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桓管變法與《管子》「禮法兼綜」思想之形成

并列篇名

Qi Huan Duke and Guan Zhong' Reform and the forming of Guanzi's Theory of Ruling with Both Rites and Law

作者

陳佩君(Chen, Pei-Chun)

关键词

齊桓公 ; 管子 ; 變法 ; 禮法 ; 稷下黃老 ; Qi Huan Duke ; Guanzi ; Reform ; Rites and Law ; Huanglaoism in Jixia Academy

期刊名称

哲學論集

卷期/出版年月

49期(2018 / 02 / 01)

页次

81 - 10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與重法拒禮的三晉法家、秦法家不同,《管子》書中「禮法兼綜」的規範思想,展現出齊法家的獨特性。在「變法」的時代洪流中,《管子》何以又如何兼採「禮」的作用呢?本文嘗試由兩個進路探討:一、思想探源:由齊國地域文化去追尋,指出「禮法兼綜」不只是哲學理論,更實際發生在齊桓公、管仲的變法運動之中。二、理論分析:桓管變法的治國策略,至《管子》,在稷下黃老學者的努力下,得到了理論化與系統化的發展。他們在以「道」為本的前提下,整合與融貫了道家、儒家、法家的思想精華,以「禮」落實「道」之因順人情的一面,以「法」具現「道」之客觀規律的一面,建構出「以道整合禮法」的體系性論述。

英文摘要

Distinguished from Three Jin States and Qin State's Legalism who emphasize law and devalue rites, Qi State's Legalism and Guanzi rules with both rites and law. How does Guanzi make it possible to rule with both rites and law?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is process with two steps. First, to find the source in Qi State's culture. To rule with both rites and law not only a philosophical theory, but actually happened in Qi Huan Duke and Guan Zhong' reform. Second, to make theory explicit. In Guanzi, Huanglaoists in Jixia Academy make a theoretical promotion of the rules of Qi Huan Duke and Guan Zhong' reform. On the foundation of "Dao", they try to interflow the advantages of Daoism, Confucianism and Legalism. They regard "Rites" as the human nature respect of "Dao", consider "Law" as the objective principles respect of "Dao", and build a systematic theory based on the method of interflowing rites and law by Dao as a resul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 (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 (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 (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 (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 (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7. (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8. (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9. 丁原明(1997)。黃老學論綱。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10. 王國維(1994)。觀堂集林.釋禮。北京:中華書局。
  11. 王國維(1997)。殷周制度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2. 王曉波(2007)。道與法:法家思想和黃老哲學解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13. 司馬琪編(2008)。十家論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4. 白奚(1998)。稷下學研究:中國古代的思想自由和百家爭鳴。北京:三聯書店。
  15. 胡家聰(1995)。管子新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6. 徐漢昌(1990)。管子思想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7. 荊門市博物館(1998)。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18. 張力(2005)。管仲評傳。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19. 張林祥(2008)。《商君書》的成書與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20. 郭沫若(1982)。郭沫若全集.歷史編。北京:人民出版社。
  21. 陳來(1996)。古代宗教與倫理。北京:三聯書店。
  22. 陳佩君(200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
  23. 陳鼓應(2003)。《管子》四篇詮釋:稷下道家代表作。臺北:三民書局。
  24. 陳鼓應(2004)。黃帝四經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5. 陳麗桂(1991)。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臺北:聯經出版社。
  26. 湯勤(2008)。「禮」與「法」:由神化到世俗化。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98-105。
  27. 程樹德(1998)。論語集釋。臺北:藝文印書館。
  28. 黎翔鳳(2004)。管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