  21. 胡治洪(2007)。原始儒家德性政治思想的遮蔽與重光。孔子研究,2007(1)
  22. 胡軍(2000)。方東美哲學思想的道家精神。中國哲學史,2000(1)
  23. 胡軍(2001)。也論方東美哲學思想的儒家精神。中國哲學史,2001(4)
  24. 凱倫.阿姆斯壯(1997)。神的歷史。台北:立緒文化。
  25. 凱倫.阿姆斯壯(2005)。神話簡史。台北:大塊文化出版。
  26. 彭國翔(2007)。儒家傳統︰宗教與人文主義之間。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7. 賀麟(1978)。當代中國哲學。台北:宗青圖書出版公司。
  28. 項退結(1988)。中國人的路。台北:東大圖書。
  29. 楊高男(2006)。原始儒家倫理政治的理論創設。雲南社會科學,2006(1)
  30. 楊高男(2007)。原始儒家倫理政治的理論特質。湖湘論壇,2007(2)
  31. 劉岳兵(1997)。方東美的哲學意境。南開學報,1997(1)
  32. 鄭臣(2007)。原始儒家的內聖外王之道。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
  33. 默西亞.埃里亞德(2001)。世界宗教理念史。台北:商周出版。
  34. 羅義俊編(1989)。評新儒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黃信二(2012)。論中國哲學起源與宗教之關係:以唐君毅為例的探討。哲學與文化,39(5),91-114。
  2. 黃信二(2012)。明體達用:評象山心性論對其讀書方法之影響。哲學與文化,39(10),43-66。
  3. 黃信二(2015)。論象山與朱子文本所呈顯之儒學宗教性。哲學與文化,42(10),145-161。
  4. 黃信二(2018)。論儒家選擇以道德語言形態表達其思想之可能理據:兼論牟宗三對科學知識的反思。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56(1),15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