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話本」與「演義」的關係:以〈《古今小說》敘〉為討論中心

并列篇名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aben" (話本)" and "Yanyi" (演義): A Case Study around Preface on "Ku-chin Hsiao-shuo" (古今小說)

作者

李志宏(Chi-Hung Li)

关键词

話本 ; 擬話本 ; 演義 ; 古今小說 ; 馮夢龍 ; Huaben ; Simulant Huaben ; Yanyi ; "Ku-chin Hsiao-shuo" ; Feng Menglong

期刊名称

中正漢學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21期(2013 / 06 / 01)

页次

127 - 15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在話本體小說研究中,有關「話本」定義和「擬話本」概念使用的合宜性問題,相關爭論迄今未成定論。筆者根據馮夢龍〈《古今小說》敘〉一文進行考察,從中發現馮夢龍有以「演義」(通俗演義)共同指稱今之所謂「長篇章回小說」和「短篇話本小說」的情形,因此引發筆者關注「話本」與「演義」的關係。本文之提出,即針對「話本體」小說的定義和文體概念的釐清而來。首先,就「話本」與「擬話本」的定義及其爭論問題進行說明;其次根據〈《古今小說》敘〉所揭示的「小說」觀念進行重探和解讀;再次,針對「短篇通俗演義」的文體慣例和話語表現進行確認。經由上述研究,筆者嘗試針對話本體小說研究中所存在的爭論提出解決看法,並為重新考察明清短篇通俗小說創作的文體流變情形,建立後續研究的理論基礎。

英文摘要

Studies on fiction based on the style of "Huaben" (話本, story-telling scripts) have not, as of yet, developed a final conclusion regarding the definition of "story-telling scripts" or the suitability of implementing the concept of "Simulant Huaben" (擬話本, a fiction written in the style of a story-telling script). I investigated preface on "Ku-chin Hsiao-shuo" (古今小說) by Feng Menglong (馮夢龍), and observed Feng’s references to both "Zhanghui novel" (章回小說,long novels in chapters) and "Huaben fiction" (話本小說) as "Yanyi" (演義, 通俗演義). Consequently, I focu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aben" (話本) and "Yanyi" (演義).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clarify and elucidate "novels based on the style of Huaben" (story-telling scripts) and their stylistic concepts. First, the definitions and relevantdebates regarding "Huaben" and "Simulant Hua Ben" are explained. Next, the concept of "Xiaoshuols" (小說) proposed in preface on "Ku-chin Hsiao-shuo" are reexamined and analyzed. Finally, the stylistic conventions and discourse expressions of "short Yanyi" (短篇通俗演義) are verified. Based on the mentioned process, I proposes a solution for existing controversies in the research of novels that adopta story-telling script style and create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future studies re-examining stylistic changes in the creation of Ming-Qing popular short storie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歷史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明胡應麟(2009)。少室山房筆叢。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2. 丁錫根編(1996)。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3. 王言鋒(2008)。二十世紀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研究概述。燕山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1),135-138。
  4. 王委艷(2011)。話本小說研究九十年回顧與展望。東方論壇,2011(6),108-113。
  5. 王凌(2010)。形式與細讀:古代白話小說文體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6. 王德威(1986)。從劉鶚到王禎和─中國現代寫實小說散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7. 王慶華(2003)。話本小說文體形態的初步獨立─《清平山堂話本》文體形態論考。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1),98-104。
  8. 王慶華(2006)。話本小說文體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9. 石昌渝(1994)。中國小說源流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0. 向志柱(2011)。話本研究的背景、問題與態勢。武陵學刊,2011(5),83-87。
  11. 朱一玄編(2006)。明清小說資料選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12. 李志宏(2011)。「演義」─明代四大奇書敘事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
  13. 李志宏(2010)。「演義」:明代四大奇書書寫性質探析。中國學術年刊,32,159-190。
  14. 李舜華(2004)。「小說」與「演義」的分野─明中葉人的兩種小說觀。江海學刊,2004(1),191-196。
  15. 周兆新(1994)。「話本」釋義。國學研究,北京:
  16. 周啟志、羊列容、謝昕(1992)。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臺北:文津出版社。
  17. 洪哲雄、紀德君(1999)。明清小說家的「演義」觀與創作實踐。文史哲,1999(1),78-82。
  18. 胡士瑩(1980)。話本小說概論。北京:中華書局。
  19. 胡衍南(2003)。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發展研究。淡江人文社會學刊,17,1-17。
  20. 胡蓮玉(2005)。關於「話本小說」概念的一些思考。明清小說研究,2005(1),227-235。
  21. 胡蓮玉(2003)。再辨「話本」非「說話人之底本」。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5),106-113。
  22. 倪鍾之(2008)。說書藝人的底本研究─兼論話本小說的形成。明清小說研究,2008(3),202-213。
  23. 徐安懷(1991)。論演義與小說之關係。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6),46-52。
  24. 徐志平(1998)。清初前期話本小說之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5. 徐志平(2010)。中國通俗小說理論中的短篇意識。嘉大中文學報,4,33-53。
  26. 康來新(1996)。發跡變泰─宋人小說學論稿。臺北:大安出版社。
  27. 張兵(1998)。北宋的「說話」和話本。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2),85-92。
  28. 張兵(1998)。「準話本」芻議。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1),64-67。
  29. 張兵(1995)。「說話」溯源。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3),194-202。
  30. 張兵(1996)。唐代的「說話」和話本。中西學術,上海:
  31. 許并生(2004)。「話本」詞義的演變及其與白話小說關係考論。明清小說研究,2004(2),170-178。
  32. 陳維昭(2000)。論歷史演義的文體定位。明清小說研究,2000(1),33-43。
  33. 傅承洲(2007)。明代文人與文學。北京:中華書局。
  34. 傅承洲(2008)。擬話本概念的理論缺失。文藝研究,2008(4),57-64。
  35. 傅承洲(1996)。關於《古今小說敘》的作者問題。明清小說研究,1996(1),132-136。
  36. 傅承洲(2002)。藝人話本和文人話本。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4),34-38。
  37. 傅承洲(2009)。明清文人話本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38. 程毅中(2000)。宋元小說家話本集。濟南:齊魯書社。
  39. 黃霖選注、韓同文選注(2000)。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40. 黃霖、楊緒容(2003)。「演義」辨略。文學評論,2003(6),5-14。
  41. 楊義(1998)。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42. 楊緒容(2010)。「演義」的生成。文學評論,2010(6),98-103。
  43. 劉靜怡(200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
  44. 增田涉(1981)。論「話本」一詞的定義。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臺北:
  45. 樂黛雲編選、陳玨編選(1996)。北美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名家十年文選。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46. 歐陽代發(1994)。話本小說史。武漢:武漢出版社。
  47. 鄭振鐸(2005)。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48. 魯迅(1992)。中國小說史略。魯迅小說史論文集,臺北:
  49. 魯德才(2007)。話本的本與文言話本。明清小說研究,2007(1),208-220。
  50. 盧世華(2003)。古代通俗小說觀念的起源:宋代說話的小說觀念。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3(2),29-33。
  51. 盧世華(2005)。試論宋代說話人的底本。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5(6),49-55。
  52. 蕭欣橋、劉福元(2003)。話本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53. 韓南、尹慧珉譯(1989)。中國白話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54. 韓南、王青平譯、曾虹譯(1997)。中國短篇小說。臺北:國立編譯館。
  55. 譚正璧(1985)。三言兩拍資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6. 譚帆(2011)。術語的解讀:中國小說史研究的特殊理路。文藝研究,2011(11),34-44。
  57. 譚帆(2002)。「演義」考。文學遺產,2002(2),102-112。
被引用次数
  1. 李志宏(2014)。「野史」與「演義」的關係:以「三言」、「二拍」為考察中心。中正漢學研究,24,127-158。
  2. 周盈秀(2017)。明清話本小說序跋的比較研究。興大中文學報,41,145-167。
  3. (2024)。《關帝歷代顯聖志傳》的歷史敘事與擬史筆法。東華漢學,39,175-206。